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5式自动步枪
95式自动步枪目前仍是我军主力步枪。它是我军大规模装备的第一款小口径步枪,我军第一款无托步枪,我军第一款大量使用工程塑料的步枪,我军第一款采用觇孔瞄具的步枪,我军第一款标配光学瞄准镜的步枪……诸多“第一”云集一身,因此,95式步枪在我国枪械发展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95式步枪采用无托结构,没有专门的枪托,其结构紧凑,抵肩中心线与枪管轴线无夹角,力学设计好,连发射击精度高。与传统有托枪相比,其射击时出枪快,质心在握把之上,無依托射击有明显优势;全枪短小,适用于狭小空间作战,携行方便;全枪质量较轻,在持枪者高度疲惫状态下感觉尤其明显,可以减小作战时的体力消耗。
这里尤其要强调,95式步枪是一款非常适合“新手”的步枪。由于95式步枪自动机设计较好,全枪平衡性好,其射击精度超越了之前所有的国产自动步枪。而且95式有着优秀的力学设计,射击时非常平稳,即使是从没有射击经验的新兵,稍加训练,也能用95式打出良好的成绩。这在笔者自己身上就经过了证实。
但经过多年的使用,95式步枪也暴露出诸多问题。比如没有空仓挂机功能,快慢机位置不合理,加装光学瞄具后瞄准基线较高,射击后下护手烫手,工程塑料易起毛边,准星调节困难,抛壳路径不稳定等。正是这些在士兵摸爬滚打使用中暴露出的问题,促进了95-1式步枪的诞生。
95-1式自动步枪
针对95式步枪服役后出现的一系列缺陷,95-1在继承95式步枪总体布局的基础上,重点优化人机工效,解决了95式步枪在部队实际使用中出现的大部分问题。在实际使用中,使用者能明显感觉到95-1有诸般优势。

95-1式步枪采用新弹匣,增加空仓挂机功能,并且设计了空仓挂机解脱钮,便于快速供弹上膛。将快慢机从枪托移至握把上方,大大提升了人机工效,操作更方便快捷。降低了瞄准基线高度,并且研发了新一代光学瞄准镜。去掉了碍事的小握把,使出枪动作更加顺畅,同时也优化了下护手结构,改进散热孔设计,极大缓解了射击后下护手烫手的问题。研发了新一代工程塑料,强度更高,韧性更好,同时又不易出现划痕和毛边。改进觇孔和准星结构,瞄准具左右调节由觇孔完成,准星只进行上下调节,使校枪更加容易。优化了抛壳系统,使抛壳路径极为稳定,左手/左肩射击也更加方便安全。
此外,95-1还有多项改进,如采用三点式枪背带,拉环式气体调节器等等。
总而言之,95-1式步枪是在95式步枪的基础上,全面优化的“新一代95”,投入部队使用后好评如潮。在海外维和行动中,95-1伴随着我军官兵一起接受残酷环境的检验,扬威海外。
但95-1也并非完美,毕竟其布局依然继承于20多年前的95式步枪。在部队使用中,95-1主要暴露出拓展性差,快慢机操作行程长,瞄具兼容性差等缺点,并且这些缺点很难通过刻苦训练去克服。如果不出意外的话,95-1式步枪也即将完成使命,退出历史舞台。
95B-1式短自动步枪
阅兵式中的女兵虽然抢眼,但她们手中的“短管95”更加引人注目。早在2009年建国60周年大阅兵中,95B短自动步枪就伴随着水兵方队惊艳亮相了。而这一次亮相的则是与95-1同步改进的95B-1短自动步枪。
95B-1不仅继承了95-1的全部改进,相比前辈95B短步枪也有不少优化与提升。95B-1同样去掉了小握把,并延长了护手和枪管,如此一来,95B-1也可以挂载QLG10A式榴弹发射器,做到点面杀伤结合,极大提升了火力。此外,95B-1在外观上最大的变化,就是没有95B粗大的气体膨胀室,这是因为95B-1的枪管长度达到了361mm,比95B的326mm枪管要长,同时95B-1优化了导气结构,增大气室初始容积,使其具备气体膨胀室的功能。而且细看95B-1的消焰器也另有玄机,这个消焰器很像“拉长加外扩”的95式步枪消焰器,不仅外形更加协调美观,还可以作为榴弹发射器的前挂点。




03式自动步枪
03式自动步枪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2009年国庆阅兵时就伴随着空降兵方队一起亮相。03式步枪外形修长,通体黝黑,不仅外表极富现代感,配合刺刀进行劈枪动作更是气势如虹。

