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与苏晓分手之后,郑源迅速认识了另一个苏晓。
这个世界上的名字这么多,重名的当然有,而且她们的姓氏名字一字不差。所以,当听到媒人说这个名字时,郑源迅速想到的是前女友苏晓不甘寂寞跑出来相亲,于是他抱着恶作剧的态度去相了亲,然后就看到了这个大眼睛的苏晓。
两个人约会的地点也颇为奇葩,选在了大盘鸡店。在这个颇有争议的地点两个人的话题也颇有争议,像是两国谈判一样,他们就房子、车子以及以后票子、儿子的问题,进行了友好的协商与洽谈。郑源在有房无车的立场上几乎一败涂地。
苏晓的话软绵绵,却绵里藏针。我妈说,光有房子不行,没有车的男人一般会很小气;我妈说了,婚前的财产要公证;我妈说了,男人可不可靠,就看他能不能跟你一条心地管着钱……
郑源听得头大的同时也心生悲伤,他3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自小跟着做警察的父亲,他却学了一身的坏毛病,打架、喝酒、抽烟。只是每次相亲,他都会装出一副很正经的模样,再加上路边两元店买的镜架,颇有些文艺气质。
于是,前一个苏晓就这样跟他恋爱了,结果是恋爱不到半年,却在一次偶然的围观中发现,打架的人群中揪住一个男人骂骂咧咧要动手的正是素日里衣冠楚楚的郑源,愤然的前苏晓就这样和他正式提出了分手。
郑源没有工作,守着一幢复式的大房子——这是前几年偶然间弄股票弄出来的房子,但房子却缺少一位正式的女主人。
于是,郑源一边小心地吃着大盘鸡,一边听着眼前的新苏晓说着她妈的金科玉律,然后说了一句,你妈的知识面还挺广。
或是心里窝了火,说这句话的声音就有些大,身边吃饭的客人都回过头来看他们两个。
郑源想,看就看吧,这话本来就一语双关,他讨厌眼前这个不时提起自己母亲的女孩,讨厌那些从小就与父母在一起的孩子,这或许是所有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的通病。
他也不例外。
苏晓在他说这话之后,又接了一句,我妈说了,人要有点知识,才能分辨事理。
郑源低头吃着大盘鸡,心里盘算着另一个道理,这样的女孩,一般来说家教不会太差。
二
朋友小车来借钱时,郑源刚刚脱手了一只小股票,手里有一部分现金。
他不是不想借,只是这帮旧时打架喝酒的朋友,他心里明白,借钱不是什么好事,不是拿去赌了就是吃了,他想脱离这帮旧友,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四有新青年。
于是,郑源对在屋里翻东翻西的小车说没有。小车也不含糊,嘿嘿笑着问他,是不是认识新的嫂子了,那天我看到你们吃大盘鸡,那女孩,啧啧。
“啧啧”这两个字在郑源这里不知道如何解释,他把小车推了出去,一边推一边说,以后没事别来找我,好好学个好,别在胡同里像个串子一样惹人烦。
郑源是真心想脱离这帮朋友的,他无数次幻想着自己戴一副眼镜,坐在阳台上,身边有大批的书,然后他在那里奋笔疾书自己的小说,电脑里有很多粉丝,其中就有前女友苏晓,她眼巴巴地把手递到自己跟前,然后说,我后悔了。
可这一切都是幻想。两个小时之后,郑源喝得一塌糊涂,在地摊儿上因为5块钱和老板争执起来,然后掀了桌子,在几个朋友的起哄声中,吃了顿霸王餐。
苏晓来电话的时候,郑源刚刚从睡梦中醒过来,看看窗外的天色,已是金光四射。苏晓在电话里兴奋地说,郑源,在上班吗?
他这才反应过来,这个时间,自己应该是在上班——他告诉过苏晓,自己在一家投资公司做着小白领,并极力做出白领经常为白领工资而苦恼的样子。
于是,他调整了声音,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显得矜持且正常,说,是啊,忙啊,今天的客户比较多,有些投资方向还需要调整,报表还得做。
电话里的苏晓似乎很满意,说,我妈说了,工作态度好的男人,才靠得住。
问完了,两个人在电话里沉默了一下,似乎没话找话,苏晓问了句,哦对了,今天星期几?
