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1,1)模型在巨型溶洞超厚回填路基沉降监测中的应用

来源 :铁道勘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l51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验证GM(1,1)模型在黔张常铁路高山隧道巨型溶洞超厚回填路基沉降监测和预报项目中的适用性,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设沉降监测基准网和监测网并进行数据采集,选取某一断面的3个监测点在某一时期内的9期监测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根据累计沉降量数据的变化关系建立GM(1,1)模型,该模型的后验差值比C和P均达到Ⅰ级拟合精度。利用GM(1,1)模型对该段路基的累计沉降量和沉降趋势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该巨型溶洞超厚回填路基的实际沉降情况吻合较好,预测结果可供后续施工组织参考。
其他文献
为了对在建隧道溃塌区注浆前后围岩变化情况作出直观有效的评价,基于隧道工作面环境条件,设计了定点6个扇面、54个角度,采用多匝中心小回线瞬变电磁法检测技术对工作面前方60 m、洞轴线30 m圆柱体范围围岩的富水情况进行三维立体检测。荆西隧道DK93+691工作面溃塌区的瞬变电磁法检测结果表明:注浆前,溃塌区围岩视电阻率值均在8Ω·m以下;注浆后,同一范围的围岩视电阻率值上升到10Ω·m。多角度,多方
目的探讨特发性肌肉颤搐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方法对7例特发性肌肉颤搐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均有典型的波动性和虫蠕状肌肉颤搐.全部病例的肌肉颤搐均出现在双
近年来,钬激光在泌尿外科领域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微创外科以及腔内泌尿外科的发展.本文就此综述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30例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7例;年龄25~67岁,平均36.5岁;病程3~72个月,平均18个月;教师12例,公司职员8例,政府公务员5例,家庭主妇5例;"彻夜不能入睡"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