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苗族传统村落空间结构识别及影响机制

来源 :经济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苗族传统村落是地域文化、民族团结和利益关系的重要载体,系统研究其空间分布对保护传统村落、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核密度分析、网格维分析、空间相关分析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苗族传统村落的空间结构进行科学识别,并探寻其影响机制.结果显示:①贵州省苗族传统村落空间分布上呈集聚特征,空间分异显著;核密度最大值为雷凯台区域,呈倾斜“T”字形坐落特征.②苗族传统村落为无标度区,具有明显的分形结构特征.自组织演化中围绕清水江和都柳江等地带展开,分形结构十分复杂.③苗族传统村落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呈以东南为热点区、东北—西南为冷点区的分布格局.④苗族传统村落集中分布在海拔500~1 000 m、地形起伏度30~70 m、坡度5°~15°、清水江与都柳江以及交通闭塞等地带;自然地理环境对苗族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格局起着基础性作用,苗族文化和苗族人口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闭塞的交通条件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其他文献
拥有多产地的农业企业在参与市场竞争时,更倾向于使用企业品牌,而很少使用(少用)甚至完全不使用(弃用)地理标志,这一现象是地理标志品牌建设者所不愿意看到的.文章通过两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