03式步枪在中国枪械史上也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从结构上来讲,03式是我军第一款采用上下机匣结构的自动步枪,颠覆了下机匣 机匣盖的设计传统,不仅延长了步枪的瞄准基线,还可以更方便牢固安装瞄准镜。在装备使用上,由于03式采用有托布局,操作习惯和81式更相似,方便了士兵训练使用。
03式步枪最初是作为95式步枪的备份而研发的,毕竟95式的无托结构在当时对于我军来说完全是颠覆传统的存在。最初的03式步枪打算能使用95式步枪的枪机和枪机框,但95式步枪的枪机和枪机框是专为无托步枪而设计的,移植到有托步枪上几乎不可能,所以现在的03式步枪在内部结构上和95式完全没有关系。
由于03式步枪枪托折叠后,比95式步枪还要短一些,因此空降兵最开始就选择装备03式。
03式步枪在投入使用后,暴露出拉机柄打手,人机工效欠佳,枪托折叠机构不够理想,没能实现枪族化等缺陷。未来,03式步枪也极有可能同95式枪族一起,被新一代自动步枪所替代。
81式自动步枪
81式步枪可以说是很多人心中的“神枪”,承载了无数人的青春。同国庆60周年阅兵一样,81式依然是预备役方队的受阅用枪。不同于我们印象中最常见的采用金属折叠枪托的“81杠”(81-1式步枪),这次亮相的是木质固定枪托版的“原版81式”。81式步枪是我军第一款枪族化的步枪,也是我军第一款采用可卸式刺刀的步枪。

早在1978年,我国就已经明确要发展小口径自动步枪。在当时,部队中有大量老旧的56式半自动步枪和56式冲锋枪需要更新,而小口径枪弹和步枪的研制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我军急需一款过渡枪械来填补这个真空期,81式便应运而生。
81式步枪设计团队充分总结先前56式半自动步枪、56式冲锋枪和63式自动步枪的设计制造经验,在极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了这款精度高、质量轻、人机工效好、可靠性高的优秀枪械。采用折叠枪托的81-1式步枪,更是深受广大官兵的喜爱,在实战中有极好的表现。连“AK之父”——卡拉什尼科夫都对81式赞赏有加,称其为“最好的AK47改型”。
不过由于研发时间仓促,81式依然有不少缺陷。其机匣太长,结构不够紧凑;依然采用下机匣 机匣盖结构,瞄准基线短;沿用AK式枪机,受力不平衡;尤其是其工艺与材料,在当时看来都是比较落后的。其相比56式冲锋枪没有多少提升。
总体看来,81式步枪成功履行了其过渡步枪的使命,作为预备役方阵的受阅步枪非常合宜。
56式半自动步枪
阅兵场上“年纪”最大的枪械,就是这款56式半自动步枪。而其原型枪——西蒙诺夫半自动卡宾枪(SKS)诞生于二战末期,是当之无愧的老枪。得益于吃鸡游戏的大火,这款功勋卓著的老枪再一次走进大众视野。
不同于二战期间的其他半自动步枪,56式半自动步枪/SKS半自动卡宾枪采用的是著名的M43中间型威力弹。得益于枪弹优势,56式半自动步枪/SKS半自动卡宾枪在当时比起其他步枪,具有质量轻、后坐力小、易操作的优点,而且还继承了苏联武器耐用皮实的特点。在早期,56式半自动步枪/SKS半自动卡宾枪、56式冲锋枪/AK突击步枪、56式轻机枪/RPD轻机枪一起构成了中苏两国步兵轻武器体系。随着时代的发展,苏联淘汰了只能半自动射击的SKS,而在中国,56式半自动步枪依然服役了相当长时间,经历了对印自卫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为共和国立下赫赫战功。
56式半自动步枪/SKS半自动卡宾枪虽然早已不适应现代战争,但其外形修长且优美,造型古朴而优雅,现在依然是许多国家仪仗队的标准礼仪用枪。有这样一句玩笑话:“西蒙诺夫在枪械选型上输给了卡拉什尼科夫,但在卡拉什尼科夫的葬礼上,西蒙诺夫又赢了回来。”我国国旗护卫队所使用的礼宾版56式半自动步枪,其金属零件都采用表面镀铬工艺,刺刀也有所加长。阅兵式上,56式半自动步枪那种刺刀如林的震撼场景,着实令人难忘。
56-1式冲锋枪
56-1式冲锋枪同样也是阅兵场上的元老级枪械,其原型就是赫赫有名的AK47突击步枪。
1956年,在苏联的帮助下,我国开始生产AK47第3型。由于我军当时还没能接受突击步枪这一先进理念,依然以冲锋枪之名命名这款突击步枪,于是就有了我们熟知的“56式冲锋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