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折的苏联/俄罗斯核动力航母(2)

来源 :兵器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ztky8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苏联军方和政治局为了1160/A型航母讨价还价、争论不休的时候,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居然破天荒地同意了1153型工程,这是7万吨级的核动力航母。很显然,苏联军方提交了新的航母方案,来自美国“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的压力成为最好的借口。
  北方设计局从1973年正式开始设计1153型核动力航母,美国“尼米兹”级再一次成为良好的参照物,V·安尼科耶夫是首席设计师。
  因为苏联高层外行的干涉,技术指标不断被修改,仅排水量就反复了好几次,从7万吨减为6万吨,又从6万吨减至5万4千吨,随后又戏剧性的增长到8万7千吨,导致设计单位疲于奔命,穷于应付。折腾到1976年初,终于把排水量定了下来,满载排水量6.8万吨。可以说这型航母是一个政治妥协的产物,而不是为战争准备的武器,这也为今后该航母的夭折埋下了伏笔。
  1976年年中,设计草图完成;同年8月,苏联海军总司令戈尔什科夫批准了新航母的技术战术任务书。根据军事工业委员会的决议,海军计划在1978年至1985年间建造2艘1153型核动力航母,首舰命名为“苏联斯基·苏月兹”号。经过仔细挑选与评估,最终列宁格勒的波罗的海造船厂接受了这一任务。
  苏式“尼米兹”
  从目前公开的定型数据看,1153型航母舰长265米,宽30.5米,吃水10米;满载排水量6.8万吨;使用2座KN-3压水堆,功率300兆瓦:配备2台GT3-688型涡轮机,单台功率36.7兆瓦;最大航速30节。
  从外形上看,1153型航母非常神似美国“尼米兹”。飞行甲板为全通平直型,分为斜角甲板和舰艏甲板二部分。斜角甲板前和舰艏甲板上各安装1部用于战斗机起飞的弹射器。斜角甲板后部为降落区,设有4道拦阻索。
  航母的舰桥位于右舷稍靠后,其后设有1部飞机升降机,前面靠近中轴线设有另外1部飞机升降机和2部弹药升降机。舰艏甲板上安装了20单元的反舰导弹垂直发射井,飞行甲板的四角则部署了大量防空导弹和反潜武器系统。
  全舰搭载的作战飞机最标准的配备包括:14架苏-27K战斗机,16架米格-29K战斗机,12架雅克-141战斗机,6架卡-27反潜直升机,4架雅克-44预警机。
  全舰共划分3468个区域,其中仅军官居住室就有587个,洗浴室40个,食堂有6个,通道总长8.9千米。舷侧防雷区域宽达5米,内部为空腔。因此就算有上述10个区域同时进水,全舰仍能维持浮力。水上部分舰体的防御基本采用了钢一玻璃纤维-钢的夹层结构。
  总体性能
  舰型因其自身发展的要求,选择了不利于降低阻力的肥大船型。直升机航母“莫斯科”级以后的苏联航母虽然排水量不断增大,但吃水变化不大(“莫斯科”级为7.6米,“基辅”级为10米,“库兹涅佐夫”为9.1米),而是不断增加长度和宽度。这种变化一是受港口和船坞水深条件的限制,二是获得了有利于飞行作业的尽可能长的甲板长度和宽度。
  机库甲板以下为水密结构,共分8层甲板(含双层底)。其型深为19.51米,两舷侧由底至机库甲板都采用古老的防雷隔舱结构,在内外两舰体之间有4道纵向隔壁。这种防护形式在二战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只不过现在更加先进了,已延伸至水线以上,使机库两侧也形成双层防御结构。沿舰长每隔12~13米便设一道水密横隔壁,共23道,并设有11道防火隔壁。这就形成了2000多个水密隔舱,保证了舰的不沉性。
  二战时,战列舰上类似的这些舱中就装淡水和舰用燃油。虽然航母采用核动力,但当时还是计划在这些舱室中的一部分布置舰载机的燃料。而且为了安全,两侧多层设置空、实相间隔舱和X形吸能支撑结构,再加上舰体的高强度结构钢,形成了坚固的被动防御体系。
