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医药行业数字化应用将提速

来源 :中国对外贸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q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给全民生活带来冲击和改变,同时也对中国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的应变能力、服务能力和创造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疫情之下,社会各界对医疗健康行业的关注明显提升。
  纵观疫情对医药行业的影响,既有正面促进也有负面冲击。疫情推动了一系列体系、机制与制度的出台,也对医药行业提出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从医药行业价值链的角度看,“后疫情”时期医药行业的未来面对怎样的发展趋势?制药企业又该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数字化赋能推动企业转型
  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董事总经理、BCG医疗保健专项中国区负责人吴淳认为,制药企业应为“数字化”应用全面提速作准备。在这场疫情中的“居家隔离”的情境下,线上求医购药的闭环逐步形成。据了解,为防止人群聚集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很多病人不得不减少或推迟去实体医院就医取药。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医院、找药软件和送药服务。卫健委曾在4天内连发两道文件支持互联网医疗,上海和北京医保局相继出台政策,将互联网诊疗纳入社保报销范围。不少地区的医药代表的医院学术活动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加上已经成熟的电子社保卡技术,未来中国患者可能会享受到一种“居家在线诊疗—网上购药—在线医保支付”的新模式。这一创新模式对慢性病、常见病、流行病药品的营销提供了数字化转型的新契机。这也意味着过去主要靠医药代表拉动需求的营销模式已经结束,中国正在快速进入支付方主导的药品采购市场。
  吴淳表示,在线购药的各环节逐步打通后,慢性病相关的企业应当重视线上零售渠道的影响以及业务模式变化的急迫性。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下,药企需要积极探索营销数字化转型适应营销模式的变化。同时,面对快速变化的政策和市场环境,药企需要构建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疗健康体系,领先企业也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利用数字化等手段推动业务模式转型,转危为机。比如,在以患者为中心的创新商业模式中,药企从患者对药品的知晓性,处方可得性、可及性、可支付性,和用药依从性等方面评估未被满足的需要。不难想象,创新药和仿制药,慢性病用药、癌症用药和流行病用药的业务需求存在极大差异。深入理解业务需求,才能形成真正适用于该产品的数字化创新方案。
  医药创新采取“服务中国,面向全球”思维
  中国市场的角色已经发生重大变化:从一个有巨大销售潜力的国家,到低成本的生产供应基地,再到全球创新来源国之一。普华永道中国医药医疗管理咨询团队认为,在政策支持及优势资源的推动下,中国医药创新将转向全球化的新格局。
  据了解,我国加入国际人用药品注册技术协调会(ICH)为中国接受药品境外临床试验数据奠定基础,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市场对创新药企业的吸引力。至此中国创新正式与世界最领先的医药创新企业同台竞技。与此同时,多项优势资源为我国医药创新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首先,作为人口大国,我国的患者资源丰富,肺癌及食道癌等患者数量占据全球患者总量的四成以上,药企能够以更短的患者招募时间及较低的成本完成药物的临床试验,加速药品上市;我国科研资源和人才储备近年来不断加强,中国发表在生命科学高质量期刊上的文章数量逐年攀升,跻身世界领先行列;最后,国家重大专项资金及科创板的开通为医药创新提供了资金支持。
  在本次新冠疫情中,政府监管部门、大专院校等研究机构、药品和器械厂商在破译病毒基因组序列、研发核酸检测试剂盒、筛选潜力药物和开展临床研究、出台紧急状况下药品临床研究和医疗器械技术审评的相关政策和技术指南等方面,做出快速响应及调整。这说明我国的医药综合创新能力,尤其相比2003年非典时期有了顯著提升。
