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具备合作意识是培养合作能力的前提,而合作意识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素质之一。笔者在开展“游戏大广角之建筑工坊”时,常常有幼儿说:“老师,他不跟我一起搭。”针对中大班幼儿在混龄建构游戏中不愿合作拼搭的问题,教师应结合以绘本为载体的混龄建构游戏,培养中大班幼儿的合作意识,让中大班幼儿在自主游戏的同时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关键词:中大班幼儿;混龄建构;游戏;合作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的幼儿基本不会主动、正确地与同伴交往和合作。在游戏中合作意识差,比较散漫,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游戏,甚至个别幼儿会弄乱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故教师通过开展“游戏大广角之建筑工坊”,以园区特色“绘本”主题为背景的混龄建构游戏,培养中大班幼儿合作的愿望和意识,引导他们自主合作,使他们体验合作的快乐。
二、原因分析
1.幼儿缺乏合作意识
所谓合作意识是指混龄幼儿为达到既定目标表现出的协作意识。混龄游戏以大班幼儿带动小班幼儿,通过沟通协作,达到共同游戏的目的。但幼儿间合作意识缺乏,能够与同伴沟通后再进行游戏的幼儿较少,缺乏积极有效的合作与沟通。在混龄建构游戏中,仍有部分幼儿需教师的提醒才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
2.教师指导水平与技巧受限
对于中大班幼儿来说,混龄建构游戏是一个既新奇又富有创造性的游戏。然而教师在游戏前会有一个简短的明确任务过程,如告知幼儿今天搭什么,需要用到什么材料,等等。这个过程等于确定了游戏的基调。这样常态的游戏形式,无法调动中大班幼儿合作交往的兴趣,也提高不了中大班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意识。
三、混龄建构游戏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
1.激发幼儿合作的兴趣
激发幼儿与他人合作的兴趣,就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完成任务,体验合作的快乐。例如:开展以绘本故事《拔萝卜》为主题的混龄建构游戏。教师利用这一绘本故事的价值,结合情境的创设,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体会到与同伴合作的快乐,从而主动、自主地进行小组合作,并对合作保持一种持续的兴趣。
2.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
(1)选择绘本与熟悉绘本。首先,教师选择好适合中大班幼儿阅读的绘本故事,如《小黄和小兰》《拔萝卜》《小猪变形记》《一只猪和一百只狼》《母鸡萝丝去散步》《红绿灯眨眼》《小蛇散步》等。其次,教师分难易阶段进行绘本教学的集体活动。再次,在游戏开展前一周,把该主题的绘本故事投放到阅读区内,让幼儿熟悉内容。
(2)辅助材料的有效投放。教师在建筑工坊中投放多种木质积木、塑料积木、同等大小的纸盒、牛奶罐等,还可自制一些跟绘本主题有关的辅助材料投放到建筑工坊中。如绘本《一只猪和一百只狼》主题中可添加许多大小不同的立体树、立体花草;《母鸡萝丝去散步》主题中可再增设篱笆。
3.教师适时参与促进混龄幼儿的合作能力
教师是幼儿的游戏伙伴,而不是指导者和管理监督者。加入幼儿的游戏中,可以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而且教师的行为也能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榜样。如幼儿在建构游戏时合作无法继续下去了,教师可以起“点拨”的作用,以协商的口吻、建议的态度、鼓励的语言进行引导,让幼儿懂得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4.教师评价提高混龄幼儿的合作能力
游戏后开展的讲评活动也是幼儿获得教师指导的重要途径。教师积极地组织幼儿与同伴交流合作建构的过程,并在交流中及时提升幼儿的合作经验,让幼儿获得有实效的合作方法,激发幼儿再次合作的愿望。
5.分工合作渗透于每周开展的“混龄建构游戏”
在每周开展的“游戏大广角之建筑工坊”游戏中,教师结合绘本主题循序渐进地激发幼儿与人合作的欲望。幼儿开始只拼搭小黄与小兰的幼儿园、小猪玩的游乐场等,逐渐地拼搭母鸡萝丝的家、一条母鸡萝丝散步的路线以及母鸡萝丝沿途经过的地方,使幼儿感觉到与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
总之,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也是教师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教师指导幼儿合作的技巧,使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就能调动幼儿与人合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合作能力。教师要让幼儿在游戏中会分享,学会合作,养成良好的品质,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管旅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2]喻小琴.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12).
