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培育牛黄对人冠状病毒肺炎湿毒疫模型的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药物警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w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体外培育牛黄对人冠状病毒肺炎湿热疫毒袭肺证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通过体外培育牛黄(0.128、0.064、0.032 g/kg)对小鼠肺指数和肺指数抑制率、肺组织病毒载量、肺组织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白细胞分化抗原(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14),氧化应激因子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下丘脑环磷酸腺苷(cAMP)及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E2含量、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影响评价药物对模型的治疗作用.结果 人冠状病毒肺炎湿热疫毒袭肺证小鼠病证结合模型小鼠体重减轻,摄食及饮水量下降明显,扎堆不动,反应迟缓,皮毛干枯不泽,大便粘腻,小便量少色黄,体外培育牛黄可明显改善模型小鼠上述状态.体外培育牛黄可降低模型小鼠肺指数;明显降低模型小鼠肺组织病毒核酸表达量;显著降低模型小鼠肺组织炎性因子C D14、M DA含量,显著升高SOD含量;显著降低模型小鼠cAMP含量,对PGE2含量无显著变化;显著升高模型小鼠CD4+T细胞、CD8+T细胞的百分比.结论 体外培育牛黄对人冠状病毒肺炎湿热疫毒袭肺证小鼠病证结合模型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可通过降低模型小鼠肺指数、调节下丘脑CAMP及PGE2的含量、调节免疫机能和抑制炎性因子释放等作用环节进行治疗,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介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简称“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在统一审评尺度方面进行的实践和探索,供相关人士参考.方法 分析现行体系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介绍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在医疗器械安全性方面进行尺度统一的案例.结果 器械技术审评中心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在统一审评尺度上进行了许多有益地探索.结论 尺度统一是确保审评稳定和可重复的重要基础,通过制度的完善可有效促进审评尺度统一.
长期以来中药安全性认知和研究主要拘泥于药物本身的固有毒性,然而针对近年来相继报道的传统无毒中药安全性事件,仅依靠固有毒性/直接毒性的评价往往难以做出科学的解释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本文结合现有中药毒性认知理论及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出基于间接毒性认知的中药安全性风险防控策略,重点阐释了间接毒性与固有毒性或免疫原性的区别,提出其发生多与机体状态、原患疾病等因素密切相关,并基于间接毒性认知,探讨如何科学评价和防控中药安全风险,以期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新思维和新对策.
中药-化药在临床实践中的联合应用非常普遍,其药物相互作用不容忽视.本文系统介绍了药物相互作用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进展,归纳了观察性研究和干预性研究的药物相互作用的临床研究设计类型.基于中药成分复杂的特点,比较了中药-化药与药物-药物相互作用的异同,回顾了国内外对中药、草药或天然产物与化药相互作用临床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在现有研究方法基础上,展望了CYP450酶表型检测、代谢组学和影像学应用于药物相互作用临床研究结局评价的新方法,以期为中药-化药相互作用临床研究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