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民生新闻文化传播路径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ci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电视民生新闻而言,其内容和形式的平民化、世俗化、口语化风格,非常受大众欢迎,作为一种特殊的新闻传播方式,其公众新闻和民生新闻逐渐成为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其在转型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媒介环境适应性不强、文化内涵缺失,传播形式和传播内容单一等,严重影响着民生新闻的发展。对此,需要电视民生新闻从业者加强加强重视,改变其新媒体环境下的同质化、低俗化问题,积极寻找当前媒介生态环境的长远发展之路,以此在新时代下更好的传播电视民生新闻文化。
  【关键词】媒介融合;电视民生新闻;文化传播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1.16.063
  当前,电视民生新闻面临着一系列发展难题,因为其传播媒介的改变,导致电视民生新闻在传播内容逐渐偏离文化内涵,因此,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民生新闻需要积极转型,立足于当下民生新闻文化趋势,深入挖掘民生新闻内涵和形式,以此推动电视民生新闻可持续发展。
  1. 电视民生新闻概述
  电视民生希新闻起步晚,其主要对百姓们的生活状态、生活现象、文化习俗等进行报道,其是一种新闻传播方式。随着民生新闻的进一步发展,民生新闻逐渐向着大民生新闻的方向发展,通过再现公众生活、市民生活、生活事件等,突破了民生新闻报道的局限性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公众的需求,扩展了公众话语间。
  2. 电视民生新闻转型现状
  电视民生新闻转型主要集中在公眾新闻和大民生新闻上,公众新闻是美国学者提出的,其倡导让用户参与公民事件的报道中,旨在组织社会公众共同探讨丰富公众生活的方法,指导公众如何解决生活问题。民生新闻发展初期的影响力已经大于公众新闻,但是其缺乏发展契机,只是被国内一些新闻学术研究解积极探讨,后期随着其影响力的降低,公众新闻开始向公民新闻转变。大民生新闻是针对于小民生新闻而言的,其主要反应普通民众共性话题,其可以将一些小道消息从民生视野去分析,以此清晰的陈述整个事情的前因后果,最终深入探究社会性发展问题。因此,公众新闻主要反应的是社会性问题,随着社会政治和公众政策的变化,舶来品公众新闻难以适应当地文化发展现状,对于大民生新闻而言,其可以有效适应,为了有效推动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多样化发展,就需要从这两方面进行转型改进。
  3. 媒介融合对电视民生新闻发展的影响
  早期民生新闻承担着较大的责任,其是民生文化传播的主要渠道,其由原来关注大众物质生活逐渐向关注大众精神文化需求方向转变,充分发挥了电视媒体的教化作用,这些发展现状都是随着媒介融合时代潮流而出现的。电视民生新闻赋予了大众一定的话语权,因此在媒介融合趋势下,电视媒介话语权逐渐向平民偏斜,促使文化传播内容和影响力转变成为了社会公共资源。在当前复杂的媒介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也面临着各种发展时机和困难,媒介所拥有的自媒体属性可以给与更多民众表达自我心声的机会,民众可以通过自己了解的新闻信息进行改进,从而在改造过程中逐步完成了新闻传播过程。但是因为民众个人的问题,导致民众新闻内容和质量也高低不一。
  4. 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民生新闻文化传播路径
  4.1 注重彰显大众文化内涵
  电视媒体发展的初期目标就是传播优秀文化,以此影响民生生活观念和精神生活,电视民生新闻主要对大众的日常生活进行报道,其不仅可以呈现社会文化内涵,也可以强化大众社会意识,增加新闻媒体工作者和大众的情感共鸣。电视民生新闻的文化涵养教化作用,已经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也具有一定的文化基本原理等基础。文化传播最终的目的是感化人的心灵,完善社会文明程度,如果文化建设只停留在表面,忽视深层次社会问题的探讨和解决,会导致文化涵养教化作用无法发挥作用。而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为提供人们的文化涵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社会上一些热点事件的报道,可以直接反应出社会的发展现状,通过深层次社会问题剖析和文化传播,对人们的行为举止进行规范。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闻传播方式,其更需要增强社会意识形态内容的报道,以此提高社会和谐程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更多的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4.2 满足民众精神文化需求
  当前,人们的物质生活已经得到了满足,但是精神文化需求却与日俱增,民生问题不在停留在人们物质生活的保障上,更多的聚集在了民众精神文化生活反应上。电视媒体是连接国家和民众生活的重要载体,其更应该积极传播社会公众政治,组织地方人民精神文化机构,促使民生新闻传播渠道更加宽泛和便捷。另外,电视民生新闻也可以作为国家地方文化建设基础内容,通过关注百姓精神文化需求,跳出传统百姓生活琐碎事件的固化牢笼,以此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城市和乡村都加强了数字文化建设,通过电视民生新闻传播作用,带动地方文化旅游行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4.3 发挥电视媒体的教化作用
  电视民生新闻更多的是报道大众平凡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以此彰显民生生活现象和地域文化,其通过社会文化塑造和传播可以引起大众情感共鸣,由此提高社会凝聚力。对于以上特点,民生新闻更需要以敏锐的视角来挖掘大众生活中的普遍性话题、热点性事件,通过个体事件来反应生活气息,以此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想要有效改变这种现状,电视民生新闻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加强社会主要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报道,更好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以此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丰富社会精神内涵,最终建设人人小康的和谐社会。   5. 以民生视角进行报道
  电视民生新闻主要以节目记录的方式反应民众的生活状态、情感问题、生活矛盾,为了增强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民生节目从观众心理出发,创造出了一种世俗化、平民化的报道方式,将新奇、趣味、人性等作为评价新闻价值和内涵的主要方法。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多种新闻媒介并存,电视民生新闻逐渐将民生内容向民生视角进行转变,改变传统过于关注人,忽视人的思想和情感的问题,由此更好的增强民生内涵。