关键词:中大班幼儿;混龄建构;游戏;合作意识
一、问题的提出
现在的幼儿基本不会主动、正确地与同伴交往和合作。在游戏中合作意识差,比较散漫,不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合作游戏,甚至个别幼儿会弄乱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故教师通过开展“游戏大广角之建筑工坊”,以园区特色“绘本”主题为背景的混龄建构游戏,培养中大班幼儿合作的愿望和意识,引导他们自主合作,使他们体验合作的快乐。
二、原因分析
1.幼儿缺乏合作意识
所谓合作意识是指混龄幼儿为达到既定目标表现出的协作意识。混龄游戏以大班幼儿带动小班幼儿,通过沟通协作,达到共同游戏的目的。但幼儿间合作意识缺乏,能够与同伴沟通后再进行游戏的幼儿较少,缺乏积极有效的合作与沟通。在混龄建构游戏中,仍有部分幼儿需教师的提醒才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
2.教师指导水平与技巧受限
对于中大班幼儿来说,混龄建构游戏是一个既新奇又富有创造性的游戏。然而教师在游戏前会有一个简短的明确任务过程,如告知幼儿今天搭什么,需要用到什么材料,等等。这个过程等于确定了游戏的基调。这样常态的游戏形式,无法调动中大班幼儿合作交往的兴趣,也提高不了中大班幼儿在游戏中的合作意识。
三、混龄建构游戏中幼儿合作意识的培养
1.激发幼儿合作的兴趣
激发幼儿与他人合作的兴趣,就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中完成任务,体验合作的快乐。例如:开展以绘本故事《拔萝卜》为主题的混龄建构游戏。教师利用这一绘本故事的价值,结合情境的创设,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中,体会到与同伴合作的快乐,从而主动、自主地进行小组合作,并对合作保持一种持续的兴趣。
2.小组合作意识的培养
(1)选择绘本与熟悉绘本。首先,教师选择好适合中大班幼儿阅读的绘本故事,如《小黄和小兰》《拔萝卜》《小猪变形记》《一只猪和一百只狼》《母鸡萝丝去散步》《红绿灯眨眼》《小蛇散步》等。其次,教师分难易阶段进行绘本教学的集体活动。再次,在游戏开展前一周,把该主题的绘本故事投放到阅读区内,让幼儿熟悉内容。
(2)辅助材料的有效投放。教师在建筑工坊中投放多种木质积木、塑料积木、同等大小的纸盒、牛奶罐等,还可自制一些跟绘本主题有关的辅助材料投放到建筑工坊中。如绘本《一只猪和一百只狼》主题中可添加许多大小不同的立体树、立体花草;《母鸡萝丝去散步》主题中可再增设篱笆。
3.教师适时参与促进混龄幼儿的合作能力
教师是幼儿的游戏伙伴,而不是指导者和管理监督者。加入幼儿的游戏中,可以激发幼儿对游戏的兴趣,而且教师的行为也能为幼儿做出良好的榜样。如幼儿在建构游戏时合作无法继续下去了,教师可以起“点拨”的作用,以协商的口吻、建议的态度、鼓励的语言进行引导,让幼儿懂得合作的技能和方法。
4.教师评价提高混龄幼儿的合作能力
游戏后开展的讲评活动也是幼儿获得教师指导的重要途径。教师积极地组织幼儿与同伴交流合作建构的过程,并在交流中及时提升幼儿的合作经验,让幼儿获得有实效的合作方法,激发幼儿再次合作的愿望。
5.分工合作渗透于每周开展的“混龄建构游戏”
在每周开展的“游戏大广角之建筑工坊”游戏中,教师结合绘本主题循序渐进地激发幼儿与人合作的欲望。幼儿开始只拼搭小黄与小兰的幼儿园、小猪玩的游乐场等,逐渐地拼搭母鸡萝丝的家、一条母鸡萝丝散步的路线以及母鸡萝丝沿途经过的地方,使幼儿感觉到与人合作是一件有趣的事。
总之,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也是教师所面临的重要任务。教师指导幼儿合作的技巧,使幼儿体验合作的快乐,就能调动幼儿与人合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合作能力。教师要让幼儿在游戏中会分享,学会合作,养成良好的品质,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管旅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
[2]喻小琴.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