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校企合作?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来源 :职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e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我国职业教育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把握机遇,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摆在职教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就加强校企合作、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技能人才 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依靠校内对学生进行的技能培训是不可能培养出高技能人才的。一是目前多数职业院校的实习教学以课题训练为主,结合生产实际的较少,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应企业生产的需要。二是生产中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更新速度很快,学校没有足够的财力和人力来保证实训条件跟上企业更新的速度。
  因此,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把企业的技术、设备、管理制度、文化等成功地嫁接到学校的教育体系中,从而将学生逐步培养成为符合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二、校企合作的实践与体会
  1.健全机构,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1999年,笔者所在学校就成立了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由校企双方负责人和有关专家组成。委员会在学校设立办事机构,制订了委员会章程,提出了校企合作规划、目标和活动方式等,建立了日常信息交流反馈制度。校企双方定期或不定期研究专业设置、专业改造、技能提升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教材编写等涉及技能人才培养的重大问题,通过校企之间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为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提供依据。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确保教师对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方面的了解,学校定期派遣教师到企业进修实习,或聘请企业专家为学校教师举办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等内容的培训,使一线教师的知识得到及时更新,为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打下了师资基础。
  3.加强基础教育,做好校企合作的对接工作
  从教学规律上讲,学生在进入企业实习前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技能,才能通过在企业的实习培训和生产锻炼,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转换成生产技能。中职学校必须意识到这一点。
  笔者学校在新生入校后,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培训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劳动意识、生产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阶段,学校按照企业要求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强化训练,为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做好对接工作。
  4.加强校企合作,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必须从提高办学质量和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角度,充分认识校企合作中学校的基础作用和企业的主体作用。在满足学生技能学习要求的同时,又能为企业加工产品,创造效益,使学生的生产技能在企业生产实践中得到提高,从而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要做好校企合作,首先必须做好学生在学校的基础教育,然后对有合作意向的企业做好调查,要选择一些规模较大、管理规范、技术领先的企业作为合作对象。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在企业进行技能培训时的食宿和安全条件,确保学生在企业的技能培训得以顺利进行。
  三、校企合作成功案例
  为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笔者学校先后与几十家诚信度高、技术含量高的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实现了较高的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和优秀企业入选率,从而使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例如,笔者学校近年来与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第三工程公司的校企合作就是一个成功范例。
  中石油天然气管道三公司是我国大型管道安装和施工企业,是笔者学校的长期合作单位。 2003年,该公司同意接收学校焊工学生40人到公司进行全封闭培训。培训期间,公司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每位学生的培训经费高达3万元。公司还专门从生产一线挑选技能精湛的焊工技师,每人辅导5名学生,对学生的训练情况每周进行一次考核。学校组织相关老师随堂听企业专家讲课,学习专业经验;企业专家也可以听学校老师讲课,借鉴学校老师的授课方法与技巧。这样校企双方在教学方面共同提高,使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最终,参加培训的学生全部通过了河南省技术监督局的技术考核,优秀率超过95%,许多学生在培训期间就被各工程处抢订一空。由于和该公司在焊工专业高技能培训方面的成功合作,使学生在掌握高技能的同时也得到了较为优厚的回报,并促进了学校焊工专业的迅速发展。截至目前,学校已有600多名毕业生在管道三公司工作,并成为企业生产的主力军。
  总之,通过校企合作,使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校企合作为学校和企业带来双赢的局面,学生也因此受益。学生因为掌握先进生产技能而成为企业的生产主力军,同时也为自己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开封市技师学院)
其他文献
本文着重阐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从情感出发。对学生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和身体教育。强调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仅是认知和发展的过程,也是情感认知的过程。通过了解情感与教学的相互
摘要:本文旨在从教务主任的岗位角度出发,围绕“管理”这一影响技工教育成功的关键问题,结合技校工作实际情况和自身教务管理工作经验,对技工教育教务管理工作进行一些有意识的探索,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思路,以期抛砖引玉,共同促进技工教育事业的新发展。  关键词:技工教育教务管理现状及对策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
2014年9月10日,在襄阳技师学院第30个教师节庆祝大会上,新进教师代表扈孟孟上台汇报了自己参加生产实践活动情况,这一个特别的议程引发了大家的兴趣。  今年7月,襄阳技师学院从高校引进了7名应届毕业生。和以往不同的是,来校报到第二天,他们即被安排进了学院实习工厂接受为期半年的生产实践锻炼,成为入职第一课。半年生产实践结束后,他们才能走上讲台,成为真正的教师。在实习工厂里,大学生们一方面要和工人师
摘 要: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用人单位对技能型人才的选用标准发生了变化。技工院校如何进行改革以提高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已成为学校走向成功的关键。教学质量是学校魂之所在,本文结合教学改革实践,分析如何利用情感因素让学生更好地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情感因素 技工教育 教学质量 教学改革实践  一、背景  从2008年起,笔者学校借助世界银行(广东)职教项目的支持,开展以“能力为本位
摘 要:挫折教育是针对学生适应能力差、抗挫折能力低的现象而进行的一种特别教育,让学生受到一定的磨炼,经历挫折甚至失败,从而培养他们坚强的毅力和不怕吃苦、积极进取的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真正掌握本领,具备适应激烈竞争的心理素质。挫折教育既要实现学生对挫折的正确认识,又要提高学生对待和处理挫折的能力,尽可能减少消极影响。同时,还应使学生学得心理防卫机制,提高心理调节能力。  关键词:挫折教育
摘 要:社会的发展要求技校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及写作能力。只有学好语文,才能具备这些能力。因此,语文在技校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尤为重要,本文在论述中强调只有把语文当做课程的主角,才不会影响学生的前途。  关键词:语文课程 技校教育 角色定位  一、语文在社会中的地位  语文是一门极富生命力的学科,在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它不断地与社会其他要素碰撞、融合,从而产生了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