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SCZ17剖面黑碳记录的16~12ka火灾历史及其驱动因素探究

来源 :第四纪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gg04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新疆深390 cm的 SCZ17黄土剖面的黑碳(BC)记录以及总有机碳含量(TOC)和磁化率结果,并与巴里坤湖孢粉记录的温度数据对比,重建了该区末次冰消期(16~12 ka,对应剖面深度 202~274 cm)的火灾历史并探讨了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在末次冰消期期间黑碳通量与TOC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均呈上升趋势,说明随着植被量的增加,生物质燃烧活动增加;2)BC通量与湿度和温度数据的 EEMD结果显示:①在13~16 ka期间,剖面的黑碳通量指示的区域生物质燃烧变化与温度变化存在着近乎同步的关系,而在 12~13 ka期间可能由于湿度的影响二者的同步关系不太明确;②xfd%所指示的湿度变化和黑碳通量的对比结果显示,湿度峰值/谷值分别对应着黑碳通量的谷值/峰值,即当气候湿润时,火灾活动频率低;气候干旱时,火灾活动频率高.因此,认为研究区火灾活动倾向于发生在暖干的气候条件下,且可燃生物量可能控制着区域火灾变化的长期趋势,而由温度和湿度变化所造成的火灾活动的次一级波动叠加在这一长期趋势上.
其他文献
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处黄土与沙漠的过渡地区,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中受中纬西风与东亚季风环流的交替控制,曾发生大范围的沙漠进退,是黄土高原重要的潜在物源区.恢复该区地质历史时
近年来,电子技术发展极其迅速,人们越来越离不开方便携带的电子设备,手机、MP4、笔记本电脑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装备。随着这些电子设备功能的不断增多,便携式电子
兰新高铁是我国第一条途径高寒、高原、风沙戈壁等地区的高速铁路,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其沿线需穿越五大强风区,强风挟带的沙粒与高速行驶的动车具有非常大的相对速度,造成绝
下川遗址流水腰地点(35°23′13″N,111°58′46″E)位于山西省垣曲县历山镇文堂村东北约1500 m处,海拔1554.9 m,发掘面积为12 m2,其中上文化层的年代约为17 cal.ka B.P.,石
秦岭南麓汉江流域上游地区分布着厚达二、三十米的黄土堆积,与秦岭以北地区黄土相比差异明显.汉江流域黄土中的钙结核分布十分广泛,钙结核内壁附着纯净致密的碳酸盐晶体,而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