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信取号”“网上预审”“中介超市”“村淘站代办”“零跑工作队”…… 今年以来,宁波市奉化区运用“互联网+政务”思维,加快推进审批信息和办事渠道网络集成,努力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力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地见效。截至目前,该区已公布1867项“最多跑一次”行政权力事项,占总数的86.7%,提前实现省政府提出的年内覆盖80%的目标,其中“网上申报+预审+窗口核准+取件”的事项超过三分之一。
聚焦“跑前咨询” 让群众办事“明白跑”
近期,奉化一批公交候车亭广告牌和社区灯箱广告牌换上了一抹清新的湖蓝,上面印有多种有关行政审批服务的咨询方式。原来,该区编委办以方便群众办事、提高群众知晓度为导向,初期铺开了112块公交候车亭广告牌和52个社区灯箱广告牌,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和“跑前咨询”渠道的宣传。
多渠道的在线咨询服务,让群众查查问问更便捷。群众不仅可以通过拨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区行政审批中心咨询电话进行咨询,还可以通过访问省政务服务网及其APP、区行政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实时查询所办事项的申报条件、材料、流程、时限等信息,网上查询事项从改革前的413项增至1000项。同时,办事大厅设置自动查询机,可实时查询办件进度。
“排长队”“人挤人”是以前行政审批大厅热门窗口的“常态”,如今已成为往事。现在办事群众不仅可以现场取号,还可以通过微信进行预约取号。微信取号数据与大厅取号机同步,并可实时了解相关窗口的排队人数,大大缩短了现场等候时间,方便群众合理安排出行。当前,区行政服务中心日均办结事项超过5000件,却很少见到窗口前排长队。
聚焦“网上办理” 让群众办事“快速跑”
前不久,奉化华东广告装潢设计有限公司的李先生申请临时占用城市道路审批事项,他通过手机在预审批平台提交申办材料。窗口人员在线核验后,将信息反馈给勘查人员,便为该公司办结了申请事项。“由原先的‘跑三次’变为‘不用跑’,由原先的两个工作日变为即办。”对于手机办理带来的便利,李先生十分满意。
自从该区行政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开设“预审批”平台后,可进行预审批的事项已达268项,办事群众通过手机端就能提交申办材料,审批部门实时后台审核,并给予建议提醒;办事群众根据相关建议,补齐填准申办材料,避免了因材料不全、填写不对而导致的“来回跑”。
中介机构垄断、选择余地小、审查评估速度慢一直是前置环节审批的弊病,也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自从建立网上中介超市后,每一类事项均有两家以上中介机构,有效破除了中介服务垄断。目前,该区已将评估、检测等9类40家涉审批中介机构统一纳入网上“中介超市”,中介机构全部服务事项都实现了网上受理、网上办结。如施工图审查事项,依托“互联网+图审”,已实现了“一次都不跑”的目标,降低了建设单位晒图、清点、打包、物流运输等一系列成本。
“以往,‘环境影响登记备案’‘个体户名称变更核准’等事项,至少要跑一次、两次甚至更多,如今可全程网上办理,实现‘零跑腿’。”区行政审批中心分管负责人翟羽佳介绍说。自从构建了网上审批平台,群众只需要在线提交,审批部门后台审批,最后快递送达。目前,该区“全程网上申办+快递送达”的行政服务事项已近60项。
与此同时,该区人社系统将社保、医保、人才服务等业务数据与宁波大市合并,实现了与省人社一体化经办平台的连接和与省政务服务网统一受理平台的对接,群众只要通过人社APP和医保通APP,就可以查询和办理相关业务。同时,该区还推出行政审批移动APP,在微信公众号现有功能基础上,增加审批数据统计分析、服务质量评估等模板,进一步整合各部门数据信息,进一步集成在线查询、预约、取号、审批、评估等功能,拓宽全流程网上办理途径。
聚焦“帮办代办” 让群众办事“轻松跑”
奉化区江口街道的兴达螺钉厂厂房需要异地重建,企业负责人马经理得知街道能提供帮办服务,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进行了申请。事情办好后,马先生赞许地说:“帮办人员不到1个月就完成了所有证照的办理,不仅不用自己出力,而且办理时间还缩短了近1个月。”
目前,奉化的帮办体系已初具规模,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帮办中心,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便民服站设置了专门帮办员,构建了区、镇、村三级联动帮办机制,共配备帮办员57名,全程提供代办服务。
