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习起点”,触发学习“启点”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guojing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收集了一定数量的历史类的课文,大部分以叙事的文体形式出现。从安排的历史类课文的内容来看,内容涉及国内国外,涉及的年代自春秋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之初;从数量来看,五、六年级安排的数量较多,且以主题单元的形式安排较多。
  一、历史类课文学习的思考
  这类课文,故事性强、描写生动,在“言”和“意”方面都堪称经典,学生较喜欢阅读,但在主动学习时,却存在一定的难度。
  1.基于学生学习起点的思考
  历史类的课文,文章的叙述方式、词句表达、篇章结构以及价值取向等,都或多或少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为此,学生在学习时,常因生活经验、知识结构、价值观等方面的差距,致使不能清楚理解课文内容,不能适切习得课文的言语之道,不能准确把握课文的情感价值。
  2.基于学生学习“启点”的思考
  把握学生学习起点之后,更重要的是在此起点之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启点”中的“启”为“启发”之意,是在学生学习起点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学习方法,触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点,让我们的课堂行为始终站在学生已有基础之上,围绕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目标展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核心概念界定
  学习起点:从三维目标上来说,它应包含学生在学习新内容之前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已有基础。同时,学习起点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每个学习过程的深入、推进,学生在每个学习阶段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又产生新的起点。
  小学高年级历史叙事课文:从时间上来说,是指以新中国成立时间为界限,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时间段为本文所说的“历史时间”;从内容上来说,小学高年级叙事类课文,不仅指选入现行小学高年级教科书的描述人类历史实际发生的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的课文,而是指以本文所说的“历史时间”为背景的所有叙事类课文。因此,像《景阳冈》这类古典小说,《凡卡》这类国外的短篇小说,《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类童话,都属此类。
  三、把握学习起点,触发学习“启点”的实践操作
  如何在小学高年级历史叙事类课文的学习中,把握学生学习起点,触发学习“启点”呢?
  1.触发现实启点,指向文本学习深处
  触发学生的现实起点,促进学生主动开展指向文本的学习,提升学习的实效性。
  (1)触发现实启点,指向时代背景学习
  历史叙事类的课文内容具有特定的历史背景,整个叙述的过程在特定的背景之下展开,因此在学习这类课文之前,要触发学生主动学习了解文章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进行必要的历史知识铺垫,拉近自己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了解历史情况之后,便能有效开启学习课文之门,准确把握课文内容,促进学习有效展开。
  (2)触发现实启点,指向历史性词语的学习
  所谓历史性词语,是指只有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才会使用的词语。这些词语现在读起来十分生僻,很难借助于具体的语境理解它的意思,但这类词语对了解当时的历史却非常有必要,理解了这些词语后,才能有效读懂课文内容。如五年级下册《草船借箭》一课中就出现了大量的历史性词语。“曹军”“都督”“军令状”“军匠们”“青布幔子”“草把子”“翎毛”“水寨”“弓弩手”“曹丞相”,等等。对于这类历史性词语的理解,要促使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理解,同时借助工具书、网络等手段查阅,理解意思,进而读懂课文。
  (3)触发现实启点,指向主要内容的学习
  小学高年级历史类的叙事课文,故事情节层层推进,常设悬疑,故事性强,但文章篇幅普遍较长,概括主要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为此,在学习过程中要触发学生已有知识与能力,引导采用合适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触发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现实启点,有效促进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促进概括能力的提升。
  (4)触发现实启点,指向问题研究的学习
