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如何实现教与学的和谐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weijie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和谐教育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发展需求与人的自身发展需求相和谐为宗旨,协调并整体优化各种教育因素,创始和谐的育人氛围,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在英语教学工作中实施和谐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形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教学为中心实现教学过程的和谐。
  【关键词】教与学;英语教学;和谐教育
  和谐教育重在精心塑造学生的心灵,努力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努力促使学生的思想素质、文化、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和谐发展,培养出与自然、与社会、与人生相和谐的人才,才能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笔者在教育工作中如何实施和谐教育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1.英语教学中形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师生双方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的影响下,我国学校中师生关系长期以来停滞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授”、“受”关系上,学生对老师“盲目崇拜”。对老师仰视的视角导致学生对老师的所说所为全盘吸收,从而抑制了创造,磨损了个性,师生间往往缺乏双向的情感交流和平等的合作沟通。和谐教育要求教师更新学生观、人才观,在与学生交流中增强亲切感和朋友感,在学校中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情感交融、协力合作、教学相长的新型师生关系。要形成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1尊重学生人格
  学生是有血有肉、有需要、有情感、有独立人格的人,不是录音机,不是单纯地接受知识的容器。马斯洛曾说:“自尊和受人尊重是人生存的一种基本需要。”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潜意识里消除“师道尊严”的传统影响,把学生看成平等的共同探究问题的伙伴,即真正意义上的同学而不是普通上的称呼,一方面,教师应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允许学生发表见解。“失败是成功之母”,一个学生即便说错了,但他至少动脑了至少敢说了。况且,这些错误的答案往往会引起其他同学更积极的思考,正确的答案很快就会出来了,教师的这种态度会打消学生的一切顾虑,激发出他们潜意识中的表现需要。另一方面,教师应做好学生的指导者。极力避免简单的指责和训斥,避免有损学生尊严的讽刺和挖苦。要引导学生相互尊重、相互信赖,这样学生才会在教师面前无拘无束的袒露心声,进而形成自尊、自信的品质。
  1.2确信学生学习的潜力,让学生去尝试成功
  每个学生都是有学习潜力可发掘的。根据心理学理论,智力低下者是指智商在69分以下的人,在理论分布中不足3%。一般每50人的班级,平均可能有1—2名这类学生。而其他所谓的差生大多数是由于非智力因素的障碍导致学习成绩偏低。如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薄弱,或由于幼年、童年时代未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未能受到严格的正规训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因此,英语教师要确信学生的学习潜力,激励学生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英语的情绪体验。成功的体验积累多了就形成了自信心,于是自己就会更多的去尝试主动,学习也就成功了。
  2.英语教学要以教学为中心,实现教学过程的和谐
  教师是师生双边活动的组合,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社会上任何一种培养人、发展人的因素,只有统整到教育过程中,才能对受教育者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因此,教学任务的实现,教学效果的发挥,教学规律的体现,无不通过教学过程表现出来。教师针对学生的基本职责与学生某些行为之间的不和谐,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的组合。协调各种教育力量,使之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形成整体优化的教育格局。
  2.1创设愉快、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英语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的创设,应从两方面着手进行设计:其一,要优化班集体的心理环境。良好的班级教学心理环境为教师有效的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良性的“场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容易形成和谐默契的交互式的教学情境。这种良性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消除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学生认知的障碍、情感的障碍和人格的障碍,从而为英语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扫除了外在的不利因素。其二,要有针对性的及时调控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环境。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态度与心境、教育学的体验往往会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英语教师可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节奏的控制和引导,把握各种稍纵即逝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并充分利用他们来调节和改善课堂教学气氛,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2.2从实际出发,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方法
  过去传统的为适应应试教育而单向灌输的教学模式脱离实际进行教学、视觉狭窄。它严重脱离社会发展和人性发展的实际需要,使教学工作显得苍白、空洞、盲目,时效性、针对性不强。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分析大纲、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学生知识基础入手,运用低起点、严要求、层层推进的教学策略,将教材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按照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的原则,引导学生逐层消化,使教学目标、内容与不同层次的学生基础之间达到和谐。另外,英语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更新和多样话,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奋性和趣味性,实施快乐教学。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拓宽教学视野、拓宽教学空间、拓宽教学内容、拓宽教学途径,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优化。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实际情况,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育人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努力形成和谐教育,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为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天一.外国教育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2]柳海民.教育原理[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许高原.普通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科学教育出版社,1983
  [5]丁建志.和谐教育[M].新华出版社,1994
  [6]彭冉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苏霍姆林斯基和年青校长的谈话[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7]苏霍姆林斯基.和年青校长的谈话[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对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传统护理有无差异.方法 对137例喉癌手术患者实施循证护理,118例患者实施传统的气管切开术后护理,采用气道阻塞、脱管及咽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作为观察指标,比较2组患者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循证护理组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38%、1.46%、3.65%,传统护理组分别为:11.86%、7.63%、11.02%,循证护理组并发症发生
通过梳理国内师范大学近年来教师教育改革的措施,探询其背后所隐含的改革理念并进行辨析,可进一步明确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对于由数所专科院校组合后升格的新建本科院校在管理方面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给院校带来新的挑战,如何把握好机遇,运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发挥新建本科院校的优势,从管理理
目的 研究脑卒中健侧肢体和患侧肢体输液对上肢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肢输液为对照组,健肢输液为观察组,将2组结果进行分析.采用Fugl-Meyer评分表评定2组患者上肢、肩、肘关节、腕部和手的运动功能进行评分.结果 健侧肢体输液患肢的康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脑卒中患者早期应在健侧肢体输液,能促进患侧肢体康复。
中心供应室是医院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既是向全院临床各科室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和其他无菌物品的保障科室,又是医院易感染的重点科室,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医疗和护理质量的效果,甚至患者的生命安危.现代医院中心供应室是以满足临床需要为宗旨,预防和减少医院感染为核心.积极引进先进设备,采取环境布局合理化,科室管理制度化,坚持质量监测常规化,不断提高人员素质,转变服务理念,树立良好的科室形象,保证医院工作正常
目的 了解心肌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应用SF-36量表对10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调查.结果 得分最高的是躯体疼痛(93.43±13.14)和社会功能(87.92±18.71),说明患者躯体疼痛反应轻;得分最低的是一般健康状况(59.23±21.76)和生理职能(65±42.35),说明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面对自身的健康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不乐观,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在变坏,因为疾病而
评价指标包含了三个层面,一是学习态度,二是职业道德表现,三是技术与技能。前两层面上,学习态度考核内容有四项标准,以考核学生在出勤、遵守纪律、与他人相处、服从管理、独立完成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剧了高等教育资源承载力危机,突出表现为高等教育在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和师生比方面矛盾日趋尖锐。网络教育以其特有优势在一定层面降低了教育经费、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