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练鞭杆体会

来源 :搏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b0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是形意拳的故乡,是武术精英人才辈出的地方。1996年我有幸从师于山西大学体育学院毛明春教授,在我跟随毛教授学习鞭杆、太极拳、形意拳的过程中,才真正让我感悟了武术气势之恢宏,意境之幽远。毛教授演拳中正舒展,缓急相间,儒雅大方,刚柔相济,令人叹为观止。他练功方法独特,讲解简明、科学,深入浅出,拳理拳法经他一讲便有茅塞顿开之感。期间毛教授的辛苦教导,让我如今受益匪浅。“大道至简”,虽然是一个短短的鞭杆套路,已经让我深感到老师的渊博,以及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今就我的学习体会与大家分享:
  1、一个套路,一种文化。
  鞭杆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珍贵遗产。
  在和毛教授的学练中让我更是体会多多。拿出鞭杆的任一个动作,劈、穿、点、拨、扫、挂、搅、挫、截等动作轨迹,发力都是由起、承、转、合四个部分衔接而成,如同一年四季,春夏秋冬,让人体会到圆的运动轨迹,体会到“易经”中“元亨利贞”“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天地人事的圆的运动轨迹。从动静虚实、前后、左右、上下、内外、开合等用语中,体会到古代先哲“阴阳”观离我们这么近,不仅仅指导我们来练习拳术,更用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毛教授作为武术家用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来分析解释自己演练的鞭杆更是手到擒来,在太极鞭杆中,老师讲:阴阳观念不只是关注虚实、快慢本身,更重要的是关注虚实,快慢的变化,要“极虚然后极实或极实然后极虚”“要后发先至”,不仅是自身的虚实快慢,同时关注对手的虚实快慢,而敌我两方又组成一个新的阴阳系统。阴阳的不断转换,也正是起承转合的一个圆的过程。在形意鞭杆中,老师讲:五行理论中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到底对我们练习形意劲有什么指导意义呢?劈拳是如何克伤崩拳呢?五行之中,金代表刚劲寸劲,有从革之意;木代表向上曲直伸展之劲,有生发之意;水代表柔和无孔不入之劲,有柔化之意;火代表四面爆发之意;土代表厚实稳固之意。五种劲力和合变化,表现为“快如闪电,脆如击鼓,抖如发箭,绵如银蛇,拧赛钢钻,巧如纤女,活似灵猿”的鞭杆练习特征。
  毛老师的每一个动作无有不体现着传统文化的道家的无为,柔顺,恬淡;儒家的中正,谦虚,养浩然之气;中国古代医学中的整体调治的思想辨证练功的思想等等。跟随老师的学习过程,让我体会到了中国武术之美,让我看到传统文化之美。
  2、一个套路,一种情怀。
  跟随老师学习一个鞭杆套路让我颇受教育,古人云:“士先器识,而后文艺”。在我跟随老师学习的几年中,老师常讲,即使是编写“道德经”的老子,他也只是一个指路的人,是一个先行者,给同路人指明了方向。毛老师这样说,他也是这样做的。每每有人发出褒奖溢美之词,他总是淡淡一笑,来一句我只是先行一步的人,你们很快就会赶上来的。给我们学生无比的教导。
  毛教授师承全国多个武术名家,陈盛甫、陈济生、李桂昌、李和生,又读了体育本科,考取体育系研究生,还有几十年的教学经验,数十篇论文,数十部录像,真可谓硕果累累。但每逢学生提出问题,他总是耐心解答,亲身示范。虚怀若谷,大师风范。让我以毛老师创作的一首词来结束我的体会吧。
  扌朋捋挤按,中正圆浑,神舒体静气旋。空空静静时刻,正是佳期。轻灵活泼缠绵,照着心,不顶不丢。沾粘连,任他变,身如游龙意如水。
  一缕中气腾然,荡乾坤,待到中天月满,肌肉若一,如痴如醉如癫。虚极静笃无形,忽雷震,大鹏冲举,翼连天,怒波激起九万里。
其他文献
闻一多先生对《诗经》“隐语”现象的研究至今让人称道。钱钟书先生在《管锥编》以《汝坟》中“未见君子,如调饥”句入手,援引中外“舞文弄墨”者言参证之,使“饥食喻男女,以甘喻匹”这一文化现象更见显豁。相比较而言,闻一多先生从民俗学角度率先诠解《诗经》隐语之谜,为后人研读铺垫了道路。钱钟书先生则以文学解“经”,由后向前推溯,使“隐语”昭白于文字,同样功不可没。事实上,这一“隐语”现象如同现代修辞中的“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