  甲板飞行甲板距水面高为18.2米,距龙骨高为28.3米。由龙骨至桅顶高为72.3米。飞行甲板为强力甲板,构成全舰总纵强度的一部分。因此,既保证了高性能飞机着舰的要求,也解决了舰体加长后出现的舰体梁的纵向强度问题。在舰体内,动力装置、弹药库等重要舱室布置在装甲箱体内,以防受损危及舰的生存。航母采用全封闭式机库,机库甲板至飞行甲板占4个甲板层高,为10.3米,机库长度是水线长的66%。机库的周围布置航空车间,机库顶部为吊舱甲板。飞行甲板至吊舱甲板之间的空间为航空载机部队的办公区。
  由于防御的加强,故排水量达到6.8万吨。飞行甲板进一步强化,增设了消防装置和三防装置。在增加飞行甲板装甲的同时,还计划在舰桥等处增设防御装甲。披露的资料显示,在弹药库的舷侧增加了70毫米厚的复合装甲板,在弹药库和机舱顶部同样也增设了该型装甲板,形成箱形防御结构。
  蒸汽弹射器弹射汽缸长度为90米。不过研制进度一拖再拖,居然到了1986年8月7日才首次进行了空载弹射,随后试验弹射了14~17吨的重物,最终重物获得180~250千米,小时的速度。1153型航母的最终放弃,与弹射器研制进度严重落后有着极大关系。
  动力系统反应堆的堆芯寿命为13~15年,更换一次燃料可航行80万~100万海里,可在海上停留数月不需补给,自持力较强。
  作战能力
  其舰载机可控制600~1000千米海域和空域;能以30节的持续航速,一昼夜航行约700海里;能装约10000吨航空燃油,若按每架飞机每天出动2次计算,能够保障一个航空团连续作战16天。该级航母的弹药装载量是苏联当时将要服役的其它航母的2~3倍,最大可达到2600吨。美国海军防务专家估计,其作战能力达到“尼米兹”级的80%以上。
  一个平时编成的1153型核动力航母战斗群包括1艘“光荣”级巡洋舰、3艘“卡拉”级巡洋舰或同等数量的“无畏”级驱逐舰,必要时还要加上2~3艘“现代”级驱逐舰。水下则由多艘“维克托”级或“阿库拉”级多用途攻击核潜艇进行护卫。如果爆发战争,则会有“基洛夫”级核动力巡洋舰加盟水上护卫舰队,而水下会加上多艘“奥斯卡”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使整个编队的反舰能力达到空前的水平,一次可以同时攻击二个美国“尼米兹”级航母编队。
  与当时要服役的“库兹涅佐夫”号相比,1153型航母装备了新型反潜控制中心和相应的系列反潜装备,成为苏联第一型能综合执行攻击(制海、制空)和反潜作战的多用途航母。
  建造情况
  1982年,波罗的海造船厂开始进行1153型航母的组装工作。舰体被分成28个模块,每个模块重1400吨。通过使用计算机,设计图的制作工作都实现了自动化,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升,船台上的作业时间也大幅缩短。
  至1982年年中的时候,核动力系统、涡轮机、发电机组等等设备都安装完毕。武器系统以及电子设备计划在下水后安装。但很快技术上出现难题。首先是弹射器的设计出现重大缺陷,需要二年的时间来修正。接着舰载机的研制工作也遇到暂时不可克服的困难,无论苏27K还是米格-29K,甚至雅克44预警机的研制工作也有困难。另外苏联高层中,支持核航母建造的国防部长科列奇卡和造船工业部长布托马相继去世。政治与技术的双重原因,导致1153工程被苏共中央在1983年叫停。由于舰体已完成一半,拆除浪费太大,经过协调,北方设计局用最短时间修改了设计,工程改为编号1194的“大力神”通信舰(北约称为“卡普斯塔”),舷号为SSV-33,舰名“乌拉尔”号。
  经过修改过的该舰,到最终建成时,标准排水量已减至3.5万吨,满载排水量4.1万吨,最大航速25节,双轴推进。舰员编制也只有923人,其中军官460人、士兵463人。苏联解体后没几年,因为日常维护费用过高,该舰不得不退出现役,成为一座海上浮动的核电站向民用设备供电。
  点评
  冷战时代的许多军备项目都有仓促上马的痕迹,东西方都是如此。苏联的1153型航母便是其中典型代表,许多装备还在研制,居然就已经开始建造,急功近利的心态可见一斑。最后因为弹射器的问题,导致航母拖延交付,然后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航母被改建成指挥通信舰,算是个挺不错的结局,联想到建造一半就被拆掉、甚至永远停留在图纸上的难兄难一弟,1153型航母的结局应该算是善终的一类了!
