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中职学校中“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究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agile200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培养具有岗位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是中职教育校企合作深化发展的总方向,而对于企业来说,什么样的教育才能适应企业需求,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人才培养模式,到底还存在哪些问题?本文将从各方经验借鉴中,从校企合作深入发展中,就该问题展开探究,并提出建设性对策。
  关键词:中职教育 校企合作 人才培养 问题 对策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围绕学生就业来开展校企合作,并从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环节来强化学生岗位职业能力,提升实践教学与学生就业能力。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中职教育作为以服务为指向、以工作为导向、以市场为方向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如何从校企深化合作中,为社会、为企业提供合格人才。本文将从中职学校校企合作实践中的问题入手,就其制约学生职业能力的原因进行探究,并从重构职业教育发展体系上,从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师资队伍、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真正实现校企共同教育,解决企业用工难题。
  一、当前中职校企合作中的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开展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从校企双方参与中来加强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特别是在教学上,围绕企业岗位需求来优化课程,增强学生的岗位能力。在校企合作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对于学校、企业、学生来说,由于三方利益的不确定性,对于企业来说风险较大,而学校在师资、实训基地建设上投资成本较多,未来人才去向又难以保障,很多企业不愿意参与到人才培养中,即便是在工学结合模式下,企业技术专家的参与性也很有限;二是企业对人才的目标与学校教育方向存在差距,很多校企合作在实施中,由于培养目标的差距而影响学生的就业率,即便是在顶岗实习环节,多数学生难以从岗位能力上完全胜任,在专业知识及技能掌握上不尽人意,生源质量下降,吃苦精神不足,对工作的负责态度不够,直接影响了顶岗实习的稳定性;三是师资队伍在实践教学能力不足,师资结构不均衡。校企合作中学校专业课师资往往理论知识过硬,而实践上欠缺,而企业专业技师在兼职教学中人数较少,未能强化实践教学质量,尽管企业也在培养和引进人才,但对于行业技师精湛、专业能力强的师资毕竟为少数,造成结构不均衡;四是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在深化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岗位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性,专业基础知识比例较大,而岗位技能教学相对较少,造成企业岗位要求与教学内容脱节严重,尽管工学交替模式凸显了实践性,但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学生积极性不高,理论没听懂、实践没学会;五是校企合作管理模式欠规范,尽管校企合作在形式上表现出多样性,但校企合作深度不足,企业追求的是用工质量,而不想参与人才培养,学校是为了促进就业率,对于校企双方在运作管理上的协作交流不重视,很多环节缺乏规范和管理,由此带来的教学盲目性、片面性,反而不利于校企合作的持续性发展。
  二、改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思路
  开展校企合作,重在促进校企双方的深入交流,从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科学规范,并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共同培养、共同推进教学与管理,真正为企业培养出“用得上、留得住”的合格人才。
  (1)对教学规划及教学课程进行共同制定
  校企合作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也不是企业的事,而是双方共同的事。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上,校企双方就合作关系进行签署协议,明确人才培养计划,确保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并对企业生产环境、市场变化、行业发展形势进行预评估,着力从人才培养订单中来优化校企实训基地、师资结构,保障多方共同利益。在教学课程内容上,围绕企业人才需求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学校要从师资上深入企业,了解用工要求,并与企业技师进行商讨,共同制定各课程标准,授课内容及计划。如对职业素质课程、职业能力课程、职业拓宽课程的教学,对专业课程开发中,校企师资要就职业岗位能力进行具体任务设置,明确教学重点,增编工作任务和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等内容。在教学督导工作中,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从督导、检查、指导、评估等环节进行优化,凸显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综合成长。
  (2)教学过程中校企共同组织和推进
  校企合作在教学上要真正实现校企双方的共同参与,特别是在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环节中,围绕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开展“工学交替”教学模式,一方面在校企共建工厂中进行实训,企业委派专业技师参与授课,并就教学内容、教学任务进行完善,凸显企业文化、宗旨的渗透;另一方面从企业顶岗实习环节,学校派遣师资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对学生实习中遇到的问题,与企业进行沟通,随时根据变化调整和优化教学计划,促进学生在企业实习中完成教学任务。如针对学生顶岗实习中情绪不稳定问题,从工作环境、企业约束、工作强度等方面进行协调,保障学生实习效率。
  (3)对于教学质量及评价进行共同考核
  校企合作中的人才培养与考核,要从合作上发挥各自的监督职责,从学校教育、企业实习等环节,注重学生成绩的全面考查,特别是对于学生实习成绩的評价,要求跟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全面详细的记录,并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进行校企共同评价,保障学生胜任岗位职业需要。
  (4)共同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制度
  校企合作的顺序进行,离不开有效的制度约束,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的建立是保障校企合作和谐发展的基石。对于校企双方在合作中应该设置专门管理机构,从职责上进行协作,而校企双方应该从定期检查、督导、评价中进行改进。如定期开展座谈会、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会,加强校企双方的互信与沟通,对于校企合作中的问题进行积极解决。在学生管理上,一方面注重学生思想心理问题的管理,从学生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组织纪律上进行教育;另一方面从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渗透上,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快速适应岗位工作需求。如建立《实习学生安全管理规定》、《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等,从思想上、行为上、职业素质上进行规范,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5)师资结构及师资建设共同组建
  无论是校内知识学习,还是校外工厂实习,师资队伍及结构是提供教学的基础保障。在师资结构优化上,要突出师资的专业性、岗位性和针对性,不仅在课堂上需要凸显岗位职业技能、生产技术要求,还要在企业文化、企业理念上全面融入到教学中。如学校每年要鼓励教师参与到企业岗位培训中,加强对职业岗位的了解;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要到学校参与教学,对相应岗位技能进行教授;每年开展校企师资交流会,共同研究教学内容。
  三、结语
  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需要从教学设施、实习实训环境上进行完善和改进,学校要加大教学设备的投入,从推进校企长期合作上,履行好自身职责,积极为企业提供满意的教学环境;企业在校企合作中,要从岗位职业教育上,从专业技师、行业技术,实训设备、师资交流上发挥优势,借助于校内工厂与校外实习基地资源的整合,发挥各自优势,为中职人才培养提供最先进、最完善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银霞,纪献兵.国内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比较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14).
  [2] 马雪峰,韩加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订单班”全过程管理的研究与实践[J].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04).
  [3] 王新娟.更新理念 改革教学 培养职校生综合能力[J]. 职业. 2012(23).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介绍电能准确计量的重要性,分析影响电能计量准确性的因素,提出提高电能计量准确性的措施。  关键词:电能计量;误差;准确性;措施  1 电能准确计量的重要性  电力资源不仅是重要的生产能源,也是人们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本能源。我国生产力的决速发展和居民当舌条件的不断改善,都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对于电力资源的需求。在这种形势下,电能表的计量准确性对于供需双方都有着重要意义。电能表是电力资源供需双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