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数学教学如何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

来源 :新校园(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nlun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相较其他课程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初中数学课的教学方法尤为重要,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努力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洁,化枯燥为幽默,尽量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相联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活跃学生的思维,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生活实际
  学生对知识的获取不仅来自于课堂也来自于实际生活。初中数学学习也是如此,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善于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知识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体味数学的乐趣,教导其时时刻刻在生活中感受数学,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新思维。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体会数学
  数学教学是传授社会经验的一种重要手段,顾名思义,数学知识是重要的生活知识,在生活中数学知识无处不在,因此数学教师应当积极地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教材,通过联系生活教学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心理上接纳数学,对数学感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去发现并解决问题的思维。比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让学生提前观察生活中有什么形状的几何图形,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学习数学知识往往需要例题来对知识进行讲解,为了能够使例子更加生动、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环境去设计例题。比如,在学习面积时,教师便可以以校园中的操场为例,让学生自己测量操场的长宽求其面积。再如追击问题,可以让两名学生在操场上追击,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这些数学问题,切实体会到数学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二、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应用知识,所以教师在设计数学习题时应当尽可能地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尽量构建生活模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另一方面,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运用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在进行方程组的教学时便可以利用生活中的问题来进行讲解。可以这样设计:教师告诉学生自己在生活中遇到了一个小问题,希望学生都来帮帮忙。
  教师可以将家里的电费缴费单抹去一个数字,告诉学生不小心弄脏了这部分,希望学生利用已知的数字来计算出被遮住的一部分。这样的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索,在帮助老师解决问题的同时又学习了知识。这种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数学小例子还有许多,教师应当善于应用生活中的各种小例子,因为这样的小例子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三、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其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的案例应当是生动有趣同时又贴近于生活实际的,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当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能够培养学生从多个方面思考。
  比如,在进行比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旗杆下询问学生谁能够用手里的米尺测量出旗杆的高度,接下来学生一定会议论纷纷,这时教师顺势提出,让学生以讨论小组的方式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当然,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当对学生进行适当提示:直接测量的可行性不高,那么周围有什么我们可以利用的呢?必要时,教师可以进行一些模拟性的演示,这样学生亲自参与动手动脑的学习,更有利于理解、掌握知识,同时又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再如,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情境:学校操场上20米的木质旗杆被台风在离地9米处吹裂,随时都有可能倒下,因此为了师生的安全,学校需要计算出一块安全范围,希望学生积极参与为学校出谋划策。
  四、总结
  这样的小例子在生活中数不胜数,这些问题能够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学生通过学习书本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有利于增强与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同时也能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因此教师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付诸实践。
  参考文献:
  [1]余越秀.中职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初探[J].广西轻工业,2009(11).
  [2]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