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才是课堂教学的源泉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_b_c_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丰富的课程资源作为支撑,就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新课程背景下的政治教师要与时俱进,在充分开发利用教师自身资源、教材资源的基础上,重视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使政治课堂成为焕发生命的绿色课堂。
  关键词: 政治课堂教学 课程开发 生活素材
  
  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它仅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是教学活动的缩影,而不是教学的《圣经》。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才是学生学习政治的最好资源,故政治课程资源开发应以生活为源泉,扎根于课堂、扎根于学生、扎根于学校文化,坚持运用带着泥土与露珠的草根教学模式。
  一、立足生活素材,拓展课程资源
  学生是生活中的人,学生生活的世界也是课程学习资源,将真实可感的生活场景和课文的主题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有效的导入设计,也是引起学生学习需要的有效方法。为了生活,源于生活,教师应创设课堂与生活一致的契机,指引着学生向生活的更本质处游弋。
  (一)以“温馨经历”入境。
  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是重要的“资源库”,不仅需要充分利用,而且需要对其进行“扩容”和“升级”。所以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知识经验,要根据各种教学资源,重新进行组合和构建。
  【教学片断】我在讲授《意识的能动作用》时适逢暑假刚结束,同学们都在谈论自己的暑假经历,教室里热闹非凡,想到学生无法迅速调整状态,索性灵机一动,就以暑假热门旅游项目“世博游”为导入。
  师:“世博游”是今年暑假旅游的热门,咱班有哪些同学去了?(顿时三分之二的同学热情高涨,把手举得老高)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世博园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或物。
  生1:去世博之前我上网查了“世博攻略”,对我的世博一日游很有帮助,有目的地游了三个大馆外加几个小馆,成果显著!
  师:说明咱班这位同学做事有目的有计划(板书提示:意识活动的目的性、计划性),大家可以借鉴一下哦!
  生2:我感叹于世博园里的各个国家馆的建筑,尤其喜欢日本馆独特的外观设计和创新环保的设计理念。
  师:日本馆也是老师非常喜欢的国家馆之一——“会呼吸的蚕宝宝”,并有过去、现在、未来三大展厅,有选择地呈现日本的高科技产品(板书提示: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片断解读】这样的一个偶然想法,经合理开发转化为课程资源,不仅给学生一个释放情感的机会,激发了学生探索新知识的心理倾向,而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以“情感共鸣”入境。
  情感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之一,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地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感”入境,即在教学中用情节感染学生,创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似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同身受,从而引起情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片断】《意识的能动作用》一课,我在讲述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时,引入了世博园里的残疾志愿者——胡雯。
  感动一:为圆梦世博,孤身一人来到上海,四点起床五点出发,坐一趟公交,倒三趟地铁。
  感动二:苦练英语,和他的搭档聋哑人训练口语和手语同时进行。
  学生活动:谈论胡雯,“我”感动于她的……(板书提示: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解读片段】以学生身边的人和物导入,较大程度地挖掘身边的课程资源,引发学生的思考,拉动思维的“内需”,从而产生对意识能动作用的认同,寻求在情感的共同支点上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童话故事”入境。
  童话故事也是一种课程资源,把学生生活中的童话元素充分发掘出来,选择贴合教学内容的加以使用,也可以成为课堂的一个亮点。
  【教学片断】我在讲授哲学课《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这一课时引入了《小蝌蚪找妈妈》的童话故事。
  师:《小蝌蚪找妈妈》这个童话故事大家在很小的时候都听过,从这个故事中你能否感受发展呢?
  生1:说明了自然界经历着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的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板书提示:自然界是普遍发展的)。
  生2:这是我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而如今动画技术已发展至3D高科技水平,可见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板书提示:人类社会的发展)。
  【片断解读】童心并非是儿童的专利,我们必须将学生潜意识里的童心释放出来,在政治课堂上,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简单资源,用一个童话故事,不仅解决了课本知识,而且让学生通过“走进生活”“走出误区”。
  二、创新生活素材,开发课程资源
  (一)定位生活,整合课程资源。
  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应注重对生活资源的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创造性地把一些现实生活中贴近学生实际的内容充实到课堂教学中来,找准教材理论和生活的契合点,科学设计生活话题,在共同探讨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片断】在讲授《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一课时,我就从生活琐事出发,设计了生活场景进行生活模拟,寓生活于教学中。
  师:让我们来看一下2009年勇家八大愿景:(1)勇爷爷——换新车;(2)勇奶奶——按摩仪;(3)勇爸爸——笔记本电脑;(4)勇妈妈——办健身卡;(5)勇妞妞——钢琴;(6)伙食费每月增加至1800元;(7)全家旅游至少一次;(8)再买一套住房。到上月为止,还有三个愿景没有实现,分别是勇爷爷换新车、勇妞妞买钢琴和再买一套住房。
  师:“买房”这一愿景还未能实现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1:没钱了。
  学生2:房价涨了。
  教师总结并板书: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物价水平。
  【解读片段】上述案例中,我利用符合实际的情境教学法,把教学内容“生活化”,置学生于主体地位,巧妙地将教育等渗透、融合在教学中。“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新课程改革关注的关键就是教育如何与生活更加密切地结合在一起,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生群体”的原则。为此,我们必须遵循“从生活到教学”,再从“教学到生活”的操作步骤。
  (二)角色扮演,创新课程资源。
  【教学片断】在讲授《价格变动的影响》一课时,我成立了高二(16)水果集团,以此为平台,设计了一系列困境,在解决难题中进行新课的学习。
  集团简介:高二(16)水果集团拥有水果生产基地、罐头和果汁加工厂、营销策划公司等。在以班长为总裁、全班同学为智囊团的共同努力下,必将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辉煌的成绩。
  困境一:2009年上半年,营销策划公司报告:市场上荔枝、龙眼供不应求,价格狂升到30—40元/斤。
  智囊团回应:马上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以获得最大的收益。
  困境二:2006年下半年,紧急情况!市场上荔枝、龙眼等水果供应太多,严重供过于求,价格跌到2元/斤!
