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夫畜牧业发展思想初探

来源 :理论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20682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乌兰夫是杰出的民族工作领导者和民族工作思想家,在其领导内蒙古及全国牧区工作中,充分体现了他丰富的畜牧业发展思想、成功的牧区工作经验。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牧区的特点,因地制宜,始终把畜牧业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作为出发点,提出了“三不两利”“保护牧场,禁止开荒”等一系列著名措施。乌兰夫发展畜牧业的思想不仅对当时内蒙古畜牧业的恢复和发展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全国牧业区的建设仍有其借鉴价值。
  [关键词]乌兰夫;畜牧业;思想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8 — 0087 — 02
  一、乌兰夫畜牧业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在历史上,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民族就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游牧民族,风吹草地,遍地牛羊。到了清朝晚期,随着清朝国力的下降,朝廷的腐败,国库一贫如洗,国内各种矛盾激化的状态下,束手无策的清朝政府决定对内蒙古地区实行“移民实边”政策想用此办法来增加当时的国库收入。但事与愿违,清朝政府的“移民实边”政策不仅没有增加朝廷和牧民的收入反而还激化了民族矛盾,引起了蒙古社会对清朝廷的不满。
  到了解放前,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掠夺和压迫,给牧区和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一小撮封建王公贵族、大牧主和上层喇嘛利用封建特权强迫牧民无偿服役,进行经济剥削。旅蒙商人用不等价交换进行高利盘剥,使广大贫苦牧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到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前,牧区人口已经相当稀少了,畜牧业发展已经频临绝境。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所面临的历史现状仍然存在,要求改革、要求发展和摆脱贫穷落后的局面是乌兰夫畜牧业思想发展的现实基础。
  二、乌兰夫发展畜牧业思想的主要内容
  乌兰夫发展畜牧业思想贯彻始终的一个原则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无论是在牧区民主改革时期、还是畜牧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都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三不两利”政策的实施
  解放前内蒙古绝大部分水草肥美的牧场和牲畜被少数的牧主阶级占有,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大汉族主义的压迫下和剥削下,广大的牧民生活极端困苦。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在进行牧业区民主改革时乌兰夫因地制宜,没有模仿内蒙古农业区改革的做法,从稳定牧区形式和恢复畜牧业生产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著名的“三不两利”政策。
  1.“不分、不斗、不划阶级”
  在内蒙古牧业区进行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对牧工和贫苦牧民,没有采取照搬照抄农业区分给土地和生产工具的办法。而是采取其它的社会政策,如适当提高工资,发放国家贷款给以辅助,从发展生产中来改善牧工和贫苦牧民的生活。根据当时牧业区与农业区的社会经济性质的不同,纠正了在部分牧业区平分牲畜的错误做法,从而制定了牧业区“自由放牧,增畜保畜”,“不分不斗不划阶级”的政策,使得内蒙古的畜牧业生产得以沿着正确的道路向前发展。”
  2.“牧工牧主两利”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之初,在农业区进行土地改革时,由于当时提出的“耕者有其田,牧者有其牧”的口号,造成了大量牲畜的损失与死亡。后来经过研究分析后认为,牧业区经济具有“落后性、散漫性、无组织性”的特点,并且基础薄弱容易破坏。牧业区人民数百年来始终遭受外部统治者与内部封建王公的压迫奴役异常悲惨,她们迫切要求的是取消封建特权,恢复濒临破产的畜牧业经济。“因此,应该是取消其封建特权,保存牧主经济,实行牧工牧主两利政策。”〔1〕
  (二)提倡“定居游牧” 发展“互助合作” ,“保护牧场,禁止开荒” “改良水草,防沙治沙”
  1.提倡“定居游牧” 发展“互助合作”
