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则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新理念。它的提出,旨在改变以往忽视学生发展,只顾单纯知识传授的教学方式,建立以全体学生进步发展为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促使学生全面、主动的发展。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化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率,构建高效的课堂呢?本文结合数学课堂教学谈谈对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数学 高效课堂 点滴
教会学生学习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终身教育的需要。在信息化社会里,一个人的知识是需要不断更新的,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结果更为重要。因此,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与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帮助学生由被动受知向主动学习转变,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做到“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叶圣陶语)。斯托利亚尔曾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教学要充分暴露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一、转变教学理念、教学行为
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中更应该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研究教法学法、要做好学情学况分析、要因材施教.;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致力于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遇见新问题、或难题要勇者无畏,敢于正面对待,不绕道而行.要想方设法,抓关键,寻求突破口,并不断培养自己攻坚克难的自信心。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的好不如学的好;会教不如会学,因此转变学法,至关重要,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从而为提高教学提供保障。高效课堂的显性表现,一堂课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动态的,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二、合理安排课堂教学
(一)课前预习要做好。课前预习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发端,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基础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时间紧,任务重。没有课前充分的预习,就不可能跟上课堂的快节奏,也就无法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在讲授新课前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并且明确任务,这样促进学生进行理解和思考。授课前,先了解部分学生的预习情况,尤其是他们不懂的问题,上课时引导学生一起重点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内容找准切入点。数学教学内容庞杂,在时间有限的情形下,不可以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因此数学教学要重点突出,抓住这一点牵动一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能力是重点。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復习课,都要堂堂有训练,训练的题目不在多而在精,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改变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提高效率的法宝。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诱发出来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质疑求索。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做法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精心设疑。教师要精心设计疑问,巧妙提出疑问。在教学实践中,能否成功运用“设疑法”进行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设疑的艺术,所设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
(二)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现有的知识范围内,教师要着意提出一些要求有创造性或独特见解解答的问题,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鼓励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向教师质疑,让课堂充满问题,倡导“没有错误的问题,只有不完善的答案”,以此激发学生的批判性、发散性思维。
四、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实效性
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替代了静止、呆板的教具,参与了直观教学,犹如给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特别是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起到了导引、刺激的独特作用。动画、音像剪辑、粘贴等多媒体组合技术,使课堂效果更为生动,学生如亲临其境,在强烈逼真的情景中发展形象思维。灵活多变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精选内容,编制程序,把教师难以通过描述完成的大量信息,可以用计算机在顷刻之间就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无疑也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和效率。
五、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在开始合作时,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为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方面之外,还有教师具备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的能力、教师具备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教师具备把枯燥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讲给学生的能力等等,这些也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 高效课堂 点滴
教会学生学习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终身教育的需要。在信息化社会里,一个人的知识是需要不断更新的,引导学生掌握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结果更为重要。因此,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与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帮助学生由被动受知向主动学习转变,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逐步做到“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叶圣陶语)。斯托利亚尔曾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数学教学要充分暴露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一、转变教学理念、教学行为
尤其是在数学课堂中更应该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会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研究教法学法、要做好学情学况分析、要因材施教.;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还要致力于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遇见新问题、或难题要勇者无畏,敢于正面对待,不绕道而行.要想方设法,抓关键,寻求突破口,并不断培养自己攻坚克难的自信心。
(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的好不如学的好;会教不如会学,因此转变学法,至关重要,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从而为提高教学提供保障。高效课堂的显性表现,一堂课应该是生动的,活泼的,主动的,动态的,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二、合理安排课堂教学
(一)课前预习要做好。课前预习是学生汲取知识的发端,是教学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基础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时间紧,任务重。没有课前充分的预习,就不可能跟上课堂的快节奏,也就无法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在讲授新课前引导学生做好预习,并且明确任务,这样促进学生进行理解和思考。授课前,先了解部分学生的预习情况,尤其是他们不懂的问题,上课时引导学生一起重点解决这些问题。这样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内容找准切入点。数学教学内容庞杂,在时间有限的情形下,不可以也没必要面面俱到。因此数学教学要重点突出,抓住这一点牵动一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培养能力是重点。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復习课,都要堂堂有训练,训练的题目不在多而在精,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改变以教师讲析为主的教学模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能力训练。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提高效率的法宝。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诱发出来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质疑求索。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做法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精心设疑。教师要精心设计疑问,巧妙提出疑问。在教学实践中,能否成功运用“设疑法”进行教学,关键在于教师设疑的艺术,所设的问题要富有启发性。
(二)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现有的知识范围内,教师要着意提出一些要求有创造性或独特见解解答的问题,促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鼓励学生提问题。让学生向教师质疑,让课堂充满问题,倡导“没有错误的问题,只有不完善的答案”,以此激发学生的批判性、发散性思维。
四、利用多媒体,提高课堂实效性
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替代了静止、呆板的教具,参与了直观教学,犹如给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特别是对学生的形象思维起到了导引、刺激的独特作用。动画、音像剪辑、粘贴等多媒体组合技术,使课堂效果更为生动,学生如亲临其境,在强烈逼真的情景中发展形象思维。灵活多变的多媒体教学课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按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精选内容,编制程序,把教师难以通过描述完成的大量信息,可以用计算机在顷刻之间就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无疑也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密度和效率。
五、指导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倾听
在开始合作时,一节课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过短,对于自己的发言比较认真,不容易接纳别人的意见,而对于同学的发言,却不重视。为此,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位同学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反复琢磨、体会,善于倾听同学意见,不随意打断别人发言,提供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空间,以达到相互启迪、帮助的功效,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调动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能体会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
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方面之外,还有教师具备营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气氛的能力、教师具备正确处理师生关系的能力、教师具备把枯燥的内容以生动活泼的形式讲给学生的能力等等,这些也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