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泛应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快速改变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改变着老师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学设备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新的条件下,如何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综合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各种资源,结合优秀的传统数学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实现优势互补,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条件下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模式,全方位提中学学数学教学质量,就成为中学数学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下面,就信息技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简单看法.
一、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
通过编写、制作、使用课件的实践,惊喜地发现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数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表演舞台".使中学数学教学取得了"效率高、印象深、氛围雅、感受新"的明显的正面效应,尤其是多媒体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演示功能,使得抽象的数学教学直观化可、操作化.许多在以往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教师不易讲清楚的数学难点,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就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
1、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与保持.
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实现图文声像并茂,提供多样的外部刺激,能将教材具体化、形象化,并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教学内容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零与整,虚与实之间实现灵活的相互转化,从而使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情景,交融地再现于教学中,克服了传统教"粉笔 粉笔"的单调模式,达到声、画同步的教学效果.
2、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与把握。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应能使学生对此堂数学课的重点以及难点很好的把握.信息技术教学在某些环节上能更形象生动的展示出优势,使学生对重点及难点的理解更加深刻.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减负提素"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时,为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轨迹是随离心率的"量变"而发生"质变"的,可利用Flash动画展示離心率的变化对曲线形状的改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总结和比较圆锥曲线的异同.
3、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展、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
二、存在的误区和局限性
任何一项技术在使用中既有它本身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便利和进步,同时也存在自身的弊端.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也不例外.采用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诸多优越性:课堂容量大、展示速度快;使数学图形连续化、动态化;使数学直观化、逐渐走向可视化.在教学中,我们尽可充分的加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巨大优势,但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虽有其直观性的一面,但它是一种抽象的思维科学,它研究的量只是一种"思想事物",因而培养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及数学思想方法是不能忽视的。同样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弊端所在,找出方法加以克服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的效率.下面所罗列的仅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1、信息容量过大,节奏快
现代信息技术集文、图、声、画于一体,和数学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形成鲜明对比.因此,有些人认为它能彻底优化课堂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追求表面的新颖、直观而忽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追求二维三维动画功能,课堂成了电脑动画欣赏课,信息节奏快、容量大,学生被太多信息所干扰,感官刺激太多,注意力不易集中,抑制了深层思维活动,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2、放弃传统教学媒体的使用
有人认为课堂教学由于信息技术的出现可以告别黑板、粉笔、实物、标本、图片、挂图、模型等常用的传统教学教具.屏幕遮挡了黑板,画面代替了板书.板书是我们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最通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优秀的板书能较完整、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具有概括性、合理性、持久性、完整性、操作简便等特点.课件板书由于画面经常变动,板书具有短暂性与局部性.学生只能是一种视觉暂留,不能及时地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其结果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正视现代信息技术存在的误区和突破其局限性
多媒体技术所特有的"短、平、快"高效传递信息的功能,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效率低的不足.然而,多媒体技术快节奏、大容量所传递的信息,可能会"一传"不到位,这时可以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所具有的特点"慢品味"、"细咀嚼"地传递信息,让其发挥"二传手"的作用,使知识信息的传递真正落实到位,也可使学生接受知识信息时,不会产生"消化不良"的现象.若企图用形象思维来代替抽象思维,势必会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惰性"和"软骨病".因此,在将信息技术引入到传统教学模式中时要注意技术本身带来的利与弊,根据中学教学的特点和目标要求,选择性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同时注意技术使用的度.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应用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数学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数学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面,就信息技术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简单看法.
一、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
通过编写、制作、使用课件的实践,惊喜地发现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为数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表演舞台".使中学数学教学取得了"效率高、印象深、氛围雅、感受新"的明显的正面效应,尤其是多媒体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演示功能,使得抽象的数学教学直观化可、操作化.许多在以往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教师不易讲清楚的数学难点,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就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
1、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课堂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与保持.
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和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实现图文声像并茂,提供多样的外部刺激,能将教材具体化、形象化,并能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将教学内容在大与小,远与近,快与慢,零与整,虚与实之间实现灵活的相互转化,从而使教学内容涉及到的事物、现象、过程、情景,交融地再现于教学中,克服了传统教"粉笔 粉笔"的单调模式,达到声、画同步的教学效果.
2、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与把握。
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应能使学生对此堂数学课的重点以及难点很好的把握.信息技术教学在某些环节上能更形象生动的展示出优势,使学生对重点及难点的理解更加深刻.对于重难点的巩固练习上的效果非常好,能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娱乐性的分层测验,轻松巩固已学知识,切实激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兴趣,达到"减负提素"的目的.例如,在讲解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时,为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轨迹是随离心率的"量变"而发生"质变"的,可利用Flash动画展示離心率的变化对曲线形状的改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总结和比较圆锥曲线的异同.
3、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展、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
二、存在的误区和局限性
任何一项技术在使用中既有它本身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便利和进步,同时也存在自身的弊端.现代信息教育技术也不例外.采用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具有诸多优越性:课堂容量大、展示速度快;使数学图形连续化、动态化;使数学直观化、逐渐走向可视化.在教学中,我们尽可充分的加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巨大优势,但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学虽有其直观性的一面,但它是一种抽象的思维科学,它研究的量只是一种"思想事物",因而培养想象力、抽象思维能力及数学思想方法是不能忽视的。同样我们也不能忽视其弊端所在,找出方法加以克服才能真正地提高课堂的效率.下面所罗列的仅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1、信息容量过大,节奏快
现代信息技术集文、图、声、画于一体,和数学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形成鲜明对比.因此,有些人认为它能彻底优化课堂教学,在具体的教学中,追求表面的新颖、直观而忽视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追求二维三维动画功能,课堂成了电脑动画欣赏课,信息节奏快、容量大,学生被太多信息所干扰,感官刺激太多,注意力不易集中,抑制了深层思维活动,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
2、放弃传统教学媒体的使用
有人认为课堂教学由于信息技术的出现可以告别黑板、粉笔、实物、标本、图片、挂图、模型等常用的传统教学教具.屏幕遮挡了黑板,画面代替了板书.板书是我们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最通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优秀的板书能较完整、科学地展示知识的发生、形成过程.具有概括性、合理性、持久性、完整性、操作简便等特点.课件板书由于画面经常变动,板书具有短暂性与局部性.学生只能是一种视觉暂留,不能及时地把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知识,其结果不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正视现代信息技术存在的误区和突破其局限性
多媒体技术所特有的"短、平、快"高效传递信息的功能,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效率低的不足.然而,多媒体技术快节奏、大容量所传递的信息,可能会"一传"不到位,这时可以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所具有的特点"慢品味"、"细咀嚼"地传递信息,让其发挥"二传手"的作用,使知识信息的传递真正落实到位,也可使学生接受知识信息时,不会产生"消化不良"的现象.若企图用形象思维来代替抽象思维,势必会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惰性"和"软骨病".因此,在将信息技术引入到传统教学模式中时要注意技术本身带来的利与弊,根据中学教学的特点和目标要求,选择性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同时注意技术使用的度.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应用整合,改变了我们传统的数学教育思想与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数学课程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数学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世纪学校数学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将复杂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同学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