郑源答不上来,他没工作,对星期几,真的没有概念。
三
苏晓说过几次,要来郑源的房子里看看。每一次都被郑源推了回去,他告诉苏晓,自己爱花花草草的,房子里有几个书架,放了大小不等的各类书,每天看书养花就是他的乐趣。苏晓就满脸兴奋地说要借他的书看。
只有郑源自己知道,他的房子虽大,可窗台、阳台、露台上,没有一盆花;他房间多,可没有哪个房间里真的会有一本像样的书。这些东西都需要置办的,他不过是一个无业的社会人员,想把自己装扮得书香一点,却无从下手。
秋天的时候,两个人已经接触了近一个月。父亲催过几次,说要看看未过门的儿媳妇。老警察退了休,整天在家里闷着就想找点儿乐子,这乐子里,也包括对未来儿媳妇的审定工作。
郑源更不敢让苏晓到警察老爸那里去,他坚信,苏晓去了,用不了半天就了解他其实是一个无业的社会人员,不仅无业,还打架、喝酒、抽烟,甚至在地摊儿掀别人的摊子。虽然他心不坏,可是心不坏这事,总比不得那些明面儿上的事让人更容易了解和联想。
郑源想,以苏晓的容貌,至少要找一个戴着眼镜的公务员,有着自己的房子和车,晚上能带她吃个西餐,周末能带着她去郊游,在河边在山上,兴奋地吟诵一些小诗,然后把她紧紧地抱在怀里。
这些,他都给不了苏晓,可怕的是,郑源发现自己爱上了苏晓。
这爱不猛烈,也不是一见钟情,而是在相处的过程中,苏晓像一杯温水,让郑源觉得温暖,觉得可亲可信。他泡在这杯温水里,开始提心吊胆地想,什么时候这杯水哗的一下就流走了,他又重新回到了冰冷之中。
苏晓也不急着让郑源去她家里,尽管郑源也做好了未过门的女婿的各种准备,但苏晓不提,他也不敢突然提出来。
那天周末,两人一起去广场,几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在广场的另一侧玩轮滑,不小心碰到了苏晓,郑源拉过苏晓,没想到另一个少年却撞在了他的身上。他无意惹事,但那几个小混混却不依了,拉着他,非要他道歉。
郑源没忍住,三拳两脚,就料理了几个小混混。几个人从地上爬起来,说了句,你等着,有种你等着。
郑源苦笑了一下,转头看苏晓,她吓得发抖。郑源走过去,揽住她的肩,低声说,没事,没事。
没过多久,那边大呼小叫来了六七个人,为首的一个喊着,哪里哪里,敢欺负咱们兄弟,看我不废了他!转眼间,几个人来到了郑源面前,那个大呼小叫的愣了,喊了声,源哥,然后就拍着郑源的肩大笑了。
是小车。
四
郑源有点儿后悔那次的事,因为苏晓已经很久没有来找过他了。于是,郑源拿出了与她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来回忆:她说他的手寒,冬天时要为他做秘制的汤,保证吃完马上见效;她说他的大房子里可以弄一个露台花园,夏天的时候,两个人弄两张原木的秋千相对而坐,再调点有情调的酒;秋天的时候,可以用穿起的树叶做一张颇为艺术的室内画……
郑源有些后悔,他找到媒人,问了苏晓的地址,他这次,要坦白。哪怕是面对百般挑剔的苏晓妈妈,也一定要找回那些想象中的温暖,他觉得,自己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士感慨。
按了门铃,里面清脆的声音,门开着,进来吧。是苏晓。
她瘦了,一个人坐在客厅里,身边放着一个拐杖。她笑着看郑源,说,没想到你能来,摔了腿,就出不去了,幸好小区的邻居好,帮着买买东西。
郑源四顾,问,阿姨呢?
