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昌地区水稻稻纵卷叶螟的危害及绿色防控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li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稻纵卷叶螟是水稻生产中常发的一类害虫,危害水稻的健康生长,不利于水稻高产。该文结合繁昌地区水稻生产实际,总结了稻纵卷叶螟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并提出农业、生物及物理等绿色防控技术,以期为繁昌地区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水稻;危害;绿色防控
  中图分类号 S435.1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4-0113-02
  繁昌区紧靠长江,位于安徽省芜湖市西南边,全区国土面积约587.3km2。境内的孙村镇、平铺镇等乡镇土地肥沃,光照及降雨资源充足,适合农作物生产,是芜湖市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全区主要农作物是水稻,水稻生产历史悠久,繁昌大米全国有名,目前该区域水稻种植面积约8000hm2。近年全区在水稻生产中积极推广水稻高产创建,对农民增产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稻纵卷叶螟等虫害的频繁发生给当地水稻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稻纵卷叶螟,又称为小苞虫,属鳞翅目螟蛾科,主要危害水稻。受危害的植株叶片卷起呈筒状,严重时可导致田间虫苞密集分布,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1]。近年来,随着全区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及气候的异常变化等,该地区水稻生产中稻纵卷叶螟发生频率呈增加趋势,发生严重的自然村卷叶率比例达到90%以上。为减轻稻纵卷叶螟对水稻的危害,为水稻安全生产提供保障,笔者结合该区实际,对稻纵卷叶螟的危害和绿色防控进行了探讨。
  1 形态特征
  1.1 成虫 稻纵卷叶螟成虫体长7~9mm,翅膀展开后的长度在15mm左右,翅膀、身体均为黄褐色,栖息时翅膀在背部两侧,复眼呈黑色,有触角,呈丝状、黄白色;前翅呈三角形,前缘颜色为暗褐,翅的表面有暗褐色横线(一般3条),内外侧的2条贯穿整个翅膀,中间的横线更粗、较短。后翅上横线数有2条,外侧线长于内侧线[2]。
  1.2 幼虫 稻纵卷叶螟幼虫体长约16mm;头部颜色为淡褐色,腹部颜色呈淡黄、绿色,老熟幼虫身体为橘红色。幼虫前胸背板呈浅褐色,有斑纹分布(一般為褐色)。胸中部、后部背面有茸毛片8个,排列成2列。幼虫一般在5~6龄,其中6龄出现几率较少[2]。
  1.3 蛹 稻纵卷叶螟的蛹平均体长约8mm,身体形状为末端稍尖的圆筒状。初始时身体颜色较浅,为淡黄色,之后颜色加深,最后呈褐或红棕色;蛹背侧颜色深于腹面[1]。
  1.4 卵 稻纵卷叶螟卵大小在1mm×0.5mm左右,呈中部稍隆起的椭圆状,微微扁平;卵外壳上分布一些细网纹。卵刚产下时呈乳白色的透明状,之后颜色逐渐加深,先转为淡黄色,最后转为赭红色。刚孵化之前,内部可见到幼虫头部,呈1个明显的小黑点[2]。
  2 发生规律
  2.1 幼虫危害 幼虫孵化初始对水稻植株的心叶产生危害,叶片上先出现半透明的小白点,危害到2龄时叶片尖部逐渐被丝状物质卷起,进入3龄后叶片呈纵向卷起,形成类似于束腰状的虫苞,由此得名束叶期;之后,随着危害的加重,叶片上虫苞逐渐增大,当叶片1/4以上被稻纵卷叶螟取食完时,傍晚时幼虫往其他叶片上迁移继续危害。据统计,幼虫危害的水稻叶片数平均可达到5~10片/头。
  2.2 成虫危害 稻纵卷叶螟耐寒能力不强,每年春夏季大量成虫从气候温暖的南方地区迁来成为当地侵染的初始源。繁昌地区稻纵卷叶螟在水稻上1年平均发生4~5代,进入秋季后温度有所降低,稻纵卷叶螟又会往温暖的南方地区迁移,在南方越冬、繁殖。繁昌地区稻纵卷叶螟1~5代大量发生的时间分别在6月上中旬、7月上中旬、8月上中旬、9月上中旬、10月中旬。相对虫口密度低、危害轻的阶段在1、5代,虫口数量最多、产生危害最重的阶段在2、3代。
  2.3 水稻不同生育期危害差异 水稻生育阶段不同,稻纵卷叶螟对水稻植株产生的危害程度也不同。若稻纵卷叶螟在水稻分蘖期发生,则不会对水稻产量造成太大影响;若孕穗期发生,则可造成水稻严重减产;若乳熟到蜡熟阶段发生,则对水稻产量影响较小。
  3 生活习性
  稻纵卷叶螟对绿色表现出较强的趋向性,喜欢在隐蔽、枝叶嫩绿繁茂的位置群集,遇到外界惊扰即快速飞起,但飞行距离不远[3]。成虫多数在晚上活动,对灯光趋向性很强。稻纵卷叶螟多数喜欢在叶片宽软、颜色嫩绿的叶脉两侧产卵,表现出很强的繁殖能力,平均雌虫产卵数量可达100粒/头左右,以单粒居多,串生2~3粒的情况较少。卵孵化需3~6d。
