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与社会分配制度的变革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hy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是社会发展的有力杠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总量,对经济增长本身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科技发展对传统生产方式渗透及影响是空前的,不仅反映社会生产规模的变化,也必然反映分配模式的变革。改变传统的“按劳分配”条件下的“体脑倒挂”的不合理现象。分配模式的变革是对科技工作者的自我激励,充分发挥科技要素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尽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关键词] 科学技术 经济总量 分配制度的变革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马克思对科学技术的伟大历史作用作过精辟而形象的概括,认为科学技术是“历史的有力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邓小平在《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一文中指出:“科学是了不起的事情,要重视科学。”他还说:“现在人类希望离不开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离不开科学。”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曾指出:“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力。”
  实践已证实,科学技术不仅是生产要素,而且是经济增长的坚实支柱,是社会乃至于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系及社会前进发展决定性的因素。
  科学技术是一个复合概念,二者即相区别,又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区别主要是指科学反映自然界、人类社会、及人类思维最一般规律的知识体系,特点是用抽象的概念和逻辑形式反映现实世界的多种现象的本质和运动规律,科学着眼于伟大的发现。技术是物化了的科学、指科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技术活动是人类的一种生产性、实践性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改造自然,技术包括技术知识、构思、技能和方法,也包括物质手段、工具、机器设备,技术着眼于伟大的发明。二者的联系是,每当科学上的重大发现,必然导致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当今,这种联系凸显日益融为一体,既此,科学技术革命以迅猛的速度和力量冲击着世界的每个角落,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在引起生产力变革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对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调整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从而创造出大量的社会财富。
  一、科学技术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增长的总量
  当今是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在生产中所占的份额比重越来越大,已处于生产全过程的主导和核心地位。更重要的是,科技要素以成为经济增长贡献份额最大的要素,因而,对经济增长本身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经济增长理论的兴起,研究各要素对长期经济增长的贡献问题成为热点,人们关于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有了新的认识,尤其是科学技术要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和水平。美国是人类历史上科学技术最发达的国家,也是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率贡献最大的国家,也就是说,科学技术的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劳动和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之和。恰是科学技术要素份额的增长,成了美国经济崛起的重要根源。美国在1860到1890年,30年间美国通过工业科学技术革命和创新,使生产总值上升了9倍,到1900年人均收入超过欧洲,1913年黄金储备占世界的70%,一跃成为世界的经济霸主。
  中国以往的贫穷落后重要的原由仍然是科技的贫乏,科学技术要素在整个经济运行中份额甚微。经济学者们对中国科技要素的贡献进行了深入研究,1953年到1990年37年期间,中国经济增长了11.7倍。其中,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占94.64%,也就是说资本的贡献超过了75.07%,劳动的贡献为19.47%,科学技术进步的贡献只有5.46%。可见,在这37年的发展中,科技进步的贡献是很小的。因此,20世纪90年代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方式主要是靠扩大规模,增加数量的粗放模式来实现的,既不断地投入、增加资本和劳动的数量,是一种外延式的增长,粗放式的增长。
  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进入2000年后,在以胡锦涛主席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特别是在科学发展观伟大思想的指导下,使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4.54%,增加约2倍。总之,许多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在推动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科学与技术进步的速度。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知识创新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劳动和资本的任何一个或两者之和的贡献还要大。这种认识上的深化和实践中的成功,对近年来出现的科技高潮、特别是高新技术创新高潮、在实际发展中普遍重视和加快科技进步的做法都产生了极为广泛和良好的影响。所以,一系列的研究和推算表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同经济增长率的提高非常接近,也就是说,经济增长主要是科技要素及其进步所作出的贡献。
  这就是为什么在促进经济发展中,要特别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强调科技的重要性,强调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尤其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全球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充分显示出科技要素对传统生产方式的渗透和影响是空前的,不仅反映在社会生产模式的改变,也必然要反映在分配模式的改变上。
  二、科学技术要素推进个人收入分配的总量
  利益是人们奔波、拼搏的出发点,大到国家小到个人,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最重要的观点。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和突破,都伴随着生产关系局部或全局的调整。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适应,又推动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科技含量较高的发展波,它不仅改变作为收入对象的“世界产品”,而且改变着作为分配主体的地位角色及其权利关系。科技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是指科学技术作为生产要素投入生产、参与产品价值创造过程所得到的相应回报。也就是说,参与生产过程的科技要素归谁所有,谁就参与分配。科技要素的所有者参与分配是通过科技要素的不同形态而表现出来的,科技要素在当代有三种形态,一是硬件科技,主要是反映提高产品使用性能的技术,包括产品技术和一部分生产技术。二是软件技术,以书面形式表达,存在各种载体中,包括计算机程序、设计蓝图以及一部分工艺、方法的生产技术。三是技能和头脑技术,主要包括管理技术、制造操作专长、决窍和经验等。硬件和软件技术合称为显性技术要素,而智能技术则称为隐性要素,前者可作为资本成为生产要素进入生产过程,改变和提高生产效率及经济规范的收益,而后者进入人脑被人们所掌握形成人力资本,从而成为具有更大能力的劳动者。
  科技要素通过两个方面影响并作用于分配,一是科技要素作为资本品进行投资参与收入分配,即要素所有者根据投资的知识资本的贡献大小进行分配(既按科技贡献进行分配)。二是科技要素被劳动者所掌握并形成人力资本,它作为人的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既按智能与头脑技术贡献大小进行分配),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人们特别看重的是隐性技术要素——人的智能与头脑技术。它在人的发展收入乃至于企业、国家的前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真实的体现在个人的知识和技术将决定他的就业起点、方向和收入,知识和技术不仅仅是力量力,是机会,更是可以兑现的资本,新财富的源泉。知识技术型的人员是保持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其收入与其他人将有显著的差距,是收入报酬差异的直接原因。雇员分享公司的财富,将成为工资以外的重要分配方式,科技要素的主体将按照知识和技术占有多少,更多地通过激励机制直接占有企业盈利中更大的比例。实际上,当今社会谁科技含量高,知识资本人力资源丰富,谁就能创造出高新技术的“世界产品”,谁收入的份额就多。由此以知识为基础的科技要素从各种生产要素中脱颖而出,已成为创造财富,获得财富的根本动因。
  科技要素参与分配,作为知识经济社会的重要特征,不仅对未来经济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改革具有直接现实意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按劳分配”条件下长期存在的“脑体倒挂”的不合理现象,它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从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也具有暂新的意义,即知识经济的本质及分配原则必然使知识劳动者和技术劳动者先富起来,这是一个巨大的物质力量,从根本上刺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比热忱,从而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既增加个人收入率先致富,又促进了社会经济增长的总量,以此推进社会的迅猛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372.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16.
  [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80.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