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环境保护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条件下,对环境监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首先介绍了环境监测的概念,然后分析目前我国环境监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各项认证的工作力度及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竞争制度和设备共享制度,充分利用大型现代化设备等解决措施。
【关键词】环境监测;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环境污染范围的不断扩大,环境保护工作也不断的加大力度,同时逐渐加大了环境监测的力度。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可以有效的对环境管理的水平以及质量进行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要想真正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环境管理的质量,就必须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工作。本文对环境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是了解环境水平的一种衡量指标,对人类和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种物质的含量和排放量进行监测,从而跟踪环境质量的变化,从而确定监测地点的环境水平,进而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等方面提供基础和保证。环境监测的过程是一个计划、采样、分析、综合的获得监测地点信息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包括监测地点和监测内容的背景的调查,通过掌握的信息确定方案,选取合适的布点,现场采样,将所采取的样品进行试验分析,然后根据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
2.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内在动力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依旧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制度的影响,其时间资金的投入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很多环境监测的部门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环境监测工作,在事业型机制的影响下,我国的环境监测部门缺乏内在动力。
2.2监测能力不足
目前,监测部门的环境监测能力与监测领域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受到硬件条件的限制,监测部门对上级所要求的监测任务的展开工作还不够全面,不能使监测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一级二级站的监测力度不够强,三级站的监测能力差距更加的明显。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情况下,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相应的也加大了环境监测的任务量,而监测设备、人员、技术等方面也比较紧张,难以应付大量的工作负担,以至于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也逐渐下降。
2.3监测人员跟不上环境监测发展的脚步
现阶段,我国监测人员与监测工作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依旧存在人员数量较少、技术水平低、监测人员素质差等诸多问题,尤其是监测人员不能够完全熟练的操作现代化的设备,相关的技能不够强,分析能力比较薄弱,从而大量的缺少复合型的人才、技术人员以及指导人员等。由此可见,环境监测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加强,目前并不能满足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同样的,监测人员也没有参与过相关的培训工作,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不够强,从而使监测部门的实力大大的下降。
2.4大型设备闲置
环境监测站中很大一部分大型仪器以及成为标准的配置,各部门也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是监测部门对设备的使用程度还不够高,基本上只是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而对设备进行购置,使监测工作也不够完善,不能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有的設备购置后并没有经常性的使用,造成了设备闲置的状况。
2.5监测工作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经费欠缺,不能够满足环境监测工作的费用,以至于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环境检测的质量和水平。只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够应对大量的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能力,促进设备的健康运行,才有足够的实力去完成减排监测、土壤调查等多方面的环境监测工作。
2.6环境监测部门的行政性强
环境监测是一种政府行为,在监测机构的设置和管理上都有行政的影子。有的地方的环保局为了政绩着想,采用行政手段影响干预环境监测数据。在如今城市环境与经济发展与行政政绩息息相关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已经越来越多。
3.加强环境检测的解决措施
3.1加强各项认证的工作力度
认证工作包括国家实验室的认可工作以及计量认证工作。国家实验室的认可工作确认监测实验室的能力,经过实验室的认可后,监测站的数据会得到全国以及更对国家的认可,使市场中国的竞争力以及知名度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并确立了监测数据的权威性、公正性以及科学性。环境监测部门必须在计量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进行计量认证工作,通过计量的认证之后,监测站的各项报告才能够成为有效的决策依据,产生法律效果,从而被社会所认可。
3.2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竞争制度
监测站也制定全面的目标计划,按照明确的计划开展监测工作,尽职尽责,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奖惩以及用人制度,明确监测人员的职责并对其进行考核,使其工作量与待遇挂钩,奖惩制度得到真正的落实。环境监测部门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对污染源的动态以及环境的变化能够准确的分析和掌握,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环境监测中出现的问题。
3.3对大型现代化设备进行充分的利用,建立设备共享制度
监测部门应该提高现代化大型设备的使用效率,建立相关的设备共享的制度。大型现代化设备的成本较高,具有多功能性、标准性以及专业性等对方面的特征,要想提高大型现代化设备的使用率,就必须对设备采取开放共享的制度,实现环境监测部门与高校、商检以及质检等多个相关部门的资源共享,大量的节省人力物力,从而提高了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4做好应急工作,提高环境质量检测,对监测报告进一步完善
对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要对周围的环境动态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提供有准确的依据。要想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必须最好环境检测的应急工作,提高检测队伍对突发性问题的应变能力,从而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除此之外,还应该监测报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现阶段,监测报告的信息量不足,监测站在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时,要对报告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提高监测报告的质量,把环境问题梳理清晰,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具体策略,使监测报告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从而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
4.结语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构成部门,能够为环境保护的工作提供有效的基础保障,是环境工作中的重要措施,它能够反映环境的实际状况,为环境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监测部门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环境监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从队伍建设、认证工作、设备使用以及相关制度等方面有效的解决环境监测问题,从而推动我国环境保护的工作进程。 [科]
【参考文献】
[1]王帅.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绿色科技,2013,6.
[2]晁晓美.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工作相关问题[J].民营科技,2011,4.
[3]林丽芬,李文婷.环境监测分析技术与方法的进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1.
[4]魏金龙.试述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及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6.
