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到暑假,来医院看眼科的小患者就特别多,其中有不少是患有对眼、斜眼的。专家表示,如果发现孩子斜视,最好赶紧治疗,否则可能会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特邀专家 吴 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专家观点
发现斜视不能等
视觉发育一般从出生后3个月开始,一直可以持续到8岁左右,其中2岁以前是孩子视力发育的关键期。如果及时治疗,就能帮助孩子纠正眼位、提高视力,为他提供良好的发育条件。反之,如果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就会造成弱视,甚至可能丧失双眼视觉功能,即便再进行手术,也只能起到美容的效果,视觉功能也不能完全恢复了。因此,家长平时一定要多注意孩子的眼睛,如果发现眼神不对劲儿,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先天性内斜视
先天性内斜是指半岁之内发生的内斜视。这种斜视双眼视功能恢复较差,因此,这种斜视应及时治疗,2岁之内手术。
调节性内斜视
这种斜视多数由中高度远视所致,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两种。完全性调节性内斜视一旦戴镜,远视得到矫正,斜视可以消失,这种内斜视不需手术矫正。但如果延误治疗时机,可能就要手术治疗。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如果戴镜矫正后,内斜视只能得到部分矫正,仍需要手术矫正。
间歇性外斜视
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隐斜视和显斜视之间的一种过渡型斜视。如果斜视症状比较轻,就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果斜视日趋明显,则应该及时手术矫正。
麻痹性斜视
这类病人最早出现和最敏感的症状是复视。对于麻痹性斜视要找出病因对症治疗,不能盲目手术。
隐斜视
隐斜是常态下看不出来有斜视,只有在遮盖一只眼,破坏两眼间的融合反射时才显现出眼位偏斜。确诊后一般不需要治疗。
真假内斜 并非都能“自然好”
“看近处的东西两只眼睛总往一起跑,这是不是对眼?”小雯刚出生时,父母就发现她有点斗鸡眼,但是不严重,老人们都说等孩子长大一点就能慢慢恢复。可是如今小雯都快一岁了,虽然她看远处的东西很正常,可是看近处的东西还是有点斗鸡眼……
专家解读:
有不少家长都认为小朋友得了斜视,长大后能够慢慢恢复,但这种幸运只发生在很小一部分人身上,多数患儿长大后不仅没有“自然好”,还失去了彻底矫正的机会。
所谓长大“自然好”的斜视,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假斜视。由于婴幼儿的鼻梁还没长好,眼球发育也不成熟,所以看上去两个黑眼珠似乎靠得特别近,让人感觉有点儿对眼。随着儿童颜面的发育,鼻梁的隆起,“对眼”的情况也就会逐渐消除。
但是,对于真斜视,就一定要及时接受治疗,如果盲目想等待斜视“自然好”只会错失治疗的时机。所以,如果发现斜视,就要及时请医生检查。
特别提示:
鉴别假斜视的方法就是捏起鼻梁的皮肤,露出大眼角的白眼珠,内斜的印象就消失了。假性内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得到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发现小朋友眼神有问题,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检查,不要自己盲目判断,以免把真性斜视误认为假斜视,贻误治疗时机。
真假外斜 偶尔瞟眼要当心
“女儿今年4岁了,最近发现她看东西的时候,右眼球偶尔就会向外瞟一下。”据小燕的妈妈讲,小燕两岁多时,他爸爸就发现她看东西时的表情有点奇怪,但是只发生过一两次。后来幼儿园老师也发现孩子的眼神有问题。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女儿患的是间歇性外斜视。
专家解读:
斜视发病有一个过程,是逐渐形成的。刚开始,眼睛可能会移向外侧达几秒钟,过后又回复原状,以至于不少家长刚开始都难以发现。尤其是间歇性外斜视,一般情况眼位都正常,尤其是在注意力集中的时候。但也有时会出现外斜,特别是在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疾病等情况下,就会出现外斜。