其他文献
云爆弹ABC    云爆弹又被称为燃料空气弹,顾名思义,其装药不是炸药而是燃料,外国人称为Fuel Air Explosive,即燃料空气弹药(FAE)。炸药在发生爆轰反应时全靠自身供氧,而云爆弹爆炸时则是充分利用爆炸区内大气中的氧气,是一种非均质的云雾爆轰,破坏作用主要是超压场,比等质量的炸药释放的能量高得多,所产生的爆炸冲击波能破坏大面积军事目标,还能在作用范围内形成一个缺氧区域,使生物窒息而
俄“北风”级战略核潜艇  2018年5月22日,俄海军新一代955型“北风”级战略核潜艇首艇“尤里·多尔戈鲁基”号(K-535)在白海水下齐射4枚“圆锤”洲际潜地导弹,命中8 000千米外的远东库拉靶场目标。这是俄战略威慑能力的最新展示。那么,潜射弹道导弹齐射有哪些战术优势?其技术难点是什么?俄罗斯又为什么要坚持发展和保持这种齐射能力呢?俄潜射弹道导弹齐射能力的发展  齐射战术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特战促老将逆袭◎M60E6机枪的主要部件可以与M60系列(图)互换  受城镇战与特种作战的影响,在选择新一代通用机枪时,许多国家军队已不再像过去那样只把火力摆在第一位,而是将便于携行和快速出枪作为性能评估测试的关键。这种突出人机工效学设计和实战效能的趋势,让许多素以“技术流”为傲的老牌枪械公司一时难以适应,反倒是那些以改造现役枪械为主业的中小型公司看准部队需求,将品质尚好却生不逢时的库存枪械改头换
2016年12月20日,波音公司与萨伯公司联合研制的T-X原型机在位于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生产厂成功地完成了第一次飞行,初步展示了这种全新设计高级教练机的基本飞行性能。  与美国空军的现役T-38C教练机相比,波音公司T-X教练机有望成为一种机动性更强、使用成本更低和适应范围更广的训练平台,可以充分满足美国空军今后大量培训F-22和F-35战斗机飞行员的迫切需要。作为T-X计划的候选机型之一,波音公
“菲多尔”是根据俄罗斯紧急事务部“拯救者”项目的技术要求,由俄罗斯安卓技术公司和先期研究基金会联合开发的,最初名为“阿凡达”。现在改名“菲多尔”,意为“最终试验演示对象研究”。该机器人可单腿站立,做俯卧撑,越过障碍物。它能持手枪射击,具有精细的运动技能,完成拧灯泡的动作,使用各种工具,将钥匙插入锁中、开门、开灯和开车。“菲多尔”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在狭窄空间内自主行动。俄罗斯方面宣称,“菲多
近期,在经历了换档等风波以后,电影《芳华》终于上映。由于电影中有一段号称“一镜到底”、“花费巨大”的长镜头战斗场面,成为全片的焦点之一,对战争场面尤其是对那段几十年前的往事感兴趣的军迷们纷纷前往电影院,笔者也是其中之一,就网友引发热议的问题点评如下。◎ 电影中的爆炸场面比较多,不忍目睹  被莫名引爆的手榴弹  剧中的战斗场面起始于男主角刘峰所在的伐木连奉命承担运输任务。队伍行军的过程中一名士兵携行
新千年以来,随着俄经济复苏和启动俄军武器装备更新规划,俄军工因科研水平滞后和资金不到位等原因而延误交货,遭到俄军方投诉事件屡见不鲜,但被军方以“胡子工程”(指拖拖沓沓,不能按期完工,或做出来了,但留下很多后患,让后人收拾局面的工程)告上法庭,并遭巨额赔偿惩处的事件却很罕见。俄总参谋部情报总局最新装备的图-214R侦察机,就经历了一段“胡子工程”,其成功装备的背后一波三折。纳粹德国空军FW.189侦
一路劈波斩浪,一路沧海亮剑。2017年3月7日下午,南海舰队远海训练编队圆满完成远海训练任务返回三亚某军港。此次远海训练历时25个昼夜,航程8 000余海里,海军南海舰队导弹驱逐舰“长沙”舰、“海口”舰,综合补给舰“骆马湖”舰,搭载舰载直升机3架及特战队员数十名,在南海、东印度洋、西太平洋等海域排兵布阵,练兵备战。  “參训兵种全、带动兵力广,全程注重实战是这次远海训练的突出特点。”编队指挥员、南
受到拉尼娜现象的影响,2008年初的全球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注定了这个冬天比以往更寒冷  2008年的第一场雪对于中国南方许多地方的人们来说,似乎来得猛烈了一些,它没能带来快乐,却引发了对这场危机的深刻反思……  正当大陆还在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进行“冷战”的时候,台湾民进党政府宣布将在大选之日进行“入联公投”。几乎与之同时,美国媒体爆出素有“冷战”潜艇之王称号的“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全部“调防”太
俄罗斯乌拉尔车辆厂2017年日历本上,首次公开了T-16装甲抢救车的照片。T-16是继T-14主战坦克、T-15步兵战车后,采用“阿玛塔”底盘的第三种车型。从图片上可以看到,T-14主战坦克的炮塔被拆除,更换成一个遥控武器站,配装一挺科尔德12.7毫米重机枪。起重机装在车体顶部右侧,前方有格栅装甲。车体前部装有液压推土铲/稳定铲。车体两侧和前部均有爆炸反应装甲,后部还有格栅装甲。T-16装甲抢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