  学生到了高年级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提问能力,同时历史叙事类课文的独特性,对于学生而言容易产生更多的疑问,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因此要站在现实启点之上,进一步触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通过默读思考,提出自己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或者自己对这篇课文的独特见解,为课堂上“问题的探讨”这一活动奠定基础,做到有的放矢,使自主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
  2.触发结构启点,习得写法之巧
  在高年级历史叙事类课文里,存在着巧妙的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在学习时,要开启学生的结构意识,习得这些课文的结构形式之巧,体会文章写法之妙。
  (1)读中悟道,悟得结构之妙
  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在与文本言语对话的过程之中,开启自我的文章结构意识,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感悟文章的结构秘妙所在。如在学习《凡卡》时,先让学生整体阅读,了解文章主要事件,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阅读发现文章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发现文章写法第一秘妙;而后学习插叙部分,体会插叙的作用,感悟文章结构第二秘妙;此后,引导学生建构本文从“给爷爷写信”和“回忆乡下生活”两部分的结构,并体会用对比的手法来写出凡卡生活的悲惨。通过阅读让学生悟得文章结构之妙,培养学生强烈的结构意识,提升学生阅读素养。
  (2)读写结合,习得结构之法
  在阅读中习得了文章的结构之妙之后,让学生通过课堂小练笔、课外练笔、习作教学等语言实践进行运用,在实践中习得结构之法。如在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时,在学习了文章的首尾呼应、严谨凝练的结构形式后,马上进行小练笔,让学生仿照此结构形式进行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训练。学生在“范例”的作用下,很快能完成运用实践,掌握结构形式之法。
  3.触发情感启点,正确把握价值取向
  准确把握历史类文本的价值取向,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情怀的整体提升。
  (1)触发情感疑惑点,领会作者意图
  历史类课文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所展示的价值取向有着较明确的时代特点。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对于课文所展示的价值取向有些比较难以把握,容易产生疑惑点。善于触发学生这样的情感疑惑点,通过学习解决疑问,在释疑的过程中,习得课文的价值情感。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文本价值观应该是小女孩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但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关注卖火柴小女孩是冻死饿死的,死后的表情应该痛苦而难看,为什么第二天小女孩脸上会留着幸福的笑容?难道死亡不痛苦吗?……学生难以置信,疑问重重。为此,在学习时要补充说明作者安徒生的宗教情结。当时,当地的教徒们认为,死亡是一种解脱,一种脱离苦难的幸福,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文本描写的是特殊时代的产物。
  (2)触发情感冲突点,把握时代情感
  特定的历史时期,有其特定的时代精神、时代情感。这种特定的情感易与学生现有的情感体验、价值取向发生冲突。为此,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触发这样的冲突点,以此为学习启点,正确把握历史时期的时代精神,正确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
  (3)触发本位认知点,把握主要情感
  高年级历史叙事类文章,大部分都是以写人为主的,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个性格各异、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叙述的过程中,人物形象在具体事情的推进中逐渐丰满,但是在事件推进中,在人物的活动中,容易让学生产生解读的多重性。为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触发学生本位认知的“启”点,抓住文本主要情感线索,感悟文本的主要情感价值。
  (4)触发辩证思维点,合理公正评价
  高年级所选的历史叙事类课文,很多都是某一历史文学作品中的片段。因此在阅读这类文章的时候,容易产生对主要内容、主要人物的评价、情感产生片面性。为此,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补充相应的较为全面的知识,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人物,公正合理评价人物,正确把握文章的情感价值,同时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从整体上了解人物,把握人物形象,才能合理把握文本情感。
  总之,在历史叙事类课文的学习中,只要我们把握好学生的起点,触发学生的启点,我们就一定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他文献