像这种一会儿斜、一会儿不斜的情况,如果症状比较轻,只是偶尔发作,可以保守治疗,密切观察。如果之后发现外斜的间歇期明显减少,症状越来越严重就要考虑手术治疗。
特别提示:
外斜视常见的早期症状,就是小孩子在户外阳光下常常会闭上一只眼睛,这是因为眼睛偏斜会出现双重影像。当然,除此之外,其它的一些眼科疾病也可能会引起这种反应,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这种问题,就要及时就诊。
真假垂直斜 歪脖子可能是斜视
晨晨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可是最近却经常歪着脖子看东西。起初家人都以为他是颈部肌肉僵硬,还带他到医院做了颈部检查。结果发现,原来晨晨不是脖子肌肉有问题,而是患上了斜视……
专家解读:
像晨晨这样歪脖子的小患者,在眼科并不少见。正常情况下,我们双眼看到的物体是水平的。如果一只眼睛出现了上斜或者下斜,就会导致两只眼睛看到的东西一个高一个低。但只要把头歪过来,看到的东西就清楚了。所以,许多垂直斜视的病人,就会出现不自主歪头的现象。
一般来说,垂直斜视都比较复杂,一定要及时治疗。否则,长期的歪头就会影响到小朋友全身的发育,例如造成面部发育不对称、脊柱发育畸形等严重问题。
特别提示:
有些因为斜视而歪脖子的小患者常被误诊为脖子有问题,甚至还做了颈部手术,这不仅给孩子身心带来伤害,更重要的是延误了斜视的治疗时机。因此,如果家里的孩子时不常就歪脖子看东西,就要小心可能是斜视引起的。
一般可以采用单眼遮盖的方法来检测。遮盖任何一只眼,只用另一只眼看东西,遮盖半小时,异常头位改善,甚至消失了,说明是斜视引起的斜颈。
相关链接
不良习惯造成儿童斜视
有的斜视是天生的,但是家长的护理不当却可能成为斜视的促发因素。
1、经常变换宝宝睡眠的体位
应该经常变换宝宝睡眠的体位,有时向左有时向右。经常改变光线投射的方向,就能使宝宝的眼球不再经常只转向一侧,从而避免斜视。
2、增加宝宝眼球转动的频率
不应将婴儿长时间放在摇篮内,家长应该不时将孩子抱起来走动走动,使孩子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从而增加眼球的转动,增强眼肌和神经的协调能力,避免产生斜视。
3、让宝宝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很多孩子喜欢躺着看书、看电视,眼球老往一个方向看,头也会习惯性地向一侧歪。时间久了,一侧肌肉紧张,另一侧则松弛,容易诱发近视,甚至斜视。
特邀专家 吴 夕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专家观点
发现斜视不能等
视觉发育一般从出生后3个月开始,一直可以持续到8岁左右,其中2岁以前是孩子视力发育的关键期。如果及时治疗,就能帮助孩子纠正眼位、提高视力,为他提供良好的发育条件。反之,如果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期,就会造成弱视,甚至可能丧失双眼视觉功能,即便再进行手术,也只能起到美容的效果,视觉功能也不能完全恢复了。因此,家长平时一定要多注意孩子的眼睛,如果发现眼神不对劲儿,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先天性内斜视
先天性内斜是指半岁之内发生的内斜视。这种斜视双眼视功能恢复较差,因此,这种斜视应及时治疗,2岁之内手术。
调节性内斜视
这种斜视多数由中高度远视所致,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两种。完全性调节性内斜视一旦戴镜,远视得到矫正,斜视可以消失,这种内斜视不需手术矫正。但如果延误治疗时机,可能就要手术治疗。部分调节性内斜视,如果戴镜矫正后,内斜视只能得到部分矫正,仍需要手术矫正。
间歇性外斜视
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隐斜视和显斜视之间的一种过渡型斜视。如果斜视症状比较轻,就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果斜视日趋明显,则应该及时手术矫正。
麻痹性斜视
这类病人最早出现和最敏感的症状是复视。对于麻痹性斜视要找出病因对症治疗,不能盲目手术。
隐斜视
隐斜是常态下看不出来有斜视,只有在遮盖一只眼,破坏两眼间的融合反射时才显现出眼位偏斜。确诊后一般不需要治疗。
真假内斜 并非都能“自然好”