  智囊团回应:马上压缩生产规模,调整产量!
  困境三……
  【解读片段】这堂课的设计比较符合现实生活,学生可参与性较强,课堂上气氛较活跃,而且学生思考讨论能围绕“价格”这一灵敏的市场信号,由学生组成的智囊团积极研究解决对策,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做到以生活背景为突破口,创新课程资源。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一理念,才能真正实现生命的课堂、生活的课堂、快乐的课堂、和谐的课堂,从而还政治课堂以本真,拨开云雾,回归原生态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慧琪.学生——可开发利用的宝贵的教学资源.云南教育,2001.20.
  [2]贾新中.善于把学生作为一种课程资源.中小学管理,2003.1.
  [3]邓祖勇,朱瑛.课堂生成资源.中小学管理,2003.11.
其他文献
摘 要: 依据先辈学者的一些研究成果,本文分析了“文化词语”的不同定义,阐释了词语的文化意义,认为:“文化词语”是指产生在特定社会文化背景下,只有文化意义,没有一般语言意义的词语。  关键词: 文化词语 词语的文化意义 定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跨文化交际学开始受到我国学者的关注,许国璋先生于1982年在《现代外语》上率先发表了有关语言和文化的论文(胡文仲,1999)。而后随着跨文化研究的
新海诚是日本新生代动画作家中的代表人物,他的电影画面细腻唯美,在观众中有非常高的认可度。新海诚动画电影能在众多日本动画电影中脱颖而出的原因,除了其作品精良的制作,更为关键的是新海诚独特的视觉语言特色,他善于从镜头、物象选择、光影效果等方面塑造出有“新海诚风格”的动画电影,给人以至美的视觉享受。《秒速五厘米》(新海诚,2007)作为新海诚的代表作,电影中的人物性格刻画到位,导演通过对镜头、物象、光影
摘 要: 本文解读了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简·爱》。此小说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第一部女权主义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部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本文从“女英雄”式人物——简·爱这个形象的成长历程和她敢于与命运抗争的个性入手展示了其反抗性格萌芽、产生、发展和高潮四个阶段,以揭示主人公独特的人格魅力及其所负载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小说《简·爱》 简·爱 独立人格 成长    一、引言:一部
电影《你好,疯子!》是由饶晓志导演,万茜、周一围、王自健等主演的一部悬疑喜剧。影片改编自同名话剧,讲述了性格迥异,身份悬殊且素不相识的七个人被莫名其妙的关进了一家精神病院里,为了证明自己是正常人,他们使出了浑身解数。然而当院方告诉他们,他们之中只有一个人是精神病人,只要他们能够找出这个人,他们就可以离开医院的时候,这几个人为了能够离开医院又相互之间展开各种争斗与倾轧。他们七个人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
摘 要: 课外阅读原本是中学生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加深巩固课内所学知识的最好途径。但是,无论是网络问卷还是实际访谈,越来越多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并不容乐观,存在许多不足或误区,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本文从调查报告结果入手,分析中学生阅读中出现的问题,从而找出相应的对策——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关键词: 中学生阅读 问题 原因 对策    培根在《论读书》中说:“读史
摘 要: 2009年开始招收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已经完成了一年的学习,但无论是教育部门还是导师都没有针对性地形成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教育模式和规范政策。随着毕业的临近,这些研究生的思想问题比学术型研究生更突出。本文以农科为例,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思想特点进行分析,阐述其思想的苦恼点,找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提出对策。  关键词: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摘 要: 《甜甜的泥土》是苏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它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鉴于它在内容上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注意恰当分析指导,以使学生不仅正确理解文章的主题,而且增强对亲情之爱的感受。作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如何恰当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甜甜的泥土》 文章主题 “后妈” 时代气息    《甜甜的泥土
摘 要: 托尼·莫里森是美国当代著名的黑人女作家,她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不仅体现了丰富的女性主义内涵,而且蕴含着深厚的后殖民主义思想。本文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双重角度对作品进行了审视,剖析了黑人女性在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下主体地位的丧失和女性意识的缺失的原因,旨在呼唤黑人女性找回自我,重塑自我,关爱自我,完善自我。  关键词: 《最蓝的眼睛》 女性主义、自我意识 后殖民主义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摘 要: 高中学生因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少有时间阅读或根本没有认识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对自己的影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要求,有利于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使语文教学回归生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  关键词: 阅读习惯 高中语文教学 培养    “阅读改变人生”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一期调查类访谈节目,包括金庸在内的十位社会名人畅谈了从小养成的阅读习
摘 要: 优秀的动画影片都有着精细的动画制作流程,动画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前期创作、中期制作、后期合成三个阶段。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了国产动画影片《快乐奔跑》的制作。  关键词: 动画影片《快乐奔跑》 前期创作 中期制作 后期合成    动画影片《快乐奔跑》是北京电影学院、无锡广播电视集团、北京梦幻动画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卡酷动画卫视、江阴国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出品的大型动画电影,是中国首部以蔬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