  蒙古民族在历史上就是游牧民族。经过清朝政府的“移民实边”政策,蒙古民族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被打破,草场面积日益减少,草原生态逐渐恶化。自治区成立后,为了改变草原状态,也为了解决畜草矛盾乌兰夫指出“从牧业的远景看,游牧牧业是要逐步转为定牧的。”〔2〕对于游牧和定牧的利弊关系乌兰夫分析到,“定牧与游牧各有好处,也各有缺点,定牧对于人旺这一点来说是有好处的,由于已经定居,家庭的保暖等设备自然会比较好些,老弱病人及小孩子也再不跟着牲畜游动了。”〔3〕“但定牧对于牲畜发展与繁殖上极为不利。”〔4〕如果长期在牧民定居周围饲养牲畜,就会对草场的产草量产生影响,使草质下降,突出畜草不平衡的矛盾,使家畜的传染病逐年增多。“定牧与游牧各有利弊,要扬长避短“定居游牧”。牧民在定居的地方打井种菜,建设住宅,接受文化教育。这样对于游牧人口的增加、生活条件的提高,和牧区村镇的形成都有很好的帮助。在自治区成立后的新环境下,乌兰夫科学的估计了畜牧业的发展前景,为以后内蒙古的畜牧业发展和牧区城市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关于互助合作乌兰夫指出:“结合互助合作在条件具备的地方提倡定居游牧。发展互助合作有利于定居游牧政策的推行。但提倡定居游牧,还有一系列的工作要试验推行,如提倡种菜、种牧草、建立打草站、建立贸易供销点及做文教卫生工作等。要进行这些工作,定居游牧的内容才能更充实。”〔5〕
  2.“保护牧场,禁止开荒” “改良水草,防沙治沙”
  在内蒙古地区有很多半农半牧区是在清朝政府、北洋军阀、日本帝国主义及国民党反动派的“开拓”与“垦殖”政策下所形成的。这些地方很多是蒙汉杂居的农牧交错区,长期存在着生产矛盾和民族纠纷。同时由于这些地区交通不便,粮食外运困难,土质和气候也不适合于农业。根據这些实际情况制定了“半农办牧区保护牧场,禁止开荒”的政策。并作出具体的规定“(1)如果土地条件发展农业无前途,就采取措施慢慢发展牧业,不再扩大农田,随着群众农业收入减少,就会自然减少农田面积,不可采取强迫命令办法。(2)在农业无大前途,牲畜又少的地区,要长期发展,但也要划定农场、牧场面积、并应注意研究在此种地区农田牧草轮种问题,最好使轮种地不要成为沙荒。(3)在农牧两种生产都占很重要地位,农牧两种经济又都可发展的地区,可把农田牧场固定起来,并可试种首蓓,实行农田牧草轮种制度。”〔6〕   保护牧场,乌兰夫还主张改良草原生态,“草原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没有水草当然就谈不上发展畜牧业生产。”〔7〕在内蒙古地区有很多优良的草场因为缺水不能利用,而在河流附近的草场又因为过度放牧而产草量减少,乌兰夫提倡牧民打井,据不完全统计“1950年仅察哈尔盟即打新井664眼,修复旧井522眼,1951年全区牧业区打井2250眼,修复旧井2270眼”〔8〕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畜牧业起到了推动作用。
  乌兰夫保护牧场的另一个重要措施就是植树造林,改造沙漠。内蒙古境内有很多著名的沙漠,严重威胁着草原生态和畜牧经济的发展。乌兰夫主张把 “改造沙漠与发展畜牧业相结合,与发展农业和林业相结合;由近及远,先易后难。”〔9〕运用封沙育林育草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来改造沙漠,“把沙漠改造为林牧基地”〔10〕
  (三)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畜牧业
  乌兰夫是忠诚而卓越的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指导自己。对于内蒙古地区的工作乌兰夫提出“要创造性地工作,要踏出一条符合内蒙古实际的路子。”〔11〕乌兰夫因地制宜的在内蒙古畜牧业生产工作上作了多方面的努力:
  1.扑灭狼害。在内蒙古草原上,严重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一个因素就是“狼害”。正因为如此,乌兰夫非常重视打狼的工作,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定期与经常性的打狼运动,使得狼对牲畜的危害降到最低。
  2.防御风雪灾害。内蒙古牧业区冬春两季气候严寒,风雪频繁,牧民放养的牲畜冬天没有足够的饲料,为此乌兰夫主张调剂牧场工作,充分利用解放前封建王公不让使用的草场,成绩显著。
  3.实行扶助生产。在牧业区阻碍畜牧业发展的一个客观现实就是一部分牧民因为缺少生产资料导致生活困难。为了解决这一困难,乌兰夫主张发放牧业贷款,这对于扶助贫苦牧民发展生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建立国营牧场与种畜场。为了在牧业区更好的发展牲畜繁育事业,吸收牧民好的饲养经验,逐步引用科学方法改良畜种,改善饲养管理方法,提高牲畜繁殖率和保育率。
  三、乌兰夫发展畜牧业思想的历史影响
  (一)推动内蒙古的畜牧业发展,改善牧民民生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以前,畜牧经济己经濒于破产,畜牧业生产几乎处于停滞状态。面对畜牧业工作的现实情况,乌兰夫以一切工作“为改善人民生活、为恢复发展畜牧业生产”为出发点,提出制定了“人畜两旺”?“自由放牧增畜保畜”?“三不两利”、“保护牧场,禁止开荒”等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牧民的爱国生产热情,使畜牧业的生产迅速地恢复与发展。
  (二)促进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
  由于在历史上,蒙古民族长期受清朝和国民党大汉族主义者的压迫,经济文化相对都很落后,民族矛盾比较尖锐,这些历史问题对于内蒙古发展畜牧业都是一个障碍,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乌兰夫因地制宜的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广泛团结了各阶层人民。在处理农牧矛盾时,提出了“保护牧场,禁止开荒” 的政策,对牧主和庙仓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采取了较为缓和的和平贖买政策; 在解决如何协调各行业的发展时,提出畜牧业要与工业、农业、商业各行业互相支援与共同发展;在组织互助合作社时,在自愿两利的基础上进行。在内蒙古解放区农村土地改革的过程中采取汉族农民和蒙古族一样享有平等的负担和义务的办法。
