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课堂中的情感教学法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t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学认为,人的任何认知活动都是在情感的驱动影响下进行的。情感是构成人的活动动机之一。而情感的表现具有两极性,即:肯定与否定、积极与消极。肯定积极的情感对发挥机体的潜能,提高学习和劳动效率起着积极推动作用。而否定消极的情感则抑制人的潜能发挥,降低工作学习效率。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变化,积极引导,使学生的情感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从而使学生情绪高涨地上好体育课。
  
  一、 运用美的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
  
  体育运动的本身就是一种美。矫健的形体、娴熟的技艺、漂亮的动作、优美的造型,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体育教学是体育运动的基础教育,教师的一切活动就是要创造美,让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1)美化教学环境。一堂课首先给学生直觉感知的是场地器材的布局,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应根据课的内容和目的要求,精心布置场地器材,美化教学环境,渲染教学氛围。做到场地整洁、设计美观、粉线清晰,器材布局科学合理、摆放井然有序,让学生一进入操场,便有一种心情愉悦、轻松愉快的美感。
  (2)规范化语言动作。讲解示范是使学生建立正确动作概念的向导,教师讲解的语言、示范的动作直接影响学生对正确技术掌握的效果。因此,教师的讲解应简明扼要、条理清晰、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使教学语言富有针对性、趣味性、教育性和幽默感;示范动作力求准确熟练,协调优美,舒展大方,使学生从抽象的概念中感知所学动作结构和要领,建立完整的直观形象,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3)优化教学形式。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应讲究美的形式,并根据不同的教材和内容有所选择,充分利用美感提高练习的情趣和练习效果。例如准备活动时老是采用徒手操练习,学生就会觉得枯燥无味,练习效果就会明显降低。可以适当运用游戏或引进音乐,诱导学生去领略音乐旋律中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从而使学生在寓教于乐中产生美感,提高练习效果。
  
  二、 根据年龄的特征,激发学生的情感
  
  所谓年龄特征,是个体在发展的某一年龄阶段生理、心理上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因此,在确定课的内容、目的、运动量、运动组织形式时,必须考虑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
  (1)青少年活泼好动、充满朝气,特别喜欢在活动中开展竞赛,以显示自己的力量,并且有集群的倾向。因此,课的内容过于简单、运动量太小,就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激发不起愉快的情绪,不利于技能的提高和意志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产生松懈情绪。但运动量过大或组织形式不当,又会对学生的健康起不良影响,学生会丧失信心,畏难退却,这样会降低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2)青少年热爱英雄,崇拜英雄,喜欢在活动中向英雄学习。所以,教师在选择教材时,除了根据学校的场地和当时气候外,要尽可能结合当前的社会背景进行。如尽可能将教材内容同有我国运动员参与的国际大赛相联系,可以组织学生观看比赛实况,利用健儿们娴熟的技术和顽强的拼搏作风,激励学生为树立起振兴中华、为国争光而努力学习的雄心壮志。
  (3)迷恋一时的兴趣,追求个人爱好,忽略综合素质的提高。例如中学生偏爱球类运动,但是,他们却都想使自己的身体长得健美结实。因此,根据青少年的这一生理心理特点,加强体育锻炼目的性的教育,强调全面发展身体的意义,鼓舞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去学习教材的其他内容。
  
  三、 运用爱的力量,激发学生的情感
  
  在教学这一双边活动中,学生的情绪变化,受到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的影响。教师的爱可以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并能激发学生的潜藏的力量。反之,会使他们分散精力,削弱智力,变得消极、懒散。另外,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这是调动情感的前提。青少年都有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和渴望独立的愿望,但是有时却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能力,遇到困难容易灰心丧气。因此,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对待基础差的学生力求不简单粗暴,不急于求成,做到既耐心教育,又能严格要求,既热情帮助,又讲究方式方法。这样,原来不爱运动、怕苦怕累的部分学生的学习情感就会被调动起来,使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
  实践证明,在体育教学中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多渠道、全方位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安龙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设计一种基于综合鉴别函数(SDF)的比例不变相关识别滤波器,将频域中被SDF调制的相关输出函数进行复数形式的四元量化(QFCQ),并采用叠代算法调整SDF的系数,使输出的相关峰尖锐
介绍了IPv6产生的原因,分析IPv4过渡到IPv6网络的方法,并提出一套适合普通Internet网络用户的IPv6/IPv4兼容的试验网络构架.
所谓的“有效教学”是指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获取较大容量的真正理性的有效知识,同时,充分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所以,提高教学有效性是促进发展、减轻负担、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具体表现。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如何突出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这是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要真正实现它的功能,必须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取代传统的、过时的教学模式,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目的探讨县级基层医院23G微创玻璃体切除手术患者的规范化护理方案及要点。方法选取2017年1月~12月在我院行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61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术前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向小康迈进,许多人纷纷外出打工,其中大部分是学生家长,而他们的子女却成了当今教育的难题——留守儿童。本文就留守儿童的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
初中英语新教材集情景、游戏、歌曲等多种形式于一体,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把这种兴趣引导并运用于课堂实践中,已成为英语教学中的主攻方向。  一、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拥有学习的愉悦心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打开教与学的良好局面的关键。学生喜欢、尊敬某个老师,也就可能喜欢他所教的学科,这样就更有利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