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研究玉米作物对坡耕地的防蚀效果,为黄土高原坡面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室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玉米在幼苗期、拔节初期、拔节中期、拔节后期、抽雄
【机 构】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黄土坡耕地作物覆盖与管理的防蚀作用研究”(4197706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玉米作物对坡耕地的防蚀效果,为黄土高原坡面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室外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分析玉米在幼苗期、拔节初期、拔节中期、拔节后期、抽雄期5个不同生育期对坡耕地侵蚀产沙量和过程的影响。[结果]①随着玉米作物生长,它对坡面产流产沙的抵御作用增强,幼苗期效果微弱,抽雄期最盛,抽雄期相比裸地可减少48.5%径流量和73.7%产沙量。不同生长阶段玉米作物的减沙效果优于减流效果。②降雨的产流产沙过程呈现不断波动趋势,玉米作物使初始产流产沙时间延迟,稳定产流产沙阶段平均产流产沙量下降。雨
其他文献
以健康城市、高生活质量和优空间品质为发展目标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导向。文章基于“城市织补”理论,在目前城市快速发展、疫情突发的背景下,分析城市基础设施和城市空间存
[目的]研究辽西北沙地农林复合系统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及其效应,从土壤养分角度探讨果农间作系统中果树和农作物对土壤养分的相互作用关系,为该区农林复合系统的可持续经营提
[目的]对黄土沟壑区典型人工林刺槐、侧柏、油松的绿水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为该区植树造林,促进水资源高效利用等工作提供科学指导。[方法]首先对Granger模型在南小河沟流域典型人工林内的适用性进行评价,然后结合实测的低效绿水,对各林地内高、低效绿水进行了分离,并基于分离结果,分析总结无雨期各林地高、低效绿水变化特征及其与太阳辐射、叶面积指数、土壤含水率的关系。[结果](1)Granger模型在各林
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历史悠久,旅游资源相对丰富。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是最能发挥东北地区比较优势和吸引人气的重点领域。
[目的]探讨银黑双色膜覆盖对土壤理化性状和木薯生长、产量的影响,为银黑双色地膜在木薯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银黑双色地膜、黑色地膜、白色地膜覆盖和不盖膜4种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吸收和注入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是因为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可让思政教育变得生动形象,更容易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充分认
[目的]探索不同旅游干扰强度对景区枯落物及土壤蓄水能力的影响,为景区管理措施制定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以重庆市黄水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分析非干扰、轻度干扰、中度干扰和重度干扰4个处理条件下景区枯落物及土壤蓄水能力的变化。[结果]随着旅游干扰强度的增强,景区枯落物及土壤蓄水能力均显著降低,而土壤容重则显著提升(p<0.05)。与未干扰相比,重度干扰下景区枯落物总蓄积量、未分解层和
[目的]研究甘肃省沿黄灌区耕地撂荒、种植春播作物与豆禾混播牧草对土壤盐渍化的影响,为该区生物措施防治土壤盐碱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裸地(CK)、小麦(Triticum aestivum)、披碱草和苜蓿(Elymus nutans/Medicago sativa)混播为研究对象,测定地表植被和微环境相关指标及表土(0—5 cm)水、盐含量,分析植被与盐含量间定量关系。[结果]裸地盐含量全年呈W形变
[目的]明确黄土丘陵区粉砂质壤土上生物结皮土壤温度年内动态以及其与土壤水分的关系,为进一步理解生物结皮在黄土丘陵区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陕西省吴起县退耕封禁地进行野外长期定位监测试验。[结果](1)生物结皮土壤温度具有明显的年内动态。一般生物结皮层月均温最高出现在6月,为27.1℃;结皮层下5 cm土壤月均温最高在7月,为22.7℃;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