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大学生心理危机问题频发率不断增高。在进入21世纪以来心理危机干预走入人们的视线,因为心理危机导致的严重后果使得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干预可以帮助在心理上有困扰的大学生解决问题,使他们重新开始正常的生活,也就是说心理危机干预就像一剂良药,可以治愈人们的伤痛。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大学生;理论内涵;危机源;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新世纪的大学生更是心理问题突发的高频率人群,比较常见的心理危机有学习危机、考研危机、就业前景危机、恋爱情感危机、甚至关心未来婚姻危机等等,各种各样的看起来很平常的一些现象都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致命点,对其整个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会产生极端负面的影响,所以社会和学校都应重视这一问题,当然在我们现如今的社会和学校里都加强了对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视并且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已成为制约因素,直接影响着危机干预最佳效果。
一、心理危机和心理危机干预
1.心理危机理论内涵
心理危机的发展历史相比其他心理学的理论来说时间是不长的,从20世纪40年代被提出到现在不过七八十年,但它的发展速度是相当的迅猛,至今形成了很多关于心理危机的理论。其中被称为“现代危机干预”之父的卡普兰是这样定义心理危机的一个人在之前从没遇到过的情境中,不知所错,他现具备的能力不能够解决当前情境中问题,因此而心慌意乱,且很难逾越眼前的困境,此时心理会产生暂时性的失衡状态。
2.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的发展史是短暂的,可想而知心理危机干预的发展史也是在近二三十年发展较为迅速。在世界各地心理危机干预发展参差不齐,发展最好的地区便是在欧美,是心理危机发展的源头所在,它的出现给深陷于心理危机中的人们雪中送炭,干预的出现缓解了心理危机频发的现象,它与心理危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在人们遇到困扰自己的心理问题时,同时又不能通过自我的调整得到缓解或回复时,能够通过这种心理危机干预来帮助人们处理并解决这种困扰。在很多国家已有很多自发的组织和团队投入于这一工作,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这样的工作更是特别流行,已经成为一种心理治疗技术和正式的职业。
二、心理危机干预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1.心理干预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以及实践经验的总结,很容易能够发现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各高校对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视程度不够。社会舆论和各大媒体对高校心理危机事件的过分关注,以至于社会大众对大学生群体有着过高的期望值,最后导致对大学生带来固定的刻板印象,在社会人的眼里大学生是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具有强大的抗挫折能力。过高的期望带来了更大的心理落差,一时不能接受大学生暴力事件或极端恶劣事件的发生。由于心理危机干预的突破性发展仅有几十年的时间,所以各高校的师生对心理危机的常理性知识认识不够,再加上新如今高校师生之间的联系仅存在于表面的专业上,而缺乏深入的感情联系,这一缺失使得心理危机问题趁虚而入,心理干预工作便处于劣势状态。
(2)国内严重缺乏具备专业心理治疗水平的机构。在我国针对心理危机干预这一部分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更是缺失相关专业的团队和机构投入其中,治疗机构是心理危机干预发展的载体和基础,基础不稳固其发展将会是很缓慢的。
(3)缺乏法律的制约和保障。心理咨询和治疗本身就会牵扯到很多法律和伦理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更是在法律的允许下进行的,没有相关法律和伦理的制约,心理危机干预的发展会走上歧途的,现实生活中由于我国心理教育发展水平比较低,重视程度不够,法律体系不完善。导致心理干预过程中人们的权利得不到保证,利益受到侵犯,由此引发的社会案件和矛盾层出不穷。
(4)心理危机干预的视角狭隘,缺乏对被治疗者未来生活的全面考虑。心理危机干预的本质是帮助在心理方面有某种困扰的人群,而并不是对这类人群的人格本质有所改变和治疗,这就偏离了心理危机干预的本质方向,且仅有预防是不够的。虽说心理干预治疗应该解决大学生当前所遇到的心理困扰,但也应该考虑到其未来的发展。有些心理咨询师就不具备这一意识,仅把目光放在眼前,解决大学生当前的困扰,却忽略其有没有长期的效应,这是不应该的。
2.心理危机干预应对策略
(1)加强高校对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视。在各高校加大对心理危机的检测和控制。大学生是心理危机高发的人群,所以在学校建立相关的心灵里危机信息反馈系统是特别有必要的与此同时开展各种活动来熏陶大学生有关心理危机知识,让他们学会在产生心理危机之前应该怎样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才会避免不良心理的发生。在学校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知识的相关普及的最佳方式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课堂的教授来进行。积极开展心心理健康课程开发心理健康教材。