针对偏远农村地区群众办事难的情况,该区市场监管部门试点基层站所“店小二”工作室+“零跑”工作队模式。“店小二”工作室通过专线电话和QQ服务专号,对办事群众的各类咨询事项进行解答,并提供预审批及预约服务;基层站所的“零跑”工作队根据群众预约,在群众家门口直接办理相关业务。今年上半年,大堰镇尉先生的农副产品店正式开门营业,“零跑”工作队上门采集身份证、场地证明等信息,实地审核经营场所。经过10多分钟的等待后,尉先生就拿到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原以为至少要个把月才能拿到证照,会错过春季旅游旺季,没想到预约不到一周就上门来办了。”尉先生感慨地说,“少跑了60多公里的山路,真是服务到家啊。”
依托遍布全区的农村淘宝服务站和银行网点设立代办点,为办事群众提供咨询、代办等服务,奉化区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偏远农村。目前,全区已拟定10家农村淘宝店及建设、农业等7家银行41个服務网点作为电子营业执照代办点。下一步,还将推广至全区79家村淘宝服务站和大部分银行网点,届时群众办理证照更为便捷。
聚焦“网络评估” 让群众办事“满意跑”
今年前三季度,奉化区共收到办事群众各类咨询建议900多条,答复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
构建网上实时互动评估机制后,政府部门将审批办理相关政策、事项变更等信息及时通过网络发布,安排专人对群众网上咨询、网上投诉、网上建议等进行实时答复,并将网上群众评议纳入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和个人评先评优的依据,实现政府与群众的良性互动。
为改变过去审批绩效人工评估的传统模式,奉化区依据行政审批和电子监管系统实施网上动态考核,将42个部门的审批事项办理全部纳入行政审批电子监察范围,开展线上办件实时监察、季度评估。除动态的办件到时提醒、延时通报外,还每月委托电信114随机抽取100个办事主体,进行满意度回访,每季度开展行政审批绩效评估,排名情况在《奉化日报》上进行公布,倒逼部门提升服务效能。如2017年第二季度各审批部门的绩效评估排位中,优秀等次21家、良好13家、合格1家、未发生审批业务的6家。
此外,奉化区还构建了多部门多元化的数据共享机制,将各部门审批数据集中到数据分析应用平台进行综合分析后,编印《行政审批数据分析专报》,提供民生、投资、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分析报告,供决策参考。如通过对二手房交易数据的分析,研判房地产形势转向,为区委、区政府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作者单位:奉化区编委办)
责任编辑:谢 霞
聚焦“跑前咨询” 让群众办事“明白跑”
近期,奉化一批公交候车亭广告牌和社区灯箱广告牌换上了一抹清新的湖蓝,上面印有多种有关行政审批服务的咨询方式。原来,该区编委办以方便群众办事、提高群众知晓度为导向,初期铺开了112块公交候车亭广告牌和52个社区灯箱广告牌,积极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理念和“跑前咨询”渠道的宣传。
多渠道的在线咨询服务,让群众查查问问更便捷。群众不仅可以通过拨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区行政审批中心咨询电话进行咨询,还可以通过访问省政务服务网及其APP、区行政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实时查询所办事项的申报条件、材料、流程、时限等信息,网上查询事项从改革前的413项增至1000项。同时,办事大厅设置自动查询机,可实时查询办件进度。
“排长队”“人挤人”是以前行政审批大厅热门窗口的“常态”,如今已成为往事。现在办事群众不仅可以现场取号,还可以通过微信进行预约取号。微信取号数据与大厅取号机同步,并可实时了解相关窗口的排队人数,大大缩短了现场等候时间,方便群众合理安排出行。当前,区行政服务中心日均办结事项超过5000件,却很少见到窗口前排长队。
聚焦“网上办理” 让群众办事“快速跑”
前不久,奉化华东广告装潢设计有限公司的李先生申请临时占用城市道路审批事项,他通过手机在预审批平台提交申办材料。窗口人员在线核验后,将信息反馈给勘查人员,便为该公司办结了申请事项。“由原先的‘跑三次’变为‘不用跑’,由原先的两个工作日变为即办。”对于手机办理带来的便利,李先生十分满意。
自从该区行政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开设“预审批”平台后,可进行预审批的事项已达268项,办事群众通过手机端就能提交申办材料,审批部门实时后台审核,并给予建议提醒;办事群众根据相关建议,补齐填准申办材料,避免了因材料不全、填写不对而导致的“来回跑”。
