以改革奋力开创农业现代化新局面

来源 :新湘评论·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pslon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的战略思想,发出了全党全社会持之以恒重农稳农强农惠农的时代强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这为我们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顺应新形势新要求,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题,坚持問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从各方面谋划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为“三农”发展注入新动力。
  长期以来,农产品供给总量不足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矛盾,增加产量是农业政策的重心所在。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粮食连年高位增产,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我国农业农村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刚刚过去的2016年,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为“十三五”经济社会良好开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成绩面前也要清醒看到,农业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稳住农业农村这个“基本盘”对稳定全局至关重要。特别是当前农产品供求格局、农业国际竞争形势、资源生态状况、宏观经济背景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农业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产品供需结构失衡、粮食库存高企、农产品进口冲击较大、农民增收动力衰减、资源环境严重透支等问题制约了农业农村持续平稳发展。这些问题供给和需求两侧都存在,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突出的是结构性、体制性问题。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冲关过坎、克难前行,实现发展动能转换、动力接续,开辟农业现代化发展新境界。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三农”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长远。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没有,是检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重要尺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不成功,要看供给体系是否优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农民是否增收、是否得实惠。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定要守住三条底线: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要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以往我们抓农业结构调整、抓农村工作相比,既有传承和延续,更有创新和发展。过去主要解决农产品供给总量不足问题,现在要在促进供求总量平衡的同时,注重提升质量效益,促进可持续发展;过去主要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上做文章,现在要在调整生产结构的同时,注重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农村三产融合,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过去主要是农业生产力范畴内的调整,现在要在突出发展生产力的同时,注重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增强内生发展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涵盖范围广、触及层次深,是农业农村发展思路的一个重大转变。要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会带来阵痛,付出一些代价,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要直面困难和挑战,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勇于承受改革阵痛,尽力降低改革成本,积极防范改革风险。调整政策、出台措施,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特别是农民承受力,使强农惠农政策照顾到大多数普通农户。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搞强迫命令瞎指挥,不损害农民权益。
  重农固本,安民之基。紧紧围绕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任何时候都必须牢记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发展农业、造福农村、富裕农民。只要我们切实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农业农村工作重心转移到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来,坚定方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就一定能不断开创农业现代化新局面,迎接“三农”发展新的春天。
其他文献
为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教学平台作用,更好地实现徐州工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我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实验室目前存在的部分实验仪器混杂、区域功能不明确、实验室专职
改革开放以来,中华民族凝聚力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要从三个层面入手:一是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各少数民族的吸引力;二是增强当代中华民族成员之间的团结力;
[摘 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今天,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这也是我国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应该从高校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及必要性出发,对其实施路径进行全面探索。  [关键词]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5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小脑内成血管细胞瘤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治疗的24例小脑内成血管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24例患者中,肿瘤单发21例:分布
[摘 要]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应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大胆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通过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创新,引导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中学会自我教育,完善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监管机制,使新媒体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释放正能量。  [关键词]新媒体 高校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研究国际间商品交换的过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型课程.目前,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在教学内容与教学
兵团小城镇建设具有优化兵团产业结构,吸纳兵团生产剩余劳动力,增加职工收入,实现职工奔小康的重要作用.本文认为兵团的小城镇建设应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小城镇建设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