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歌以咏志:民国时期高校校训及校歌研究

来源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376184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是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初创时期,大多数高校制定了校训、创作了校歌.通过对34所高校校训和校歌分析,结合历史回顾,中华传统教育文化是校训、校歌制定和创作的内生动力,办学者强烈的社会动员愿望是历史现实动力,政府教育方针、训令等的推动是体制动力.校训、校歌显示了精英式的创作者群体特征,引经据典的语言特征,振兴中华、抵御外侮的时代特征,乡土文化浓郁的地域显示特征,特色和理念彰显的办学特征.高校以文“载道”、以歌“咏志”,校训、校歌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华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坚守和自信.
其他文献
随着广东省新高考改革的实施,学生获得了选择的主动权,但如何提升学生“主动选择”的能力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广东省惠州市第八中学将“学科推进课”融入生涯规划课程,发挥学科教师的影响力,尝试探索一套基于“学科推进”的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校本课程,以期唤醒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搭建学生自我认知与社会认知的桥梁,从而提升学生的主动选择能力.
《民法典》中关于合同无效制度的规范看似“形散”,实而“神聚”.故而,需要寻找规范间的共性因素以构建概念体系,从而在实践运用中落实其规范层面的价值.合同无效制度实乃意思自治与国家介入私人自治之限度平衡的结果,在这平衡的过程中,遂发展出两条统合合同无效规范群的路径:一是将主体的合意度不足作为规范群统合的基础,根据主体行为能力、主体意思表示的自由程度、相对方的可归责性,将合同的无效区分为绝对无效与相对无效,并配属相应的法律效果;二是将合同结果均衡的偏失程度作为规范群统合的基础,根据结果失衡所造成的影响只涉及合同
近年来,自闭症儿童的人数呈增高的趋势.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家庭要承担儿童高昂的干预费用和长期照料的责任,这使得家庭在教养过程中承受着来自心理、家庭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对自闭症儿童家庭来说,家庭教育显得至关重要.可从情绪调控、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三方面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教育,使家长积极应对,在逆境中成长,用自身的成长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产生正向的影响.
碎片化时代信息传播形态出现新变化,微党课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新形式为党内集中教育的有序、有效推进提供了新动能.碎片化情境下微党课具有内容呈现的聚焦性与隐喻化、方法运用的具象化与渗透性、话语表达的丰富性与流变性、效果彰显的迟滞性与长期性等特征.党政宣传教育部门要顺势而为,打造党课微平台、设置党课微议题、丰富党课微载体、培养党课微人才、构建党课微生态和开展党课微互动,助力微党课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发挥更大效用,切实提升学习教育质量、增强学习教育成效.
生涯教育是促进高中阶段个性化教学,深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手段.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英语学科兼具知识性和人文性,是渗透生涯教育的良好平台.结合英语学科特点和生涯教育相关知识,提出生涯教育在英语学科中的渗透可通过以下途径:加强文化输入,以提高交际能力;借助名人效应,加强自我认知;创设真实情境,促进角色体验;创新评价机制,落实知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