  对于跨国药企和本土药企而言,如何在研发上采取“服务中国,面向全球”的思维?普华永道中国医药医疗管理咨询团队给出如下建议:首先,企业应制定针对中国市场的公司研发战略及在华产品结构。中国作为人口大国,其特有的疾病谱值得关注。在肝病领域,一些在海外属于罕见病的疾病在我国有庞大的患者群体。除了分子创新,针对患者用药习惯和医生临床经验,在制剂和给药途径上的创新也大有可为;其次,企业应加强药品研发管理能力。国内药企纷纷在海外设置研发中心,多方协同虽然可以提升研发效率,但伴随而来的研发管理复杂度提升、费用高昂、专利保护与知识产权风险,也成为不少企业的痛点。如何应对涉及多方合作的新型药品研发模式,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研发效率是药企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最后,企业需要重新评估中国在全球药品创新中的定位。在不少领先药企眼中,制度改革释放了本土药品创新力量,资本市场为中国研发提供了强大支撑。企业管理层需要深入思考中国研发中心的定位,以及在全球研发网络中的价值。
  多点布局对冲“黑天鹅”事件对供应链的影响
  在本次疫情中,中国原料药和制剂生产受阻不仅影响国内市场,还有可能引发全球药品供应问题。据《印度时报》2月18日报道,印度制剂工厂所需的原料药有超过60%依赖中国进口。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中国原料药厂复工,造成一些出口欧美市场的印度仿制药企业面临生产中断的风险。
  同样在本次疫情中,九州通的医药流通网络、顺丰的无人机配送、京东的数字化供应链管理服务,受到政府、企业、公众的强烈关注。越来越多的药企开始研究和建设区域分拨中心,以支持更大的市场覆盖和更灵活的库存调拨。医药零售集团也在积极建设“云仓库”,从线下药店和线上药房导入的销售订单,在中心仓完成分拣、包装,并直接配送到患者家里或医院住院部。
  普华永道中国医药医疗管理咨询团队给药企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利用这一场“压力测试”切实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在采购环节,制剂工厂需要强化对关键上游资源的控制能力。不少药企借助资本力量,通过并购交易锁定核心原辅料供给。头部企业需要以全球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生产供应网络。
  其次,药企需要加大对生产管理和质量管控的投入。以生物大分子药物为例,生产成本与质量控制成为企业最关键的核心竞争力。生产工艺开发、工艺优化升级、工厂运营管理,这三道关卡不仅需要专才,还急缺有经验的项目管理通才。对化学药而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飞行检查和价格下行压力,都需要打造一支可靠、高效、有持续改进能力的生产管理团队。评估生产管理能力,制定能力提升计划并切实落实,是事关药企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
  最后,建议药企和医药流通企业重新审视物流配送环节。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创新药需要缩短上市后达到销售峰值的时间;成熟产品需要增加市场覆盖,从核心市场走向广阔市场,从公立医院渠道拓展到零售、私立医疗机构、网上药店等新渠道。
其他文献
英语阅读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重要的语言学习手段,阅读对于学生英语语言技能的培养发挥关键性的作用。同时,国家也对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
分析10kV配电室安装的施工过程及要求,针对配电室内施工控制易出现的问题,从准备、施工、调试、送电4个环节提出安装施工过程中的控制措施,以保证工程质量。
大肠癌为人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对高危人群的筛查为大肠癌早期发现的重要手段。目前大肠癌筛查及早期诊断的常用方法为粪隐血试
在疫情全球蔓延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中日韩三国率先控制疫情。近水楼台先得月,三国借机开展经贸合作,构建中日韩小循环有利于该地区经济复苏。为了让中企更好了解当前中日韩经贸合作形势,帮助中企制订合理策略,利用中日韩小循环化危为机,6月9日,中国贸易报社中贸国际智库平台举办了主题为“企业如何利用中日韩小循环化危为机”的经贸会客厅线上圆桌会议。  本次会议由中国贸易报社总编辑范培康主持,中国贸促会驻韩国代
目的探讨狼疮性肾炎(LN)的病理类型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的关系。方法对40例狼疮性肾炎患者进行肾活检(其中9例重复肾活检)及病理分型,分析各病理类型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特
有人曾经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教学“圆的面积”这节内容时,我在这门遗憾的艺术中获得了一点点的成功。兴奋之余,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