  正是由于实施了这些正确的措施, 让濒临破产的畜牧业经济迅速恢复并稳步发展,在受到蒙古族各阶层欢迎的同时,也促进了蒙古族内部最广泛的团结。
  综上所述,乌兰夫的畜牧业发展思想在内蒙古的实践过程中取得丰硕成果。“在以他为首的自治区党委领导下,自治区的建设事业以及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初步形成了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的局面,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全国的模范自治区”,〔12〕乌兰夫畜牧业发展思想逻辑严密,整体严谨,认真研究其思想,领悟其精髓,对今天指导全国的畜牧业发展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畜牧经济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 乌兰夫革命史料编研室.乌兰夫论牧区工作〔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
  〔2〕 乌兰夫革命史料编研室.乌兰夫论牧区工作〔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57.
  〔3〕 乌兰夫革命史料编研室编:乌兰夫论牧区工作〔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57.
  〔4〕 乌兰夫革命史料编研室编:《乌兰夫论牧区工作》,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57.
  〔5〕乌兰夫革命史料编研室编:乌兰夫论牧区工作. 〔M〕 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 .96、97 .
  〔6〕《乌兰人文选》(上册)〔M〕.北京:中火文献出版社1999,262.
  〔7〕《乌兰夫文选》(下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184.
  〔8〕乌兰夫革命史料编研室编.乌兰夫论牧区工作〔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42.
  〔9〕乌长夫革命史料编研室编:《乌兰夫论牧区工作》,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162.
  〔10〕《乌兰夫文选》(上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499.
  〔11〕乌兰夫革命史料编研室编.乌兰夫同忆录〔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267.
  〔12〕乌兰夫革命史料编研室编.乌兰夫回忆录〔M〕.北京: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9,267.
  〔责任编辑:王 珍〕
其他文献
[摘 要]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中国近代史纲要”作为爱国主义宣传的重要途径,如何在教学中找准爱国主义切入点这个问题至关重要。文章从五个角度出发:讲述新中国成立、发展、壮大、繁荣的成长史,加强爱我中华教育;讲述中国“救亡图存”历程及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艰辛,加强爱党爱社会主义教育;讲述各民族共同存亡、共同团结、共同发展的共存史,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讲述世界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强国家安
语言交际是任务型教学的核心。本文首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弊端和任务型教学方法的优势进行了阐述,主要探讨了任务型教学中语言交际的核心地位。论述了语言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方法
凡到重庆的人,在一般的文化旅游线路上,必然会有湖广会馆这一站的安排,湖广会馆由禹王宫、齐安公所、广东公所,移民博物馆和匾额博物馆组成,湖广会馆是我国城市中现今已知的最大移
上午翻阅《陈明达古建筑与雕塑史论》.注意到平时忽略的卷首上的内容.那页印有作者的肖像和简历。我才注意到陈明达先生是1997年8月逝世的,距今将满10周年了。这让我想起了一些
[目的]探讨百草枯血浆浓度的3种预测方法在评估急性百草枯中毒(APP)病人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急性百草枯中毒病人的血浆百草枯(PQ)浓度、服毒量、服毒时间及病人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家安全体制的建立打破了美国“孤立主义”、“军国主义”的传统,使美国建立起一个影响至今的庞大的安全组织网络。在体制建立过程中充满了各方的争吵和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