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确定了小学阶段学生需要建立的18个主要科学概念,并以学生能够感知的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中一些比较直观、学生有兴趣参与学习的重要内容为载体.这些主要概念中就包含了“物体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这一主要概念.根据这一概念,教材在不同学段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而苏教版小学科学在三年级上册安排了《认识固体》一课,重点是认识固体的性质,具体指“固体具有确定的形状、体积和质量”.但在常态课堂中,教师们不难发现:三年级学生从自身零散的固体概念到建立科学的固体概念并不容易.课堂很容易陷入“学生被老师拉着走”的情况,或者学生只是匆匆形成了并不牢固的脆弱性概念就草草收场,甚至有的学生会认为科学与他们无关,他们对科学的唯一兴趣只是各种有趣的材料和工具.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建立关于固体的科学概念呢?笔者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和反思作出以下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