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v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些名言意在强调书籍及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有丰富知识,锻炼思维,发展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品德的作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阅读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通常分略读和精读两种,二者互助互成,不可或缺。目前中学生的情况是,读书甚少,知识贫乏,尤其不注意通过精读从中吸取有用的东西。
  阅读给人的教益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介绍几种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朗读法
  一个人朗读文章,如果读的流畅、自然、有节奏,富有感情,这说明他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能够领略文章的语言特点。这样,他阅读的收获是多方面的。教师要在语文课上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从朗读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如我在教学《蜀道难》时,教学生划分节奏,划好重读的词,注意朗读时的语气、语调、抑扬顿挫,然后饱含感情的朗读课文。这样,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把握很好。也提高了阅读水平。
  二、背读法
  中学生记忆力强,背诵起来很容易,而且长时间不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背,并且介绍一些背得快、记得牢的方法。
  如要求学生背诵《蜀道难》,而且,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理解了,记住了,写作文时就会自然而然的吸取期中的表达方法、技巧以致词句,达到潜移默化提高阅读能力的作用。
  三、测读法
  测读法, 就是读书时把自己摆进去,不妨站在作者的立场,设身处地的去想。一开头就边读边推测、揣摩作者的构思。如读小说就推测故事情节将怎样发展,矛盾冲突将如何激化并得以解决,人物的命运将会怎样的,开头为什么这样写,后边应怎样写。如阅读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我让学生边读边猜测为什么会有套子,有多少套子,结局会怎么样。尽管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推测的较好,有的推测不对,但开动脑筋设想了文章的写法,收获仍然是明显的。成绩好的学生告诉老师,说自己好几处猜对了,尝到了测读法的甜头。从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样边读边猜的过程也就是从文章中学习处理层次、前后照应并步步深入的过程,从而有效的提高阅读能力。
  四、评点法
  阅读时随时记下自己的体会、感受、意见、评价。或写几个字,或写几句话,这就是评点法。通過边读边评,把读、想、记紧密的结合在一起。这样能把书读活,能积累点滴的心得和收获。如在指导学生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要求学生找到《水浒传》,自己可以任选一回进行点评,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如:用词、修辞、写法等方面进行评点。对学生来说评点主要是学习别人文章的长处,但也要鼓励他们敢于说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既包括文章佳笔的玩味和赞赏,也包括对文章瑕疵的批评和看法。学生自己动脑学到了东西。长期这样,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欣赏水平一定会很快提高。
  五、写读法
  写读,就是选定自己喜爱的一篇或一段优美的文章,用心读上几遍,大致记住了,就开始默写。默写时,不记得原话的,用自己的话写,写完之后与原文对照,看看哪些地方不如原文,或者层次不对,或者句式不对、或者用词不对,并且分析原因。然后再读、再想、再写。有意识的把注意力集中在上次默写时不如原文的地方。这种写读法的阅读方式,可以通过先后的比较,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增强记忆,直接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方法当然不只这五种,但不管何种方法,共同的要求是要做到眼到、耳到、心到。也就是要学生随时用心去读,思考文中的含蕴。如《沁园春·雪》《荷塘月色》等文章都需要学生以诗人的气质,饱满的激情,情不自禁的“饱读”,在这种壮美的意识情景中,才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以上这些方法在长期的实践中已经得到验证,是很实用的,而且确实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其他文献
本学年度,我接手三年级语文科教学工作,由于该年级正是学生作文起步的阶段,所以特别重视在习作指导上下工夫,力争通过深入研究,与外界同行积极探讨,求得习作教学能力的进步,习作教学方法的更新,让学生在习作起步上做到基本会积累常用字词句、会  写简单作文的目的。  本人有幸于去年十月份参加网络远程培训及网络活动,期间阅览过一篇关于学生习作方面的文章,我特别留意其中的提及写作秘籍的内容,书中一位著名教育专家
对牵引电机绕组接地故障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采用改进措施后,故障彻底消除,改进措施效果显著.
【摘要】“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和数学、科学学科联系得很紧密。重视非文本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获取生活中有价值的信息的能力,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沟通了学生的生活,又服务于学生的生活。  【关键词】资源插图文化建设  2012年9月,我校申报了《关于小学语文第三学段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研究》课题,我们课题组成员便开始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11月,课题立
【摘要】“初始状态的句法学假说” 认为普遍语法构成了中介语的初始状态。它是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初始状态的阐释,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母语或中介语从初始状态发展到最终状态整个过程的发展经过,是指导所有语言学习的机制。  【关键词】初始状态的句法学假说普遍语法一语习得二语习得  该假说的提出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认为,一个人生下来就具有学习和掌握语言的能力。他认为,语言是一种天赋,儿童生来就具有一种学习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对于自然资源进行着无节制地开采和消费,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同时,经济差距、政治差异和文化冲突依然存在,经济矛盾、社会矛盾越来越多。地
【摘要】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模式正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大展拳脚,亦是教育改革日新月异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流行的话题。自主学习一般指个体根据自身需要,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恰当运用学习策略、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或能力。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学会课本知识,而且也要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及学会创造。因此,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有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  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又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应目的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学。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习它会感到枯燥无味,缺乏动力,造成学习困难,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情境。我的做法是,让学生学身边的数学,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数学学习生活化,日常生活数学化。  一、数学就在身边。把学生带入生活化的数学殿堂,让他们结合自己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来学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