  4 绿色防控技术
  4.1 农业防治 一是科学选择优质抗性强的水稻品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抗性较强、适合在当地推广种植的高产优质水稻品种。二是加强田间管理。结合所选水稻品种各生育阶段对养分需求的特点以及土壤肥力实际情况,适时科学配方施肥,确保水稻植株健壮生长所需的养分;适当控制氮肥施入量,不可偏施,避免水稻植株出现前期旺长、后期贪青晚熟的现象。三是积极采取烤田、翻耕、田间清洁等农艺管理措施。对稻田实施翻耕灌水措施,将稻田内稻纵卷叶螟的蛹淹死,并通过适时晒田、栽培避害、清洁田间、物理阻隔育秧等措施,不断优化稻田环境,为水稻植株的健壮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四是推广稻鸭、稻“渔”共育控害模式,有效捕杀田间害虫,将虫害基数控制在安全水平。五是合理控制湿度条件。稻纵卷叶螟在稻田内孵化时需要较低的相对湿度,因此要合理运筹水分管理,同时在路边种植一些对害虫具有诱集效果的植物,如香草根等。这些措施能够有效降低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几率,且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可在繁昌地区水稻生产中大力推广[1]。
  4.2 生物及物理防治 一是在稻田内悬挂频振式杀虫灯。稻纵卷叶螟具有较强的趋光性,可结合虫口密度在稻田内悬挂频振式杀虫灯,以控制害虫基数,降低其危害程度;二是充分发挥稻田内天敌生物的灭虫效果。目前,稻田内对稻纵卷叶螟有防控效果的天敌生物种类超过80种,稻纵卷叶螟各虫态阶段对应的天敌生物类型有所差异,如稻纵卷叶螟卵期的天敌生物主要包括稻螟赤眼蜂等,幼虫期的天敌生物主要是青蛙等。天敌生物防控效果好,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要加大对天敌生物的保护,充分发挥其生态控制效果,将虫口基数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为防止田间施药时对天敌造成伤害,单季水稻田内7月前均不可施药,为天敌繁衍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进而发挥出以虫治虫的效果。此外,保留田边功能杂草,种植显花植物,如波斯菊、芝麻、大豆等,可以对黑肩绿盲蝽、寄生蜂、蜘蛛等天敌生物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三是选择性诱剂诱杀害虫。将性诱剂提前放入到诱捕装备中,将诱捕装备按一定密度放置在稻田内,一般控制在15个/hm2;四是选择生物性药剂。生物性农药对稻纵卷叶螟也具有较好的灭杀效果,如金龟子、球孢白僵菌、青虫菌、杀螟杆菌等,喷施时要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确保活孢子数量达到灭虫要求。   4.3 化学防治
  4.3.1 科学防控 科学合理使用高效低风险的化学药剂防治稻纵卷叶螟[4]。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带药移栽,对病虫害的防控也具有有较好的效果。水稻进入扬花期时,谨慎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避免其对授粉昆虫产生不利影响。强化预防措施,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选择低毒环保药剂,以含量高的单剂为主,少用含量低的复配剂。有些农业生态种养区内饲养了虾、鱼、蟹等,因此更要谨慎选择药剂类型,杜绝使用拟除虫菊酯类药剂。
  4.3.2 合理用药 稻纵卷叶螟处于四(2)代时,以在卵孵化高峰期进行防治效果为好,防治药剂包括BT制剂等;稻纵卷叶螟处于五(3)、六(4)代时,适合选择阿维·氯苯酰、氰虫酰胺、氰氟虫腙、甲氧·茚虫威、茚虫威等进行防治[5]。不同的防治药剂要轮换交替使用,以避免稻纵卷叶螟产生抗药性,降低防效。
  4.3.3 区别对待 由于每年的气流条件、降雨情况等存在差异,因此稻纵卷叶螟每年从南方迁回到繁昌地区的时间有所不同,每年防治稻纵卷叶螟的适期也有所不同。稻纵卷叶螟危害达到药剂防治的指标为:水稻处于分蘖期时低龄幼虫虫口数达到100头/百丛,进入孕穗期后低龄幼虫数量在50头/百丛。若稻田内虫口密度较大,可连续开展防治2次。一般卵大量孵化时稻纵卷叶螟发生程度重,低龄幼虫大量发生时危害为中等水平。药剂防治时稻田内保持较浅水层,有利于提高防效[6]。
  参考文献
  [1]沈田辉,王风良,卞康亚,等.盐城市大丰区2017年稻纵卷叶螟重发原因分析及绿色防控技术集成[J].上海农业科技,2018(2):106-108.