“看近处的东西两只眼睛总往一起跑,这是不是对眼?”小雯刚出生时,父母就发现她有点斗鸡眼,但是不严重,老人们都说等孩子长大一点就能慢慢恢复。可是如今小雯都快一岁了,虽然她看远处的东西很正常,可是看近处的东西还是有点斗鸡眼……
专家解读:
有不少家长都认为小朋友得了斜视,长大后能够慢慢恢复,但这种幸运只发生在很小一部分人身上,多数患儿长大后不仅没有“自然好”,还失去了彻底矫正的机会。
所谓长大“自然好”的斜视,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假斜视。由于婴幼儿的鼻梁还没长好,眼球发育也不成熟,所以看上去两个黑眼珠似乎靠得特别近,让人感觉有点儿对眼。随着儿童颜面的发育,鼻梁的隆起,“对眼”的情况也就会逐渐消除。
但是,对于真斜视,就一定要及时接受治疗,如果盲目想等待斜视“自然好”只会错失治疗的时机。所以,如果发现斜视,就要及时请医生检查。
特别提示:
鉴别假斜视的方法就是捏起鼻梁的皮肤,露出大眼角的白眼珠,内斜的印象就消失了。假性内斜视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得到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发现小朋友眼神有问题,一定要到医院接受检查,不要自己盲目判断,以免把真性斜视误认为假斜视,贻误治疗时机。
真假外斜 偶尔瞟眼要当心
“女儿今年4岁了,最近发现她看东西的时候,右眼球偶尔就会向外瞟一下。”据小燕的妈妈讲,小燕两岁多时,他爸爸就发现她看东西时的表情有点奇怪,但是只发生过一两次。后来幼儿园老师也发现孩子的眼神有问题。到医院检查才发现,女儿患的是间歇性外斜视。
专家解读:
斜视发病有一个过程,是逐渐形成的。刚开始,眼睛可能会移向外侧达几秒钟,过后又回复原状,以至于不少家长刚开始都难以发现。尤其是间歇性外斜视,一般情况眼位都正常,尤其是在注意力集中的时候。但也有时会出现外斜,特别是在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疾病等情况下,就会出现外斜。
像这种一会儿斜、一会儿不斜的情况,如果症状比较轻,只是偶尔发作,可以保守治疗,密切观察。如果之后发现外斜的间歇期明显减少,症状越来越严重就要考虑手术治疗。
特别提示:
外斜视常见的早期症状,就是小孩子在户外阳光下常常会闭上一只眼睛,这是因为眼睛偏斜会出现双重影像。当然,除此之外,其它的一些眼科疾病也可能会引起这种反应,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这种问题,就要及时就诊。
真假垂直斜 歪脖子可能是斜视
晨晨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可是最近却经常歪着脖子看东西。起初家人都以为他是颈部肌肉僵硬,还带他到医院做了颈部检查。结果发现,原来晨晨不是脖子肌肉有问题,而是患上了斜视……
专家解读:
像晨晨这样歪脖子的小患者,在眼科并不少见。正常情况下,我们双眼看到的物体是水平的。如果一只眼睛出现了上斜或者下斜,就会导致两只眼睛看到的东西一个高一个低。但只要把头歪过来,看到的东西就清楚了。所以,许多垂直斜视的病人,就会出现不自主歪头的现象。
一般来说,垂直斜视都比较复杂,一定要及时治疗。否则,长期的歪头就会影响到小朋友全身的发育,例如造成面部发育不对称、脊柱发育畸形等严重问题。
特别提示:
有些因为斜视而歪脖子的小患者常被误诊为脖子有问题,甚至还做了颈部手术,这不仅给孩子身心带来伤害,更重要的是延误了斜视的治疗时机。因此,如果家里的孩子时不常就歪脖子看东西,就要小心可能是斜视引起的。
一般可以采用单眼遮盖的方法来检测。遮盖任何一只眼,只用另一只眼看东西,遮盖半小时,异常头位改善,甚至消失了,说明是斜视引起的斜颈。
相关链接
不良习惯造成儿童斜视
有的斜视是天生的,但是家长的护理不当却可能成为斜视的促发因素。
1、经常变换宝宝睡眠的体位
应该经常变换宝宝睡眠的体位,有时向左有时向右。经常改变光线投射的方向,就能使宝宝的眼球不再经常只转向一侧,从而避免斜视。
2、增加宝宝眼球转动的频率
不应将婴儿长时间放在摇篮内,家长应该不时将孩子抱起来走动走动,使孩子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从而增加眼球的转动,增强眼肌和神经的协调能力,避免产生斜视。
3、让宝宝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很多孩子喜欢躺着看书、看电视,眼球老往一个方向看,头也会习惯性地向一侧歪。时间久了,一侧肌肉紧张,另一侧则松弛,容易诱发近视,甚至斜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