(2)提高心理治疗专业水平。我国对心理危机干预的发展速度较缓慢,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缺乏相关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在我国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应该加强对心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鼓励学校开发挖掘心理教材,完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与此同时建立心理压力疏导和心理健康干预的专业机构,搭建心理将康教育的平台。
(3)完善法律建设和制度保障。加强关于心理健康的立法建设,完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加大对人们心理健康权利的保障,做的有法必依;对侵犯他人心理健康权利与利益的行为严惩不贷,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4)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治疗应该有一个完善的系统来控制和治疗,同时根据调查的大学生的真实情况和结果显示,我认为还应该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几大体系的建设。首先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防系统,在之前也有提到百害防为先,加强对预防系统的建立。其次是要建立即时系统,学校即时系统就像灭火器一样,一旦发生火灾有个及时的措施来制止火势,能够马上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能够调动提前准备好的各种工具,有一个应急的方案。最后完善好提升系统,正如前面所讲危机并不一定意味着危险,往往也意味着绝处逢生,也就是说危机中蕴含着机会。
三、结束语
心理危机是可怕的,心理危机干预是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为大学生的在校成长和日后的前途保驾护航,心理危机干预需要新理论的升华和新一代人的实践,才能真正成为这个社会的一剂良药。心理危机干预日益走进人们的视线,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积极向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翟金铭.生活中的心理危机现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2]王芒、王晓苏.危机预防与系统构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
[3]陈哲、李文素.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调解与缓和[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科学版),2005(4)
关键词:心理危机干预;大学生;理论内涵;危机源;存在问题;应对策略
新世纪的大学生更是心理问题突发的高频率人群,比较常见的心理危机有学习危机、考研危机、就业前景危机、恋爱情感危机、甚至关心未来婚姻危机等等,各种各样的看起来很平常的一些现象都有可能成为某些人的致命点,对其整个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都会产生极端负面的影响,所以社会和学校都应重视这一问题,当然在我们现如今的社会和学校里都加强了对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视并且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已成为制约因素,直接影响着危机干预最佳效果。
一、心理危机和心理危机干预
1.心理危机理论内涵
心理危机的发展历史相比其他心理学的理论来说时间是不长的,从20世纪40年代被提出到现在不过七八十年,但它的发展速度是相当的迅猛,至今形成了很多关于心理危机的理论。其中被称为“现代危机干预”之父的卡普兰是这样定义心理危机的一个人在之前从没遇到过的情境中,不知所错,他现具备的能力不能够解决当前情境中问题,因此而心慌意乱,且很难逾越眼前的困境,此时心理会产生暂时性的失衡状态。
2.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的发展史是短暂的,可想而知心理危机干预的发展史也是在近二三十年发展较为迅速。在世界各地心理危机干预发展参差不齐,发展最好的地区便是在欧美,是心理危机发展的源头所在,它的出现给深陷于心理危机中的人们雪中送炭,干预的出现缓解了心理危机频发的现象,它与心理危机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在人们遇到困扰自己的心理问题时,同时又不能通过自我的调整得到缓解或回复时,能够通过这种心理危机干预来帮助人们处理并解决这种困扰。在很多国家已有很多自发的组织和团队投入于这一工作,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这样的工作更是特别流行,已经成为一种心理治疗技术和正式的职业。
