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传呼机手机的故事

来源 :学苑创造·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ss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爸爸的通讯工具也来了个大变样。
  ——题记
  
  电话的故事
  听爸爸妈妈说,我一两岁时,家里要和外界联系,只能靠公用电话。那时,爸爸刚开始做一点小生意,家里的情况还不是很好。因为爸爸做生意几乎用光了家里的积蓄,但店里的生意一直不景气,爸爸接到的都是一些小生意,没能赚什么钱。一天,爸爸好不容易接了一笔大订单,由于店里的存货不够,爸爸就和顾客商量好二十分钟后交货。爸爸跑到对面的电话亭想打电话让叔叔送货来。可是,在电话亭等打电话的人排着长队呢!好不容易轮到爸爸了,前面的小伙子却紧拿着电话说个不停,足足煲了半个多小时的“电话粥”,偏偏附近就只有这一间电话亭,所以爸爸只能傻傻站在那里,等也不是,催也不是。结果,那笔大生意不但“泡汤”了,而且爸爸还要赔偿客人的损失。
  
  传呼机的故事
  我读学前班的那天,爸爸神秘地掏出一个发出“BB”声的黑盒子,说:“我买了一部传呼机,以后联系就方便多了。”记得第一次接触到传呼机,是爸爸把传呼机上的信息念给我听:姑姑顺利生了一个大胖小子,母子平安,请你们放心。原来有了传呼机,什么急事都可以很快知道。不过,有时候传呼机也不是那么方便。一天,叔叔通过传呼机让爸爸把银行账号告诉他,他急着把钱汇去订货。偏偏这时候的公用电话都占线,爸爸只好满大街地找电话,等他终于找到电话时,银行已经下班了。哎,原以为传呼机可以很好地帮助爸爸做生意,没想到,对急于处理的事,公用电话也解决不了问题。
  