【关键词】环境监测;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随着环境污染范围的不断扩大,环境保护工作也不断的加大力度,同时逐渐加大了环境监测的力度。环境监测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可以有效的对环境管理的水平以及质量进行反映,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管理产生重要的影响,要想真正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环境管理的质量,就必须高度重视环境监测工作。本文对环境检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1.环境监测的概念
环境监测是了解环境水平的一种衡量指标,对人类和环境产生影响的各种物质的含量和排放量进行监测,从而跟踪环境质量的变化,从而确定监测地点的环境水平,进而为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等方面提供基础和保证。环境监测的过程是一个计划、采样、分析、综合的获得监测地点信息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包括监测地点和监测内容的背景的调查,通过掌握的信息确定方案,选取合适的布点,现场采样,将所采取的样品进行试验分析,然后根据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
2.环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内在动力
现阶段,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依旧受传统的计划经济制度的影响,其时间资金的投入受到一定程度上的限制,很多环境监测的部门没有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环境监测工作,在事业型机制的影响下,我国的环境监测部门缺乏内在动力。
2.2监测能力不足
目前,监测部门的环境监测能力与监测领域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受到硬件条件的限制,监测部门对上级所要求的监测任务的展开工作还不够全面,不能使监测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一级二级站的监测力度不够强,三级站的监测能力差距更加的明显。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推进的情况下,环境污染的问题越来越严重,相应的也加大了环境监测的任务量,而监测设备、人员、技术等方面也比较紧张,难以应付大量的工作负担,以至于环境监测的工作质量也逐渐下降。
2.3监测人员跟不上环境监测发展的脚步
现阶段,我国监测人员与监测工作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依旧存在人员数量较少、技术水平低、监测人员素质差等诸多问题,尤其是监测人员不能够完全熟练的操作现代化的设备,相关的技能不够强,分析能力比较薄弱,从而大量的缺少复合型的人才、技术人员以及指导人员等。由此可见,环境监测人员的整体素质还有待加强,目前并不能满足环境监测工作的要求。同样的,监测人员也没有参与过相关的培训工作,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不够强,从而使监测部门的实力大大的下降。
2.4大型设备闲置
环境监测站中很大一部分大型仪器以及成为标准的配置,各部门也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但是监测部门对设备的使用程度还不够高,基本上只是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而对设备进行购置,使监测工作也不够完善,不能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决策依据,有的設备购置后并没有经常性的使用,造成了设备闲置的状况。
2.5监测工作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经费欠缺,不能够满足环境监测工作的费用,以至于环境监测工作面临着巨大的资金压力,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环境检测的质量和水平。只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才能够应对大量的监测工作,提高监测能力,促进设备的健康运行,才有足够的实力去完成减排监测、土壤调查等多方面的环境监测工作。
2.6环境监测部门的行政性强
环境监测是一种政府行为,在监测机构的设置和管理上都有行政的影子。有的地方的环保局为了政绩着想,采用行政手段影响干预环境监测数据。在如今城市环境与经济发展与行政政绩息息相关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已经越来越多。
3.加强环境检测的解决措施
3.1加强各项认证的工作力度
认证工作包括国家实验室的认可工作以及计量认证工作。国家实验室的认可工作确认监测实验室的能力,经过实验室的认可后,监测站的数据会得到全国以及更对国家的认可,使市场中国的竞争力以及知名度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高,并确立了监测数据的权威性、公正性以及科学性。环境监测部门必须在计量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进行计量认证工作,通过计量的认证之后,监测站的各项报告才能够成为有效的决策依据,产生法律效果,从而被社会所认可。
3.2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完善的竞争制度
监测站也制定全面的目标计划,按照明确的计划开展监测工作,尽职尽责,还应该建立完善的奖惩以及用人制度,明确监测人员的职责并对其进行考核,使其工作量与待遇挂钩,奖惩制度得到真正的落实。环境监测部门必须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教育,提高其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其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对污染源的动态以及环境的变化能够准确的分析和掌握,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环境监测中出现的问题。
3.3对大型现代化设备进行充分的利用,建立设备共享制度
监测部门应该提高现代化大型设备的使用效率,建立相关的设备共享的制度。大型现代化设备的成本较高,具有多功能性、标准性以及专业性等对方面的特征,要想提高大型现代化设备的使用率,就必须对设备采取开放共享的制度,实现环境监测部门与高校、商检以及质检等多个相关部门的资源共享,大量的节省人力物力,从而提高了监测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3.4做好应急工作,提高环境质量检测,对监测报告进一步完善
对环境监测的过程中,要对周围的环境动态进行有效的分析,从而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提供有准确的依据。要想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必须最好环境检测的应急工作,提高检测队伍对突发性问题的应变能力,从而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除此之外,还应该监测报告进行进一步的完善。现阶段,监测报告的信息量不足,监测站在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时,要对报告进行科学全面的分析,提高监测报告的质量,把环境问题梳理清晰,针对问题提出相关的具体策略,使监测报告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从而促进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
4.结语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构成部门,能够为环境保护的工作提供有效的基础保障,是环境工作中的重要措施,它能够反映环境的实际状况,为环境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监测部门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环境监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从队伍建设、认证工作、设备使用以及相关制度等方面有效的解决环境监测问题,从而推动我国环境保护的工作进程。 [科]
【参考文献】
[1]王帅.环境监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绿色科技,2013,6.
[2]晁晓美.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工作相关问题[J].民营科技,2011,4.
[3]林丽芬,李文婷.环境监测分析技术与方法的进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11.
[4]魏金龙.试述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及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