  6. 打造网络广播电视台
  网络广播电视台是民生新闻栏目媒介融合的第一步,其将网络传播和传大众媒体传播进行结合,促使民生栏目向着网络媒体的方向发展。随着现代化网络媒体的发展,大众一般都通过网络广播电视台观看各种新闻报道、直播节目等,其因为和电视直播同台,观众可以通过回放功能完整的观看节目。电视直播可以将每个节目的新闻要点编辑为单个视频,按照一定的顺序推送给大众,大众可以根据题目或者推荐兴趣点选择单挑新闻,这种方式符合现阶段网络碎片化传播趋势。总体来说,网络广播电视台可以大大提升媒介受众的粘着度,观众可以更加自由、灵活的观看新闻内容,同时观众们及时网络广播电視台的听众,也是电视节目的参与者。
  7. 利用官方微博,解决群众互动难题
  民生电视新闻栏目可以创建自己的官方微博,根据电视节目服务宗旨来进行官方微博建设,每天定时、定量的发布电视民生新闻信息,确保大众可以随时观看、随时留言、随时评论,促使大众和民生新闻的沟通交流。官方微博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以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观众可以多方面观看节目。且官方微博也可以在节目播放前编辑一些趣味性、两点短新闻、宣传片、预告片等,实现电视直播和网络媒体平台的对接,由此丰富民生新闻网络传播形式。另外,电视民生新闻也可以利用微博互动功能,设置频道网络互动,通过微博转发、评论等,加强和网民的交流机会,由此吸引更多的用户群体,有效解决民生新闻节目用户群体缺失问题。官方微博可以通过粉丝数量来反应节目影响力,通过网友评论可以查看节目效果,由此可见民生新闻节目和媒介的融合度较好,其可以通过节点式传播模式,增强微博传播两点,最终提高官方微博粉丝粘合度。
  8. 官方微信媒介下的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可以建立自己的官方微信平台,和微博平台进行连接,形成连接推广式平台,官方微信平台是新媒体平台的代表,其可以通过早晨推送和晚间新闻节目为主进行直播,对原始视频进行多次编辑,其因为具有短新闻视频模块,可以有效提高微信平台新闻视频传播的效率。
  9.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民生新闻需要改变自身的关注点、新闻内容、传播方式、报道途径,积极转型,不能局限于琐碎的百姓生活现象,更需要在此基础上关注具有社会意义、文化价值的大众事件,以此引起大众共鸣,通过电视新闻引领社会发展方向。另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融合发展,构成了媒介生态环境,因此电视民新闻也需要转以媒介融合视域为主,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由人们物质需求向精神文化需求进行转变,以此营造健康积极的社会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赵利洋.媒介融合视域下电视民生新闻文化传播路径[J].新闻文化建设,2020(01):47-49.
  [2]梅兆卿.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策略研究[J].传媒论坛,2019,v.2;No.44(20):16-17.
  [3]邢仔芹.媒介融合环境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创新[J].新闻世界,2019(12).
  [4]王晶.分析电视民生新闻的媒介融合策略[J].传媒论坛,2020,003(010):67.
其他文献
【摘要】“我希望电影是传达真实的眼睛,他批判政治和社会的谬误,为群众的幸福而努力。”阴暗,忧伤,无力,像烟雾般层层围绕在影像中,动荡与慌乱随处可见,影片在一定程度上复原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尘封的记忆被再次翻开。到底有多少女孩像Gabita一样,我们无从知晓。  【关键词】四月三周两天;女孩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
【摘要】自媒体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而衍生、发展,成为当下新媒体行业颇具影响力的新兴传播载体。在互联网占据传播行业“半边天”的新媒体时代,相比于传统媒体及对受众的影响,自媒体传播存在明显的优势和劣势,对社会舆论、青少年媒介素养提升、信息传播效率和企业品牌传播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结合自媒体发展和传播规律,结合公众对新媒体传播的诉求,对其传播过程中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系列有助于自媒体发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不断提升,传媒行业迎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迅速发展并普及,使信息传播时效性得到提升。本文分析新媒体内涵、传统媒体编辑记者如何正确对待新媒体传播,以及运用新媒体传播的路径,希望编辑记者合理利用新媒体平台,提高信息传播真实性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编辑记者;新闻传播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DOI:
【摘要】电视纪录片是一种运用电子设备和手段,记录一段客观生活的电视专题报道类影片。一般情况下,电视纪录片也是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历史等等题材内容,做出系统性比较强,故事比较完整的记录影片。且纪录片当中的事情、人物以及环境都以现实为主,所以电视纪录片都具有真实性的特点。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纪录片的形式已经不仅仅只限制于电视纪录片,还出现了能够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新媒体纪录片。新时代下的变化,也
【摘要】随着现代化技术在我国城市建设中的普及,我国已经逐步从2G、3G、4G网络时代开始朝5G网络时代的领域迈进,5G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后续中国朝更优质的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切片技术作为当下5G网络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更正确地在5G网络構建过程中应用网络切片技术就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就未来5G网络切片技术应用展开探讨。  【关键词】5G;网络切片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29
【摘要】5G以高速率、高可靠低延迟以及高容量带来了新的时代,当下童书行业在儿童阅读、虚拟交互、大数据等各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新发展。5G时代之下的童书出版可以借助新技术在内容生产、传播营销以及后期服务等方面进行优化,同时强化童书出版的特殊核心内容,推动童书出版的新发展。  【关键词】5G时代;童书出版;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