那边长久地不做声。郑源再看苏晓,两行眼泪从她的脸颊那里流下,郑源慌了,不敢再问也不知道下面应该如何。良久,苏晓幽幽地说,我没有妈妈,我不知道我妈妈是谁,可是,我真的想有一个妈妈,那样永远管着我,给最亲爱的女儿出主意的妈妈。
说完,苏晓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
郑源走过去,紧紧抱住她的肩,原来这段爱情竟是由两个渴望所组成,只是,现实无法改变,好在有爱。有这些爱就足以让渴望成真吧,就如同口渴无比时,来一杯冰凉的饮料最好,可真无法实现那些甜美冰凉时,一杯恰到好处的冷开水,也是正好的。
良久,郑源为苏晓擦干眼泪,缓缓地开口,说,让我来给你讲一讲我和小车的故事。
编辑 / 孙鲁宁
(E-mail:[email protected])
与苏晓分手之后,郑源迅速认识了另一个苏晓。
这个世界上的名字这么多,重名的当然有,而且她们的姓氏名字一字不差。所以,当听到媒人说这个名字时,郑源迅速想到的是前女友苏晓不甘寂寞跑出来相亲,于是他抱着恶作剧的态度去相了亲,然后就看到了这个大眼睛的苏晓。
两个人约会的地点也颇为奇葩,选在了大盘鸡店。在这个颇有争议的地点两个人的话题也颇有争议,像是两国谈判一样,他们就房子、车子以及以后票子、儿子的问题,进行了友好的协商与洽谈。郑源在有房无车的立场上几乎一败涂地。
苏晓的话软绵绵,却绵里藏针。我妈说,光有房子不行,没有车的男人一般会很小气;我妈说了,婚前的财产要公证;我妈说了,男人可不可靠,就看他能不能跟你一条心地管着钱……
郑源听得头大的同时也心生悲伤,他3岁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自小跟着做警察的父亲,他却学了一身的坏毛病,打架、喝酒、抽烟。只是每次相亲,他都会装出一副很正经的模样,再加上路边两元店买的镜架,颇有些文艺气质。
于是,前一个苏晓就这样跟他恋爱了,结果是恋爱不到半年,却在一次偶然的围观中发现,打架的人群中揪住一个男人骂骂咧咧要动手的正是素日里衣冠楚楚的郑源,愤然的前苏晓就这样和他正式提出了分手。
郑源没有工作,守着一幢复式的大房子——这是前几年偶然间弄股票弄出来的房子,但房子却缺少一位正式的女主人。
于是,郑源一边小心地吃着大盘鸡,一边听着眼前的新苏晓说着她妈的金科玉律,然后说了一句,你妈的知识面还挺广。
或是心里窝了火,说这句话的声音就有些大,身边吃饭的客人都回过头来看他们两个。
郑源想,看就看吧,这话本来就一语双关,他讨厌眼前这个不时提起自己母亲的女孩,讨厌那些从小就与父母在一起的孩子,这或许是所有在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的通病。
他也不例外。
苏晓在他说这话之后,又接了一句,我妈说了,人要有点知识,才能分辨事理。
郑源低头吃着大盘鸡,心里盘算着另一个道理,这样的女孩,一般来说家教不会太差。
二
朋友小车来借钱时,郑源刚刚脱手了一只小股票,手里有一部分现金。
他不是不想借,只是这帮旧时打架喝酒的朋友,他心里明白,借钱不是什么好事,不是拿去赌了就是吃了,他想脱离这帮旧友,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四有新青年。
于是,郑源对在屋里翻东翻西的小车说没有。小车也不含糊,嘿嘿笑着问他,是不是认识新的嫂子了,那天我看到你们吃大盘鸡,那女孩,啧啧。
“啧啧”这两个字在郑源这里不知道如何解释,他把小车推了出去,一边推一边说,以后没事别来找我,好好学个好,别在胡同里像个串子一样惹人烦。
郑源是真心想脱离这帮朋友的,他无数次幻想着自己戴一副眼镜,坐在阳台上,身边有大批的书,然后他在那里奋笔疾书自己的小说,电脑里有很多粉丝,其中就有前女友苏晓,她眼巴巴地把手递到自己跟前,然后说,我后悔了。
可这一切都是幻想。两个小时之后,郑源喝得一塌糊涂,在地摊儿上因为5块钱和老板争执起来,然后掀了桌子,在几个朋友的起哄声中,吃了顿霸王餐。
苏晓来电话的时候,郑源刚刚从睡梦中醒过来,看看窗外的天色,已是金光四射。苏晓在电话里兴奋地说,郑源,在上班吗?
他这才反应过来,这个时间,自己应该是在上班——他告诉过苏晓,自己在一家投资公司做着小白领,并极力做出白领经常为白领工资而苦恼的样子。
于是,他调整了声音,尽量让自己的声音显得矜持且正常,说,是啊,忙啊,今天的客户比较多,有些投资方向还需要调整,报表还得做。
电话里的苏晓似乎很满意,说,我妈说了,工作态度好的男人,才靠得住。
问完了,两个人在电话里沉默了一下,似乎没话找话,苏晓问了句,哦对了,今天星期几?
