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为谋生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tart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张爱玲作为著名的现代文学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显赫的地位,在其为期不长的笔耕生涯中,她为后人留下了诸多带有强烈女性主义色彩的代表作。她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作为女性作家以不同的角度和面孔,描写女性在动荡的时代中为寻求自己的安稳而痛苦挣扎,同时又以对比的方式将男性形象进行细致刻画,显示出苍凉感背后的一份启示,对于女性文学的研究有着自己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张爱玲;女性意识;男性;女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6-0-01
  女性卑微的地位来自于宗法社会中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构建,“五四”新文化运动成为中国女性追求自己的自由与幸福的新契机,被剥夺了话语权的女性开始主动争取自己的尊严,从女性视角出发,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现实,突出女性的声音。而这其中,张爱玲是一个传奇的代表,在她笔下创作了许多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女性人物,她们为了生存而挣扎,反对封建思想的束缚,以女性独特的细腻敏感以及精巧的结构的文字之下掩藏着张爱玲对于女性追求独立自由的意识的启蒙,在这苍凉的美学中映出独特的社会意义与价值。
  一、对男性的嘲讽
  在张爱玲的文学作品中,男性形象区别于传统的阳刚豪爽、勇敢无畏、有责任有担当性格,多表现为懦弱、虚伪、空虚又颓废等负面表现。张爱玲借助作品对丑恶男性的描写,表达对于性别差异实现在父性主义斗争直接且明显的表现方式,而这也构成了最能颠覆父权的笔法之一,同时也表达出对男权主义的强烈蔑视,鼓励女性追求自由生活,实现人格独立,获得幸福生活。
  《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振保表面上看起来是个仪表堂堂的正人君子,自称“坐怀不乱的柳下惠”,在英国时就与混血妓女玫瑰暧昧,而当时拒绝了热情的玫瑰,与其说是理性指引他,不如说是因为妓女的身份,或者说是在这段情感游戏里,振保并没有占据主导地位,“他在她身上花了钱,还做不了她的主人”[1][p54]。自尊心并不允许他沉浸在这里,归根到底,他爱的还是自己。后来,“正人君子”振保又被别人的太太娇蕊吸引,他想着她慢慢靠近,却在娇蕊深深陷入他的感情全套之后又全力抽身,他喜欢的是和她在一起,并没有想要为她搭上自己的前途“像这样,他就疑心自己做了个傻瓜,入了她的圈套”“如果社会不答应,毁的就是他的前途”[1][p65]这种所谓的“理性”让他抛弃了娇蕊,于是娇蕊终成了墙上了蚊子血,做了红玫瑰。再后来,他娶了圣洁的“白玫瑰”孟烟鹂,这个在他理智之下选择的妻子也并没有留住他。新鲜感过后,振保开始觉得无聊乏味,“他所要的是丰肥的屈辱。这对于从前的玫瑰和王娇蕊是一种报复。”[1][p71]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封建社会男权主义的代表,他一方面想做感情中的主导者,又想在爱情中追求自由平等,这是一个“陋于质,寡于情,趋于利”的懦弱逃避的反面形象。这个形象的刻画显然与张爱玲的感情生活有关,在这里,胡兰成就是振保,张爱玲便是那心口的朱砂痣,而后来遇到的周训德则是胡兰成的床前明月光,这时候,在张爱玲的心中已经明晰了所谓爱情的定义。这里对振保的形象塑造也是张爱玲对于男权社会的讽刺蔑视。
  二、对女性病态形象的揭露
  张爱玲善用意象化的手法,以女性心理为视角,刻画了一个个独具个性而鲜明生动的女性形象,在这些女性身上,她们身上背负着封建传统的沉重负担,在父权社会中为自己的自由独立而苦苦挣扎,却终究逃不出既定命运,透出一丝悲凉感,深刻揭露了女性生存的悲惨现状,女性意识在人物的刻画中显现。
  女性体力上相较于男性来说,体力上的柔弱决定了女性对于安全感的渴求,自然而然形成了以男性为社会中心,自甘依附于男性的“女奴”灵魂,而这种“女奴”意识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则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张爱玲站在一个较高的层面对女性进行自审,写女性活在自己的心狱中,自愿为奴,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家庭,依赖男性而生存。红玫瑰王娇蕊出生于一个华侨家庭,在西方文化的熏陶下成长,她行事风格西化,敢于挑战男性的权威,就是这样一个风情万种、雷厉风行的女人在爱上佟振保之后抛弃了自己的一切,她告诉了自己丈夫一切,并离婚要振保娶她,但是在此时,陷入爱情的娇蕊并没有看清这样一个男人他究竟是怎样一个货色,终究逃不过悲凉的结局,变成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群体的一员,重回家庭,女性意识也在慢慢消退。而白玫瑰烟鹂则是与白玫瑰娇蕊完全不同的一种类型,她单纯、温柔又传统,她将自己的丈夫看成天,一切都依赖于丈夫,受传统思想的禁锢,以至于完全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样一个完全依附于男性的传统妇人在无法得到振保的爱意后竟与一个地位身份完全不相符的小裁缝厮混在一起,她试图突破这道婚姻的重围去寻找自我的独立,而最后终免不了悲凉的结局。
  在張爱玲的作品中,大多都是其人生的真实写照,对生命进行的本真思索,以婚恋为切入点,以“女性审美”视角描写女性为了在动荡的社会寻求安稳的生活而痛苦的挣扎,揭示了女性群体在以男性为主导的统治文化中备受压迫的真实写照,体现了其女性主体意识。对于女性的认同接受表达了张爱玲深切地渴望走出命运的枷锁,寻求自己人生的自由的期盼。王德威评价张爱玲“是中国女性主义的另一种声音”。她的“女性文学”创作实践开拓了五四以来女性写作的新天地,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3][p54]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全集.红玫瑰与白玫瑰》[M].北京:北京文艺出版社,2012.
