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ulong1988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数学教师除了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的不是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是从中形成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可以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数学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培养学生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研究了培养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95-624X(2020)06-0079-02
  引 言
  目前,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过于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结果,而忽视了问题本身的价值。培养小学生的解题能力,应从整体的动态全过程着手,讲究的是解题思维,而大部分教师注重的却是单一问题的讲解,以解题算法为主,忽视了算法由来的重要性。这种角度偏差的能力培养方式十分低效。教师培养的方式决定了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如若教师始终采取静态培养方式,学生只学会了套算法,无法掌握真正的解题方法。此外,教师衡量学生解题能力的方式过于片面,评价体系过于单一。很多教师以成绩为标准,他们认为学生数学成绩提高了,解题能力就提高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一、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数学课堂提问氛围不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保持良好的互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学生则需要回答教师的问题,这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时存在较多不足。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只表扬回答正确的学生,学生若回答错误,很多时候得不到教师的回应,甚至会受到教师的批评,这样会严重打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导致学生对解决数学问题存在畏惧心理。久而久之,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难度就会增大。另外,部分数学教师在课堂上的控制欲过强,他们没有给予学生较多的时间进行思考与质疑,学生不敢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这也影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十分不利[1]。
  2.教学方式单一,导致学生产生固定思维
  在如今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很多教师喜欢给出固定的解题套路,让学生“套着”做题,改了题目条件后继续给出新的“套路”,这种方式虽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解题效率,但弊大于利。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快速解题,但学生学会的永远都是“一道题”。从长远上看,其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众所周知,人容易形成思维定式,教师如果长久使用这种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固定思维,学生看到数学题目后,只会“套”,而不会思考,若题目稍有变动,他们就会束手无策。由此可见,模型式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2]。
  二、培养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策略
  1.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
  解题是一个枯燥的过程,数学教师需要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调动学生解题的积极性,如此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创设生活情境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手段。
  如何合理地创设生活情境?可大体分为两点。其一,在教学前,教师可以结合下节课的知识点寻找生活素材,以家庭、学校、社会(学生经历的事)为主,生活小事都可以作为解题的情境。其二,挖掘教材中的情境,做到举一反三。以“小数除法的解决问题”这部分内容为例。教材内容是小强的妈妈分装香油的情境,教师可以根据这一内容创设更多的生活情境,如“100块可以买几瓶酱油”“50本书有多重”等,生活实例要紧贴主题,强化学生对“进一法”和“去尾法”的理解。总而言之,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可以调动学生的解题热情,使他们更容易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生活情境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让学生在解题的過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3]。
  2.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良好的课堂氛围可让教学事半功倍。首先,教师应主动与学生交朋友,师友关系可以让学生放下芥蒂,如此学生才能勇于提出问题。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学习,更易于发散思维。其次,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于不断发现问题、不断追求真理。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踊跃发言,表述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对有新思维的学生进行表扬,逐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部分内容为例,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如一部分学生会认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与长方形的算法相同,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给予肯定,不论对错都要鼓励他们不断发现问题。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印证先前提出的问题,从而得到答案。最后,教师的评价不应以对错为标准,而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进行综合评定。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提问积极地进行反馈,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小主人。所谓“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如果学生没有疑问,教师不能批评学生,而应引导他们进行深入思考,因此,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应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3.实行一题多解,开拓学生的思维
  部分学生认为,数学学科较为枯燥、深奥,但实际上,数学学科有其独特的魅力,学生可以运用不同的数学方法解决数学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格外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与思维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选择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掌握同一数学问题的不同解法,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变得开阔、灵活[4]。   例如,下面这道应用题:“某道路工程施工队准备要建设一条全长为1800米的公路,已知条件是该施工队在前3天已经将整条公路全长的25%修建完毕,那么请同学们计算出该施工队修完整条公路还需要幾天?”事实上,这是一道十分典型的一题多解题目,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解法,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多种解法进行计算。
  学生常见答案如下:
  (1)[1800×(1-25%)]÷(1800×25%÷3)
  (2)(1800-1800×25%)÷(1800×25%÷3)
  (3)3×[1800÷(1800×25%)]-3
  4.让学生养成检验答案的好习惯
  判断学生是否正确地解答数学问题的标准是学生最终的答案,学生若是因为马虎、审题错误等原因导致计算结果错误,就无法真正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可以说在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检验答案非常重要。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让学生养成检验答案的好习惯,让学生对检验答案引起重视。
  检验答案最有效的办法是代入法,也就是说学生需要将自己计算得出的最终结果当作已知条件,然后将其代入题目中进行验证,若是得出的结果与题意相符,那么学生的计算结果就是正确的。同时,学生也可以使用反证法,可以从反面检验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5]。
  例如,下面这道应用题:“A物流集团对于物品的运输费用有明确的规定,该集团运输1个盘子的费用为0.50元,若是该集团的工作人员在盘子运输的途中导致盘子破碎,那么该集团会赔付2元。假设该物流集团总共运输300只盘子,而他们收取的运费为145元,那么请问该物流集团在运输的过程中会导致多少个盘子损坏?”学生的解题过程如下:(0.50×300-145)÷(0.50+2.00)=2(个)。遇到类似题目,教师首先要强化学生检验答案的意识,其次教会学生检验答案的方法。如果运输过程中损坏了2个碗,那么就会损失2×(2+0.50)=5元,而正常情况下企业应收到300×0.50=150元,所以企业实际收到运费为150-5=145元,符合题目要求,原解题思路及答案正确。
  结 语
  小学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需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实行一题多解,开拓学生的思维,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提出疑问,从而使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也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及自信心的提升。
  [参考文献]
  朱阳金.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12):110-111.
  魏雪峰,崔光佐.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分析、模拟及其教学启示——以“异分母相加”问题为例[J].电化教育研究,2013(11):135-139.
  李国义.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认知分析、模拟及其教学启示——以“异分母相加”问题为例[J].才智,2017(11):65.
  陈成森,咸金玲.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05):68.
  孙临美.小学生的数学问题提出与问题解决——以良构问题和劣构问题为视点[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04):31-36.
  作者简介:王助(1977.10—),男,广西德保人,专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
其他文献
网络信息技术将原有社会的信息占用、交往模式打破,继而促进了新型公共交往形式的产生。其中,微信朋友圈借助移动终端——手机的迅速普及,通过对线上线下人际传播的深刻影响,
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真正来临的时代,智慧物业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兴力量。当前,许多物业服务企业已经把智慧物业建设作为解决行业痛点、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式发展的重大
直埋供热管道是热力管道敷设最好的方式,以热损失小,防水防腐性能好,节约投资,施工周期短。因此管道直埋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外广泛应用。在哈尔滨及北方地区,一次热媒采用高温
基于退耕还林区农户的利益,提出区域空间生态补偿额分配方法,以期为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在分配的定性分析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经济和操作可行性,以一系列定性因素作为约束条
为查找近年来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共性技术原因,分析了2013—2016年国内较大以上瓦斯爆炸事故统计数据和同类事故发生的风险。发现乡镇煤矿、采空区(密闭区)和采煤工作面、西南
摘 要:物理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其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初中物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概念性,将微课运用于物理教学中,不仅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还能够将抽象枯燥的知识生动形象化,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文章基于“互联网+”的背景,就微课资源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的运用展开探究。  关键词:微课;初中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
当前,福建省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时期,与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矛盾冲突日益显露,劳动关系领域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如何营造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