郑源答不上来,他没工作,对星期几,真的没有概念。
三
苏晓说过几次,要来郑源的房子里看看。每一次都被郑源推了回去,他告诉苏晓,自己爱花花草草的,房子里有几个书架,放了大小不等的各类书,每天看书养花就是他的乐趣。苏晓就满脸兴奋地说要借他的书看。
只有郑源自己知道,他的房子虽大,可窗台、阳台、露台上,没有一盆花;他房间多,可没有哪个房间里真的会有一本像样的书。这些东西都需要置办的,他不过是一个无业的社会人员,想把自己装扮得书香一点,却无从下手。
秋天的时候,两个人已经接触了近一个月。父亲催过几次,说要看看未过门的儿媳妇。老警察退了休,整天在家里闷着就想找点儿乐子,这乐子里,也包括对未来儿媳妇的审定工作。
郑源更不敢让苏晓到警察老爸那里去,他坚信,苏晓去了,用不了半天就了解他其实是一个无业的社会人员,不仅无业,还打架、喝酒、抽烟,甚至在地摊儿掀别人的摊子。虽然他心不坏,可是心不坏这事,总比不得那些明面儿上的事让人更容易了解和联想。
郑源想,以苏晓的容貌,至少要找一个戴着眼镜的公务员,有着自己的房子和车,晚上能带她吃个西餐,周末能带着她去郊游,在河边在山上,兴奋地吟诵一些小诗,然后把她紧紧地抱在怀里。
这些,他都给不了苏晓,可怕的是,郑源发现自己爱上了苏晓。
这爱不猛烈,也不是一见钟情,而是在相处的过程中,苏晓像一杯温水,让郑源觉得温暖,觉得可亲可信。他泡在这杯温水里,开始提心吊胆地想,什么时候这杯水哗的一下就流走了,他又重新回到了冰冷之中。
苏晓也不急着让郑源去她家里,尽管郑源也做好了未过门的女婿的各种准备,但苏晓不提,他也不敢突然提出来。
那天周末,两人一起去广场,几个十六七岁的少年在广场的另一侧玩轮滑,不小心碰到了苏晓,郑源拉过苏晓,没想到另一个少年却撞在了他的身上。他无意惹事,但那几个小混混却不依了,拉着他,非要他道歉。
郑源没忍住,三拳两脚,就料理了几个小混混。几个人从地上爬起来,说了句,你等着,有种你等着。
郑源苦笑了一下,转头看苏晓,她吓得发抖。郑源走过去,揽住她的肩,低声说,没事,没事。
没过多久,那边大呼小叫来了六七个人,为首的一个喊着,哪里哪里,敢欺负咱们兄弟,看我不废了他!转眼间,几个人来到了郑源面前,那个大呼小叫的愣了,喊了声,源哥,然后就拍着郑源的肩大笑了。
是小车。
四
郑源有点儿后悔那次的事,因为苏晓已经很久没有来找过他了。于是,郑源拿出了与她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来回忆:她说他的手寒,冬天时要为他做秘制的汤,保证吃完马上见效;她说他的大房子里可以弄一个露台花园,夏天的时候,两个人弄两张原木的秋千相对而坐,再调点有情调的酒;秋天的时候,可以用穿起的树叶做一张颇为艺术的室内画……
郑源有些后悔,他找到媒人,问了苏晓的地址,他这次,要坦白。哪怕是面对百般挑剔的苏晓妈妈,也一定要找回那些想象中的温暖,他觉得,自己有点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士感慨。
按了门铃,里面清脆的声音,门开着,进来吧。是苏晓。
她瘦了,一个人坐在客厅里,身边放着一个拐杖。她笑着看郑源,说,没想到你能来,摔了腿,就出不去了,幸好小区的邻居好,帮着买买东西。
郑源四顾,问,阿姨呢?
那边长久地不做声。郑源再看苏晓,两行眼泪从她的脸颊那里流下,郑源慌了,不敢再问也不知道下面应该如何。良久,苏晓幽幽地说,我没有妈妈,我不知道我妈妈是谁,可是,我真的想有一个妈妈,那样永远管着我,给最亲爱的女儿出主意的妈妈。
说完,苏晓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
郑源走过去,紧紧抱住她的肩,原来这段爱情竟是由两个渴望所组成,只是,现实无法改变,好在有爱。有这些爱就足以让渴望成真吧,就如同口渴无比时,来一杯冰凉的饮料最好,可真无法实现那些甜美冰凉时,一杯恰到好处的冷开水,也是正好的。
良久,郑源为苏晓擦干眼泪,缓缓地开口,说,让我来给你讲一讲我和小车的故事。
编辑 / 孙鲁宁
(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