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艺术的跨科统整

来源 :化学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nghai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与艺术的融合让学生感受科学之美与艺术之美,铁的科学性是严谨的,铁的艺术性是具有人文温情的。既要让学生理解铁的科学知识,还要艺术性地展示铁的科学性,同时展示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体现STEAM课程的特点:跨科统整。
  关键词:STEAM课程;化学与艺术;跨科统整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12-0022-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9.12.007
  一、STEAM課程
  美国弗吉利亚科技大学的Yakman教授在原有STEM(Scic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课程基础上,将艺术(Art)作为一个重要的人文因素加人其中,她认为Art代表的艺术包含了社会研究、语言、形体、音乐、美学、表演等较为广泛的人文艺术科目。科学教育发展到今天,应体现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互补、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基本要求。STEAM课程避免了传统学科的单一体系形成的知识割裂现象,有利于学生形成跨学科或交叉学科的综合素养。STEAM可以是物理与化学学科间的融合、也可以是化学与艺术的跨界等,涵盖的科目应该根据学习的主题或目标或实际需要而改变,但STEAM的教学中一定要有艺术学科教学的元素。
  二、缘由
  科学与艺术交集点往往会发生思想的碰撞,也是人类创造奇迹的潜伏地。《铁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高地”,学生要知道传统教学中生硬的“铁三角”物质转化,感受严谨的科学性,还应该要感受铁在生活中的人文温情,感受“铁”的温度,也有“诗与远方”。笔者尝试从艺术性与科学性两个角度跨学科整合铁的相关信息。铁的艺术性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铁的广义艺术性和如何艺术的表达铁的科学性,前者表达与铁相关的艺术,正如Yakman所言涵盖广泛的人文艺术,后者重在教学方法设计的艺术性(如魔术、巧妙的实验设计),能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求知欲。课堂教学是严谨的科学性与高超的艺术性有机融合的统一体。STEAM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解决真实情境下的问题。因此笔者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新的教学目标,从铁的艺术性、科学性、生活性三个层面展开教学。
  【铁的艺术性】多维度感受铁的艺术之美,丰富对铁的认识;
  【铁的科学性】(1)掌握Fe2 、Fc3 离子的检验方法,认识 3、 2价铁的重要化合物;
  (2)通过对Fe(OH)2沉淀现象的分析,实验探究Fe2 易被多种氧化剂氧化,通过对Fe3 溶液加入KI现象的分析,实验探究Fe3 易被多种还原剂还原;
  (3)从氧化还原反应角度认识不同价态铁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
  【铁的生活性】通过补血药剂的成份分析和果树“黄叶病”成因分析,了解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3个层面展开教学,第一层面多维度感受铁的艺术性,用魔术的形式引出第二层面铁的科学性,同时呼应、解密魔术;第三层面应用铁的科学性解释生活中与铁有关的现象。
  三、化学与艺术的融合
  1.铁的艺术性
  铁是生活中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金属元素,衣、食、住、行、文化、绘画、品格等都可表达铁的艺术性,如悬挂于人民大会堂的芜湖铁画《迎客松》,学生能最直观地感受铁的艺术性;如“铁与文化”中与铁相关的成语,学生热情高涨,齐声朗诵,表现出与平常化学课少有的激情;如展示“铁晶体”图片时,学生一片惊呼,“好美啊”;又如学生看到“铁与意志”的图片时,笔者问了一句“什么叫铁的意志”,“就是千锤百炼”时,学生顿时安静下来,有所思;……,部分图片见表1。通过让学生感受铁的广泛的人文艺术之美,感受与传统严谨的科学课堂不一样的铁,增加化学课堂的艺术内容,陶冶学生的化学情操,激发学习的兴趣与热情。这些内容与考试无关,学生喜闻乐见,老师何乐不为?!
