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教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如何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显得尤其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 主动能力发展
那么,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让低年级的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呢?近年来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 “放”,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的主动能力发展。
一、放手让学生说
一节成功的课,不在于老师口若悬河地讲解,而在于学生能够主动去理解、探索、记忆。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说。首先鼓励每一位学生试说,并且不作统一要求,这样,每位同学就能不同程度地把自己观察到的说了出来,接着,要求同桌学生互相说,最后再个别汇报,这一过程,就把有的同学说不出的或说得不全面的地方弥补上了,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完整的可以补充,不清楚的可以适时地提问,不同的想法各抒己见,并可以争论。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我也不轻易否定,而是追根溯源,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见解,为什么这么做?你是怎样想的?从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曾经出过这样一道题:妈妈每天工作8小时,一星期工作多少小时?
学生A的解法是:8×7=56(小时) 因为一星期有7天。
学生B的解法是:8×6=48(小时) 因为我妈妈每星期只休息一天,一星期工作了6天。
学生C的解法是: 8×5=40(小时) 因为我们每星期休息两天,我妈妈和我一样,休息两天,工作5天,所以一星期应按5天计算。
以上几位学生的不同答案,都有道理。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果轻易地加以否定,势必扼杀了学生智慧中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反之,不轻易地加以否定,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放手让学生说,使他们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愉快气氛中进行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放手让学生做
“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动脑探索事物。也就是说,动手操作是小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低年级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愿意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针对这个特点,我经常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学具,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用学具帮助学习数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又能使学生手、脑、口、多种感官一起发挥作用,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从而获取知识,学会学习。
例如:在5以内的分与合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操作学习的:先让学生拿出2个木块,分成左右两堆,得到 2并学会用分1加1。与合说组成再让学生拿出4个木块,也要分成左右两堆,想想可以怎么分,要求同桌要分得不一样,通过交流发现有三种:
学生们互相讨论,边议,边动手摆弄。的确,“智慧出在手指尖上”,他们想出了好办法,发现可以先把4个木真都放在左边,每次移1个到右边就是(2,2)、(3,1)、(1,3);也有的讲可以先把4个木块都放在右边,每次移1个到左边,这样也是有序的分,就成了(3,1)(1,3)、(2,2 )、两种分法都有道理,教师及时地予以表扬,同学们得到鼓励,主动探索的精神更足了。
在引导学生讨论3的分与合时,学生进一步发现(3 ,3),這(2 ,1) (1 ,2)。两种分法只是位置反一反,找到了规律,我们能摆一种说两种,简约了操作过程。
到学5的分与合时,水到渠成,学生看到5个木块就可以在头脑中利用表象很快说出:5。1 和4, 4和1;2和3, 3和2。学生掌握了5以内数的分与合,为6—10各数的分与合打下基础,那时,不用教师教,他们也能主动、清晰、有序地说出各数的组成。
再如: 教学“认图”时,我就要求学生从学具盒中拿出与老师出示的实物图像同形状的学具,用手摸一摸,摆一摆,堆一堆,滚一滚,以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学生都抢着发表各自所发现的秘密(各形状特征),从而总结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特征。趁他们印象深刻时,再让学生发挥想象才能,举实物讲形状,学生通过眼看、手做、老想等活动而学的知识容易懂,记得牢,理解深刻,掌握牢固。
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满足小学生动手、动脑和求知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为数学概念的建立打下形象、生动的表象基础。这样就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做,让学生手、脑、口、多种感官参与,学生得到了主动的发展。
总之,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参考文献:
[1]吴开朗.数学美学[M].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4
[2]张安娜.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2011(11).
[3]张美会.浅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神州,2011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教学 主动能力发展
那么,在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让低年级的学生也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呢?近年来教学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只有 “放”,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促进学生的主动能力发展。
一、放手让学生说
一节成功的课,不在于老师口若悬河地讲解,而在于学生能够主动去理解、探索、记忆。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每一幅插图启发学生说。首先鼓励每一位学生试说,并且不作统一要求,这样,每位同学就能不同程度地把自己观察到的说了出来,接着,要求同桌学生互相说,最后再个别汇报,这一过程,就把有的同学说不出的或说得不全面的地方弥补上了,对内容的理解也进了一步。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完整的可以补充,不清楚的可以适时地提问,不同的想法各抒己见,并可以争论。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我也不轻易否定,而是追根溯源,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见解,为什么这么做?你是怎样想的?从小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曾经出过这样一道题:妈妈每天工作8小时,一星期工作多少小时?
学生A的解法是:8×7=56(小时) 因为一星期有7天。
学生B的解法是:8×6=48(小时) 因为我妈妈每星期只休息一天,一星期工作了6天。
学生C的解法是: 8×5=40(小时) 因为我们每星期休息两天,我妈妈和我一样,休息两天,工作5天,所以一星期应按5天计算。
以上几位学生的不同答案,都有道理。不同程度上体现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果轻易地加以否定,势必扼杀了学生智慧中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反之,不轻易地加以否定,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放手让学生说,使他们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愉快气氛中进行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放手让学生做
“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放手让学生去动手、动脑探索事物。也就是说,动手操作是小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低年级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愿意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针对这个特点,我经常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具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学具,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有动手操作的机会。用学具帮助学习数学,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又能使学生手、脑、口、多种感官一起发挥作用,始终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从而获取知识,学会学习。
例如:在5以内的分与合教学中,我是这样安排操作学习的:先让学生拿出2个木块,分成左右两堆,得到 2并学会用分1加1。与合说组成再让学生拿出4个木块,也要分成左右两堆,想想可以怎么分,要求同桌要分得不一样,通过交流发现有三种:
学生们互相讨论,边议,边动手摆弄。的确,“智慧出在手指尖上”,他们想出了好办法,发现可以先把4个木真都放在左边,每次移1个到右边就是(2,2)、(3,1)、(1,3);也有的讲可以先把4个木块都放在右边,每次移1个到左边,这样也是有序的分,就成了(3,1)(1,3)、(2,2 )、两种分法都有道理,教师及时地予以表扬,同学们得到鼓励,主动探索的精神更足了。
在引导学生讨论3的分与合时,学生进一步发现(3 ,3),這(2 ,1) (1 ,2)。两种分法只是位置反一反,找到了规律,我们能摆一种说两种,简约了操作过程。
到学5的分与合时,水到渠成,学生看到5个木块就可以在头脑中利用表象很快说出:5。1 和4, 4和1;2和3, 3和2。学生掌握了5以内数的分与合,为6—10各数的分与合打下基础,那时,不用教师教,他们也能主动、清晰、有序地说出各数的组成。
再如: 教学“认图”时,我就要求学生从学具盒中拿出与老师出示的实物图像同形状的学具,用手摸一摸,摆一摆,堆一堆,滚一滚,以四人为一组进行讨论,学生都抢着发表各自所发现的秘密(各形状特征),从而总结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的特征。趁他们印象深刻时,再让学生发挥想象才能,举实物讲形状,学生通过眼看、手做、老想等活动而学的知识容易懂,记得牢,理解深刻,掌握牢固。
通过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画一画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满足小学生动手、动脑和求知的需要;另一方面,可以为数学概念的建立打下形象、生动的表象基础。这样就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放手让学生做,让学生手、脑、口、多种感官参与,学生得到了主动的发展。
总之,教学要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参考文献:
[1]吴开朗.数学美学[M]. 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3.4
[2]张安娜.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小学科学:教师,2011(11).
[3]张美会.浅谈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神州,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