中介机构垄断、选择余地小、审查评估速度慢一直是前置环节审批的弊病,也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自从建立网上中介超市后,每一类事项均有两家以上中介机构,有效破除了中介服务垄断。目前,该区已将评估、检测等9类40家涉审批中介机构统一纳入网上“中介超市”,中介机构全部服务事项都实现了网上受理、网上办结。如施工图审查事项,依托“互联网+图审”,已实现了“一次都不跑”的目标,降低了建设单位晒图、清点、打包、物流运输等一系列成本。
“以往,‘环境影响登记备案’‘个体户名称变更核准’等事项,至少要跑一次、两次甚至更多,如今可全程网上办理,实现‘零跑腿’。”区行政审批中心分管负责人翟羽佳介绍说。自从构建了网上审批平台,群众只需要在线提交,审批部门后台审批,最后快递送达。目前,该区“全程网上申办+快递送达”的行政服务事项已近60项。
与此同时,该区人社系统将社保、医保、人才服务等业务数据与宁波大市合并,实现了与省人社一体化经办平台的连接和与省政务服务网统一受理平台的对接,群众只要通过人社APP和医保通APP,就可以查询和办理相关业务。同时,该区还推出行政审批移动APP,在微信公众号现有功能基础上,增加审批数据统计分析、服务质量评估等模板,进一步整合各部门数据信息,进一步集成在线查询、预约、取号、审批、评估等功能,拓宽全流程网上办理途径。
聚焦“帮办代办” 让群众办事“轻松跑”
奉化区江口街道的兴达螺钉厂厂房需要异地重建,企业负责人马经理得知街道能提供帮办服务,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进行了申请。事情办好后,马先生赞许地说:“帮办人员不到1个月就完成了所有证照的办理,不仅不用自己出力,而且办理时间还缩短了近1个月。”
目前,奉化的帮办体系已初具规模,行政服务中心设立了帮办中心,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村便民服站设置了专门帮办员,构建了区、镇、村三级联动帮办机制,共配备帮办员57名,全程提供代办服务。
针对偏远农村地区群众办事难的情况,该区市场监管部门试点基层站所“店小二”工作室+“零跑”工作队模式。“店小二”工作室通过专线电话和QQ服务专号,对办事群众的各类咨询事项进行解答,并提供预审批及预约服务;基层站所的“零跑”工作队根据群众预约,在群众家门口直接办理相关业务。今年上半年,大堰镇尉先生的农副产品店正式开门营业,“零跑”工作队上门采集身份证、场地证明等信息,实地审核经营场所。经过10多分钟的等待后,尉先生就拿到了食品经营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原以为至少要个把月才能拿到证照,会错过春季旅游旺季,没想到预约不到一周就上门来办了。”尉先生感慨地说,“少跑了60多公里的山路,真是服务到家啊。”
依托遍布全区的农村淘宝服务站和银行网点设立代办点,为办事群众提供咨询、代办等服务,奉化区将服务触角延伸至偏远农村。目前,全区已拟定10家农村淘宝店及建设、农业等7家银行41个服務网点作为电子营业执照代办点。下一步,还将推广至全区79家村淘宝服务站和大部分银行网点,届时群众办理证照更为便捷。
聚焦“网络评估” 让群众办事“满意跑”
今年前三季度,奉化区共收到办事群众各类咨询建议900多条,答复率和满意率均达到100%。
构建网上实时互动评估机制后,政府部门将审批办理相关政策、事项变更等信息及时通过网络发布,安排专人对群众网上咨询、网上投诉、网上建议等进行实时答复,并将网上群众评议纳入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和个人评先评优的依据,实现政府与群众的良性互动。
为改变过去审批绩效人工评估的传统模式,奉化区依据行政审批和电子监管系统实施网上动态考核,将42个部门的审批事项办理全部纳入行政审批电子监察范围,开展线上办件实时监察、季度评估。除动态的办件到时提醒、延时通报外,还每月委托电信114随机抽取100个办事主体,进行满意度回访,每季度开展行政审批绩效评估,排名情况在《奉化日报》上进行公布,倒逼部门提升服务效能。如2017年第二季度各审批部门的绩效评估排位中,优秀等次21家、良好13家、合格1家、未发生审批业务的6家。
此外,奉化区还构建了多部门多元化的数据共享机制,将各部门审批数据集中到数据分析应用平台进行综合分析后,编印《行政审批数据分析专报》,提供民生、投资、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分析报告,供决策参考。如通过对二手房交易数据的分析,研判房地产形势转向,为区委、区政府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作者单位:奉化区编委办)
责任编辑:谢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