  2.铁的科学性
  化学科学性的知识绝大部分来源于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课堂上学生最感兴趣的依然是实验,老师演示实验亦或学生分组实验。当化学实验与魔术结合时,当实验试剂是身边最常见的物质时,当学生自己做一个眼见不能为实的实验时,当学生能用新学的知识解密魔术时,这些刺激足以吊足学生的胃口,让学生主动去探寻化学的奥秘。
  (1)引入——魔术引人人胜,激发兴趣
  【魔术1】将鹅卵石放置于装有稀盐酸的烧杯中浸泡约15分钟(课前准备),取少许浸取液加入到“空”的1号锥形瓶,振荡,锥形瓶内溶液变为血红色;实物水平投影(旋转实物投影仪的镜头使镜头水平,观察面更大,便于观察),见图2;
  【魔术2】另取烧杯中浸取液少许,加入装有无色液体的2号锥形瓶中,振荡,变为蓝色溶液,加入2颗药丸,蓝色溶液很快褪色,实物水平投影,见图2。
  魔术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魔幻的实验可以瞬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1号“空”锥形瓶内壁残留少许的KSCN溶液,魔术时为什么会变色?KSCN有什么用?请同学们阅读教科书,P75,这个时候阅读课本比任何时候都合适,学生立刻能理解KSCN的作用和Fe3 的检验方法。鹅卵石中存在Fe3 ,通常颜色越深的鹅卵石含铁量越高。校园鹅卵石作实验用品,阅读教科书了解铁在自然界中的广泛存在,实物展示黄铁矿、磁铁矿、赤铁矿并投影了两张照片,扫描电镜放大20000倍的FeS2矿石图片(见图3)和“机遇号”在火星上测到的直径约3mm的赤铁矿球(见图4)。由魔术引出Fe3 、Fe2 离子的检验到铁元素的存在,一气呵成。   (2)Fe(OH)2制备——眼见不能为实,激发求知欲
  【学生实验】:同组两位学生完成Fe(OH)2制备的对比实验
  (1)试管中加入2mL lmol·L-1 FeCl2溶液,再加入2mL 2mol·L-1NaOH,观察现象;
  (2)试管中加入2mL lmol·L-1 FeCl2溶液,再加入2mL 2mol·L-1 NaOH,将试管内的混合物倒入带有纱布的蒸发皿中(图5),过滤掉水,近距离观察Fe(OH)2沉淀的颜色。
  【设疑】试管中是灰绿色沉淀,蒸发皿中看到的是红褐色固体,Fe(OH)2是灰绿色沉淀还是红褐色沉淀?为什么会产生两种不同颜色的Fe(OH)2?同学们做的实验都没有问题,但你们得到的都不是Fe(OH)2,老师还原它本来面目。
  【演示实验】见图6。
  【问题链】Fe(OH)2是白色沉淀,为什么试管中是灰绿色沉淀而蒸发皿中是红褐色固体?为什么试管内和蒸发皿内固体颜色不一样?仔细观察试管,为什么内壁上沿也有红褐色固体?充分振荡试管,试管内为什么会逐渐变成红褐色?红褐色固体是什么?有其他物质参与反应了吗?为什么老师的实验可以较长时间看到白色沉淀?
  同学们听到灰绿色沉淀和红褐色沉淀都不是Fe(OH)2时满脸疑惑,当看到白色的Fe(OH)2沉淀时,更是一筹莫展,而当老师问了一串问题时,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讨论。此时笔者并没有急于答复学生的讨论,和学生一起讨论图6装置,再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分析问题链时,同学们听得特别认真,脸上有获得知识的幸福感。三种不同的制备方法产生不同的现象,颜色逐渐变深,细节上分析敞口的蒸发皿O2参与反应的过程,指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巧妙的设计问题,艺术的设计实验,适时的给出正确的解释,这些都需要老师的精心设计,所以说教学是一门艺术。这些问题的顺利解决自然过渡到Fe2 具有易被氧化剂氧化的性质,为Fe2 、Fe3 因氧化还原反应而发生的相互转化承上启下,引入本节内容的重难点知识。Fe2 、Fe3 的转化由学生自己完成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分析、得出结论,不作赘述。
  3.铁的生活性
  (1)补铁药剂——有效成分检验,解密魔术
  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需要食物补铁或药物补铁,我国是世界上缺铁性贫血发生率较高的国家之一。如果贫血严重,医生建议服用补铁药品,医生会叮嘱补铁药品与Vc药片一起服用,更利于吸收。
  【实物展示】带有红色糖衣的补铁药剂,用小刀刮去表层糖衣,露出白色药品
  【问题链】补铁药剂中是Fe2 还是Fe3 了?为什么与Vc药片一起服用更利于吸收?为什么药品用红色的糖衣包裹?