  手机的故事
  我七岁时,爸爸买了第一部手机。机身很薄,便于携带。这手机的功能比传呼机的功能多多了:可以通话、发短信、照相、录像。一次,爸爸要到西安出差一个月,我死活不让他去,要让我一个月不见爸爸,那怎么行?爸爸劝我说:“爸爸不是有手机吗?你想爸爸的时候,就给爸爸打电话。”我听了才放爸爸出门。在爸爸出差的一个月里,我和他发短信、打电话,爸在电话里给我讲他在西安的一些趣事,我和爸爸讨论学习上的问题。虽然我和爸爸远隔千里,可他就像平常一样督促我的学习。一个月后,我还在爸爸的手机里欣赏到了西安名胜古迹的照片,让我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春节的时候,爸爸打电话给姑姑拜年,因为我好久没见到一直关心我的姑姑,所以听到她那熟悉的声音,我竟然哭了起来,真想见到姑姑。去年,爸爸买了一部可以视频通话的手机,我高兴极了,这下,终于可以边通话,边看对方的样子了。我拿起手机就给日思夜想的姑姑打了个电话,看见那熟悉而又有点陌生的脸,还有那可爱的小表弟,我又哭了,与上次不同,这次是喜极而泣。这手机啊,真是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先进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水平有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而爸爸的通讯工具也紧跟着祖国前进的步伐不断升级换代。
其他文献
博恩老爹种玉米很有一套,在各种农会评比中都名列前茅。秋季的种子交易会上,他家的玉米种子经常供不应求。但老爹年事已高,决定把农场交给小儿子打理。交代好了农场的大小事情,老爹对儿子说:“有件事,你一定要牢记:每年秋天,无论种子多么紧缺,都要挑一批上好的玉米种子分给邻居们。”  年轻人很不理解:“咱家的玉米种子那么抢手,为什么放着高价不卖,反而还要免费送人呢?”  “咱家的玉米能越种越好,全靠我送种子给
“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出发。”  纪伯伦这句话,人们在反思近年来的教育改革时,时常引用。新时期以来的三十多年间,语文教育经历了三次改革浪潮。每一次浪潮都涌现出一批勇立潮头的弄潮儿。《增广贤文》云:“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能够引领一次潮流已属不易,然洪镇涛先生却历三次浪潮而依然立于潮头,“手把红旗旗不湿”,殊为难得。在新课程实验如火如荼的当下,研究洪镇涛先生语文教育思想,
都说猫有九条命,可这都是传说,没有人去证实这一点。直到去年夏天,我见证了这一生命的奇迹。  去年暑假里的一天,我在院子里洗衣服,家中小花猫见到我,立刻喵喵地向我扑过来。用它的头蹭我的腿,向我撒娇。一开始我还挺愿意和它玩的,但我还在洗衣服,无论走到哪,它就像一条尾巴似地时刻追随着。洗好衣服后,我把衣服晾在衣架上就出去了。等我回来时,小猫在和衣服“打闹”,衣服上已经有几个黑色小梅花脚印。我想:小猫脏兮
摘 要 毛宁的《梦回繁华》在表达策略上,吻合画作《清明上河图》为“明盛忧危”而运用的表现形式,使用聚焦法彰显阶层差异,运用障眼法设置遮蔽,以表达北宋统治者在覆灭之前大造盛世假象,而掩盖外忧内患的实质。本文以扎实的动态阅读“祛蔽”而还原了毛宁所主张的《清明上河图》创作意旨。  关键词 动态阅读;聚焦;遮蔽;写作意图  毛宁的《梦回繁华》一文自从被收入统编教材以来,一直被看作一篇一般意义的说明文来教学
2009年10月24日,十余名长江大学的学生手拉手结成人梯,成功挽救了两名落水儿童的生命,但不幸的是,陈及时、何东旭、方招却永远离开了我们。这一事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人们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90后”的善良和勇敢,但也有人为“以3换2”的结果扼腕。那么,同为“90后”的我们又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呢?    见义勇为,精神无价    周倩字:大学生救人溺亡的事件发生后,各种声音纷至沓来,褒贬不一。
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天急冲冲往返于工作单位和家之间,一脸倦容,对于那美好的风景熟视无睹。每当看到这里,我都深深地叹气,为那些被人们忽视的美景叹气。  小时候,因为父母工作忙,我被送到村子里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外公外婆所居住的小村庄位于一座山的山脚,小村庄有点与世隔绝的感觉。小村庄平常都是非常宁静的,只有赶集那天才会热闹起来。  赶集这天,大人们都准备好担子和麻袋,坐着拖拉机去离村庄几公
1890年,一艘名叫“马尔波罗号”的帆船在从新西兰驶往英国的途中,突然神秘地失踪了。20年后,人们在火地岛海岸边发现了它。奇怪的是:船上的一切都原封来动,完好如初。船长航海日记的字迹仍然依稀可辨,就连那些死去多年的船员,也都“各就其位”,保持着当年在岗时的“姿势”……1948年初,一艘荷兰货船在通过马六甲海峡时,一场风暴过后,全船海员莫明其妙地死光……在匈牙利鲍拉得利山洞入口处,3名旅游者齐刷刷地
20世纪下半叶,美国科普界叱咤风云数十年的三位大师级人物是艾萨克·阿西莫夫、卡尔·萨根与马丁·加德纳,堪称不分伯仲,各领风骚。时至今日,前面两位大师均已逝世,唯有加德纳先生依然健在并且老当益壮,在数学传播领域继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位当代数学科普大师编制的诸多趣味数学问题,因其令人赞叹的生活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而被广泛流传,吸引了全世界的数学爱好者的普遍关注。现向大家介绍其中的几则经典趣
《桃花源记》自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以来,通常的理解认为这篇文章意在描写一个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美好生活世界,表现了陶渊明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现实生活的不满。但是笔者细读文本发现,这一类的结论依然无法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在“桃花源”之外也有很多风景优美、民风淳朴的地方,但为什么“桃花源”就显得与众不同?二是“桃花源”区别于外界存在的核心精神和保障是什么?三是作为一篇“记”,由“遂迷”到“寻病终”,
搅咖啡  小黑:“你搅咖啡的时候是用右手还是左手?”  小兰:“右手。”  小黑:“哦,你好厉害啊,都不怕烫,像我都是用汤勺。”    迫不及待  有一天,大宝、阿明、小琪三个人聚在一起看电视转播奥运百米赛跑决赛。  大宝说:“有什么了不起啊?要是我爸去跑的话一定只要9秒钟。”  阿明说:“那我爸一定在起跑的一瞬间,就出现在终点了。”  小琪缓缓地说:“你们都只是乱说,我爸才真的是厉害,公司五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