二、心理危机干预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1.心理干预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以及实践经验的总结,很容易能够发现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各高校对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视程度不够。社会舆论和各大媒体对高校心理危机事件的过分关注,以至于社会大众对大学生群体有着过高的期望值,最后导致对大学生带来固定的刻板印象,在社会人的眼里大学生是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具有强大的抗挫折能力。过高的期望带来了更大的心理落差,一时不能接受大学生暴力事件或极端恶劣事件的发生。由于心理危机干预的突破性发展仅有几十年的时间,所以各高校的师生对心理危机的常理性知识认识不够,再加上新如今高校师生之间的联系仅存在于表面的专业上,而缺乏深入的感情联系,这一缺失使得心理危机问题趁虚而入,心理干预工作便处于劣势状态。
(2)国内严重缺乏具备专业心理治疗水平的机构。在我国针对心理危机干预这一部分缺乏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更是缺失相关专业的团队和机构投入其中,治疗机构是心理危机干预发展的载体和基础,基础不稳固其发展将会是很缓慢的。
(3)缺乏法律的制约和保障。心理咨询和治疗本身就会牵扯到很多法律和伦理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更是在法律的允许下进行的,没有相关法律和伦理的制约,心理危机干预的发展会走上歧途的,现实生活中由于我国心理教育发展水平比较低,重视程度不够,法律体系不完善。导致心理干预过程中人们的权利得不到保证,利益受到侵犯,由此引发的社会案件和矛盾层出不穷。
(4)心理危机干预的视角狭隘,缺乏对被治疗者未来生活的全面考虑。心理危机干预的本质是帮助在心理方面有某种困扰的人群,而并不是对这类人群的人格本质有所改变和治疗,这就偏离了心理危机干预的本质方向,且仅有预防是不够的。虽说心理干预治疗应该解决大学生当前所遇到的心理困扰,但也应该考虑到其未来的发展。有些心理咨询师就不具备这一意识,仅把目光放在眼前,解决大学生当前的困扰,却忽略其有没有长期的效应,这是不应该的。
2.心理危机干预应对策略
(1)加强高校对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视。在各高校加大对心理危机的检测和控制。大学生是心理危机高发的人群,所以在学校建立相关的心灵里危机信息反馈系统是特别有必要的与此同时开展各种活动来熏陶大学生有关心理危机知识,让他们学会在产生心理危机之前应该怎样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才会避免不良心理的发生。在学校里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知识的相关普及的最佳方式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课堂的教授来进行。积极开展心心理健康课程开发心理健康教材。
(2)提高心理治疗专业水平。我国对心理危机干预的发展速度较缓慢,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缺乏相关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在我国显得尤为重要。国家应该加强对心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鼓励学校开发挖掘心理教材,完善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与此同时建立心理压力疏导和心理健康干预的专业机构,搭建心理将康教育的平台。
(3)完善法律建设和制度保障。加强关于心理健康的立法建设,完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加大对人们心理健康权利的保障,做的有法必依;对侵犯他人心理健康权利与利益的行为严惩不贷,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
(4)对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治疗应该有一个完善的系统来控制和治疗,同时根据调查的大学生的真实情况和结果显示,我认为还应该加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几大体系的建设。首先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预防系统,在之前也有提到百害防为先,加强对预防系统的建立。其次是要建立即时系统,学校即时系统就像灭火器一样,一旦发生火灾有个及时的措施来制止火势,能够马上作出相应的应对措施,能够调动提前准备好的各种工具,有一个应急的方案。最后完善好提升系统,正如前面所讲危机并不一定意味着危险,往往也意味着绝处逢生,也就是说危机中蕴含着机会。
三、结束语
心理危机是可怕的,心理危机干预是必要的,心理危机干预为大学生的在校成长和日后的前途保驾护航,心理危机干预需要新理论的升华和新一代人的实践,才能真正成为这个社会的一剂良药。心理危机干预日益走进人们的视线,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积极向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翟金铭.生活中的心理危机现象[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2]王芒、王晓苏.危机预防与系统构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
[3]陈哲、李文素.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调解与缓和[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 科学版),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