  【演示实验】将去掉糖衣的补铁药剂用研钵研磨,取部分加水溶解,得到乳白色液体,加入几滴KSCN溶液,振荡,无明显现象;再加入少许H2O2溶液。
  【解释】溶液变为血红色,所以是Fe29,而不是Fe3 。实验告诉我们Fe2 易被O2等多种氧化剂氧化,而vc是一种常见的抗氧化剂,与补铁药剂一起服用可以有效地防止药品中的Fe2 被氧化而变质,表层的糖衣也很好保护药品。解密第二个魔术,2号锥形瓶中的无色液体为淀粉KI溶液,所以一开始得到蓝色溶液,然后向锥形瓶中加入的藥丸就是vc药品,它与氧化剂12发生反应,所以蓝色褪去。
  (2)生活现象——树叶“黄叶病”成因解释
  【图片展示】鲜嫩的新叶有发黄的病症。
  【解释】生活中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新鲜的嫩叶还没有长大,树叶已经有发黄的病症,俗称“黄叶病”。华北果树的“黄叶病”就是植株缺铁所致,铁影响叶绿体构造组成,而叶绿体构造形成是叶绿素合成的先决条件。铁是人们发现的第一个植物微量必需元素。1843年Griss通过把铁盐溶液涂在发黄的葡萄叶片上,发现了铁盐溶液能使发黄的葡萄叶片逐渐恢复到正常的绿色,从而确证了黄叶病是由缺铁所引起的。
  学以致用,新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课堂上的化学通常与生活是有距离的,而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人类多姿多彩的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没有化学,就没有生活的多元化,老师应该让学生多建立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反思
  课堂教学的科学性重在“实”,但严谨的知识往往无趣,艺术性重在“活”,课堂是有生命活力的,当老师与学生之间除了知识交流还有情感交流时,这样的课堂是有温度的。有实物、有图片、有实验,学生在动手、动眼、动脑中多维度感受铁,尤其对铁与艺术的大量图片表现了极大的兴趣,对魔术、对眼见不能为实表达了浓厚的求知欲望,生活小窍门等等内容让学生觉得化学不仅在课本里,在艺术里,也实实在在的存于牛活中。
其他文献
摘要:以“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的教学为例,剖析了课堂内容的选取是如何基于“经历”的,简评了课中开展的各个教学活动,阐述了学生在经历中的收获,同时也明晰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后续教学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经历教育;初中化学教学;科学素养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2-0023-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一、教学前思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
摘要:分析了生活化教学的内涵,并总结了基于生活化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设计的操作流程。以生活中常见的胶体为例,通过展示生活中与胶体相关的情境素材,抽提情境素材中蕴含的学科核心知识,并基于核心知识和情境素材设置了一系列生活问题,形成学习任务,供学生解释、探究,实现化学教学的生活化。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胶体;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11-0063-05  中图分类号:G633
摘要:以苏教版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专题4“分子的空间构型”教学为例,探讨了在课堂教学中立足知识板块的基础起点,“情境、问题、知识、素养”四线并行,自主学习与深度学习交融耦合;择取三维情境素材创设情境探究问题与评价驱动任务,建立认知模型,实现深度学习,形成学科素养。  关键词:情境探究;深度学习;分子的空间构型  文章编号:1008-0546( 2019)08-0030-05  中图分类号:G6
摘要:在分析学生已有认知经验的前提下,以高中化学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为例,通过分类预测、實验探究、微观分析的方法开展教学实践,探讨了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元素化合物的教学方法,建构相关认知模型。  关键词:认知发展;真实教学情境;系统性实验探究  文章编号:1008-0546(2020)04-0014-04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 10
摘要:石蜡油分解是化学必修二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实验,但实验成功率不高。在进行原理分析与實验探索的基础上,使用三颈烧瓶替换试管,将催化剂碎瓷片改用二氧化锰粉末,用双向玻璃管代替传统玻璃导管防倒吸,再用针筒注射器逐滴加入石蜡油,有效提高了实验成功率,而且操作简便快捷,安全系数也更高。  关键词:石蜡油分解;实验改进;催化剂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1-0085-02 中图分类号:
摘要:发展中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文章以探究Fe2与Fe*的性质与转化为知识主线,构建了智慧课堂新教学模式,以期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4-0033-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9.04.0
摘要:以“深度学习”理论为依据,在苏教版《化学反应原理》的“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及应用”课例中,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一系列“追问”的设计,将学生带入“深度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阶思维;追问  一、思路与设想  1956年本杰明·布鲁姆在其文章《教育目标分类:认知领域》中提出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成六个层次:识记、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2001年,洛
摘要:通过玩转厨房和发现之旅,带领学生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中畅游,学生在亲自参与的实验中,不仅领悟了溶液内涵,而且锻炼了动手能力,增强了探究知识的兴趣和热情,并获得了化学来自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理念。  关键词:实验;讨论;趣味;创新;对比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05-0078-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
摘要:“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课题1的内容。本节课通过设计核心问题作为学习的定向点,进而设计学习情境、学习策略、组织探究活动展开教学,帮助学生从化学的视角理解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借助化学史实了解自然科学研究的科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形成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防火比灭火更重要的安全意识。  关键词:灭火原理;认识发展;化学史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06-006
摘要:钛是一种新金属,由于它具有一系列优异特性,被广泛用于航空、航天等工业生产中,它被誉为“21世纪的金属”。在一次初中化学课上,以钛为主题的教学中,学生设计了几组研究钛的金属活动性的实验,通过实验发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解决问题中,他们学会了像化学家那样研究问题。  关键词:实验探究;钛的活动性;金属活动性顺序;适用范围;特例  文章编号:1008-0546(2018)12-0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