  [2]白落梅.《因为慈悲,所以懂得》[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
  [3]潘莉.女性审美视角下张爱玲创作观研究[J].苏州大学,2015,7.
其他文献
摘 要:国语罗马字是清末汉字改革运动以来第一个接近成熟的拼音文字方案,是我国汉语拼音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具有极高的历史意义和学术价值。然而在当时国语罗马字却未能推广开来,其方案本身的缺陷、当时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以及“北方话拉丁化新文字”的冲击等都是其未能成功推广的原因。  关键词:国语罗马字;推广;原因  作者简介:姜安(1981-),男,江苏丹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作者简介:刘丹凤(1981-),山东青岛人,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学。  ●又闻粽叶飘香  早上带着小儿子在楼下里散步,刚满一岁蹒跚学步的他对整个世界都充满了好奇与新鲜。正巧物业公司在小区里举办端午节包粽子比赛,只见平日里孩子们扎堆的小广场上支起了一溜长桌子,大大小小的盆里盛满了糯米、蜜枣、花生等馅料,当然也少不了层层叠叠翠绿欲滴的新鲜粽叶。桌子的周围除了跑来跑去瞧着热闹的孩童之外
摘 要:《安提戈涅》是古希腊最著名的悲剧之一。安提戈涅的悲剧由多种原因造成,本文将从新旧文明更替的角度来分析安提戈涅悲剧发生的原因及其必然性。  关键词:神法;国家法;新旧文明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1  时代的发展是新文明出现,旧文明消亡,新文明不断取代旧文明的过程。《安提戈涅》故事发生的背景为英雄时代。当时,城邦文
摘 要: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物形象,有着鲜明的个人色彩,更有着显著的时代特色。从当时社会来看,《罪与罚》展现的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俄国,这一时期正是俄国最黑暗的时期,也是俄国的历史转折期。而俄罗斯文学有一个优良的传统,那就是关注当前社会现实问题,并且往往通过人物心理奥秘的揭示来反映并思考这一问题,同时又与道德尤其是宗教的内容、与对人性的探索结合起来。  关键词:拉斯柯尔尼科夫;双重性格;心理分
摘 要:作为国际文坛声望最高的中国作家之一,被认为是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力竞争者,余华独特的写作风格被很多读者喜爱。他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发表的长篇小说《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受到国内外高度评价,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并被搬上大荧幕,这两部作品也奠定了余华在新时期文坛上的地位,确立了他独特的叙事风格和精神基调。本文正是想通过对这两部作品进行对比分析,来加深笔者对现实社会中“温情”与“苦难”的认识,学会
摘 要:简奥斯汀在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呈现出了城乡差异对爱情和婚姻的诸多牵制。无独有偶,跨越三个世纪,王海鸰的《新结婚时代》中也呈现了一幕幕由于城乡差异造成的矛盾。城乡婚恋在经济、性格以及原生家庭方面会产生诸多摩擦。尊重差异,扬长避短是城乡婚恋开花结果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傲慢与偏见》;《新结婚时代》;城乡婚恋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
摘 要:中国的建筑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壁作为传统建筑中的一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形式及意境表达上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不仅见证了中国建筑的发展,同时也在自身的基础上不断延伸和升华。本文旨在描述榆中地区现存影壁,对其历史渊源、文化蕴含、存在价值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影壁文化对人们生活的作用及影响。  关键词:影壁;影壁文化;影壁类型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李雅宁(1997-),女
摘 要:圆形,给人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沃特尔·迪斯尼用了三个圆形创造了一个米老鼠的形象,三个圆形改变了全世界小朋友的童年生活,也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欢乐。以“圆”为主的动画角色造型出现在各个时期的经典动画片中,我们在动画角色的头、眼睛、耳朵及身体中都可以发现“圆”的身影。  关键词:圆;动画角色;卡通造型  作者简介:贺婷(1995.8-),女,汉族,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人,本科,江西师范大学学生,研
摘 要:孔子是我国著名思想家,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大地两千余年并将持续地被国人辩证地继承发展。但孔子生活的时代距我们之久远,浩浩历史长河中,是否孔子的某些思想为世人所曲解?孔子得知学生颜渊的死讯时,痛哭道:“天丧予!天丧予!”再加上“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一句的广泛传播与应用,使得芸芸众生认为孔子是一位毋庸置疑的宿命论者,这让身处困境而意志薄弱的人心安理得地放弃努力。经过多方面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
人总是在离开一个地方以后/才会对它愈发怀念  毕业后曾无数次梦回那条微风洗礼下的樱花大道/时值四月含羞的苞/热情的蕊  都在参差葱茏的枝桠上缓缓舒展/三两好友/并肩嬉笑/单车的车轮缓缓碾过层层叠叠的粉色花瓣/冲淡了一丝繁重课业带来的紧张感/樱花纷飞/烂漫如斯/少年少女的笑脸灿烂明艳  这样的日子你们还拥有着/这样的日子我们正怀念着。  初入九中的你们/青涩稚嫩/怀揣着小小的梦想/深深地扎根在这方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