  [2]丁朝阳.广德县水稻主要害虫发生规律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15.
  [3]张俊喜,王凯,李红阳,等.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方法探讨[J].江苏农业科学,2016,44(9):166-168.
  [4]陈观浩,梁盛铭,陈冰,等.超级稻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J].生物灾害科学,2017,40(3):185-189.
  [5]李方等.寿县瓦埠镇水稻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及绿色防控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0(24):80-81,88.
  [6]倪合兵.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術[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23):79-80.
  (责编:徐世红)
其他文献
摘 要:草地贪夜蛾是近些年传入我国的一类害虫,具有繁殖速度快、危害大、主要以玉米等农作物危害重等特点,对夏玉米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该文结合阜南县夏玉米生产实际,总结了草地贪夜蛾在玉米上的危害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词:草地贪夜蛾;玉米;危害;防控對策  中图分类号 S4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4-0102-02  草地贪夜蛾属
摘 要:荷木耐火抗火能力强、适应范围广,被广泛应用于生物防火林带的营建中。该文结合兴宁地区实际,总结了荷木育苗技术及其生物防火林带造林技术,以期为兴宁地区森林防火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荷木;育苗;生物防火林带;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 S7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14-0084-02  荷木是一种在园林绿化、用材方面应用较为广泛的优良树种,优点较多
摘 要:为了解豆科绿肥紫云英配施化肥降低稻田氮素径流损失的效果,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不施氮肥N-P-K:0-80-120kg/hm2(Control),常规施肥N-P-K:200-80-120kg/hm2(urea),紫云英配施化肥N-P-K:140-80~120+紫云英22500kg/hm2(urea+CM)3种施肥处理,测定稻田中总氮(TN)、铵态氮(NH4+-N)及硝态氮(NO3--N)的
摘 要:为探究土壤施用生物质炭对植食性害虫的影响,选用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和大豆为研究对象,试验设置每kg土壤(干重)分别添加生物质炭0(对照)、5、10、20、30和40g共6个处理的土壤种植大豆。结果表明,土壤施用生物质炭后,甜菜夜蛾幼虫的存活率、发育历期、蛹重、羽化率、成虫干重均呈下降趋势,但蛹期延长。因此,土壤添加生物质炭对甜菜夜蛾的生长发育具有阻碍作用。  关键
摘 要:颍州区夏玉米生育期内常年遇到连阴雨、干旱、高温、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导致玉米苗弱、黄苗、死亡、结实率降低、倒伏等,从而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绝收。为应对这些灾害性天气,预防灾害的发生,减轻灾害程度,避免和减少生产损失,该文从加强农田基本建设、选择多抗品种、起垄种植、合理密植、化学调控、抗旱灌水、清沟排水、秸秆还田、合理运筹肥水、人工授粉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套防灾减灾技术措施,以期为预
摘 要:为验证氟啶菌酯悬浮剂、唤醒乳剂对花生白绢病、根腐病、叶斑病及果腐病的防治效果,特进行了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氟啶菌酯对花生白绢病、根腐病、叶斑病、果腐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91.75%、83.22%、81.55%、94.84%,平均增产率16.45%;唤醒对花生白绢病、根腐病、叶斑病、果腐病的平均防效分别为91.75%、81.82%、80.25%、94.58%,平均增产率15.87%。说明2
摘 要:森林生态产业发展是助推生态文明建设重要途径之一。该文对已利用和未利用的具有良好经济前景、短期内能助推脱贫攻坚的森林资源,包括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特色经济林、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珍贵林木培育六大类产业及菌材林、竹林2个专项的进行了调查,分析森林生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机遇,提出了推动产业发展的对策,为惠水县脱贫攻坚、实现“生态美”“百姓富”提供参考。  关键词:惠水县;森林生态产业;现状
摘 要:近年来淮安市麦田杂草抗性和种群不断变化,麦田化除难度日益加大。为探寻既能提高防除效果又能降低农药用量的新路子,连续3年开展了麦田草害调查与防除试验。结果表明,在冬季(越冬期)小麦经历过低温锻炼后,选择药效期长、对低温不太敏感的除草剂进行麦田冬季化除可行,除草效果、保产效果、药害风险均好于春季化除。  关键词:麦田;草害;越冬期化除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