①他,是我认为最搞笑的老师。他教地理,肚子又大又圆,人也胖胖的,普通话有点不标准,是个做什么事都讲究有意义的人。  ②说到他的肚子,那是很有趣的。有一次他正在给我们讲课,正在学关于地球的知识,他举了一个例子:假如你站在北极点往下看,看到的会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于是他做了一个动作,说了一句话,把全班逗得哈哈大笑。他指着自己的肚子说:“假如这是地球,站在这里往下看,你们会看到什么?”全班同学当场笑翻
【摘要】在小学阶段开设电影课,是开辟语文学习新的视窗。教学中,从资源的选择,到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方面的定位,寻找电影课的最佳切入点。看、聊、思、写,四种电影课的教学策略,能为学生打造一个直观、生动且深入的学习空间。  【关键词】电影课 资源选择 教学策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改革要有现代意识,要引进现代教育技术。电影课,集知识掌握、人格培养和休闲娱乐于一体,
摘要:本文结合高校信息系统的实际需求, 开发出高校网络中控系统,重点阐明了系统的开发背景、需要完成的功能和整体设计思想、 难点技术和解决方案。  关键词:教学信息系统.NET 多层架构 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TP393.0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1-0019-03    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实现教学教务信息处理的网络化是实现高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结合高校教
从幼儿园到小学是幼儿人生中的转折点,幼小衔接也因此成为幼儿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辩论赛是围绕某一问题而展开的相关知识竞赛,是思维反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的竞赛。将辩论赛与幼小衔接相结合,是支持幼儿自主学习,顺利平稳地进行幼小衔接的好方法。  大班下学期正值幼小衔接的关键期,也是发展幼儿语言理解能力、綜合表达能力的关键期。班中经常有幼儿因为某一件事情或问题进行激烈的讨论,比如该不该吃肯德基
大家一定想知道会飞的房子是怎样的吧?那就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这种房子的用途可大了,每栋房子都有一个遥控器。只要你用遥控器遥控,想缩小就缩小,想扩大就扩大,这多方便啊!  今天,我想去游山玩水。我在房子的按钮上按下了“起飞”键,不多久便能到达目的地。然后,我把房子变成2立方厘米大小,这样房子就可以放到口袋里了。我又蹦又跳地上了山,玩了一会儿,我有点累了,便找了一块大草地。然后把房子放在草地上变回原
缘 起  小培是插班生,他的父母工作都比较忙,对他关注较少,平时基本上都是保姆照顾。他性格活泼,富有个性,知识面广,很多其他小朋友不知道答案的问题,他都能抢着发言,并能就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识侃侃而谈。与此同时,小培又是一个急性子,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爱做一些特殊的举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插话大王”的标签就慢慢形成了。  事件与策略  1以良好的态度给予幼儿积极的回应  普林格尔探讨了个体在儿童期
亲爱的蓝蓝姐姐:  我遇到了一个很大的烦恼——我的爸爸妈妈总是吵架。他们每次都因为我吵架,我一点小事情就能引发他们争吵。有一次我考砸了,妈妈有点生气,责备我。爸爸就说妈妈不要一个劲儿责备我,妈妈回嘴说他平时不好好教育我才导致这样。他们便开始新一轮的对骂,把陈年旧事都拿出来吵,最后大家不欢而散。有时候妈妈会哭。我觉得压力很大,他们说都是因为我才吵架。我也觉得是自己没考好才导致他们吵架的,但越有压力就
摘 要:教育部2018年《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提出“基于大数据智能的个性化教育、跨媒体学习、终身学习等,将推动教育目标和理念的改变,乃至整个教育体系的改革创新”。本文立足于行业岗位群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新工科分层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从学业数据分析和个人兴趣出发,利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支持策略和考评机制,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上海量的学习资源,实施二维的分层自主学习。实践证明,这有利于
荐书:《半路出家》  作者:刘书宏  读书笔记:抚顺读书人  说起这本书的作者刘书宏,并不是很熟,可是一看介绍,发现竟然读过他的两本书,一本是《烦恼都是自找的》还有一本《你不就是希望我快乐吗》,两本书可谓风牛马不相及,可是却竟然出自同一个作家之手,这就是刘书宏。  其实中国从汉朝传入佛教以后,在民间佛教是日常的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那个村那个镇都有自己的小庙,都有出家的和尚,老百姓和和尚也经常打交道
在0~6岁儿童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个“审美敏感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对于生活中美的东西都很感兴趣,通过一次一次的尝试和调整,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孙瑞雪认为:“审美的敏感期是螺旋式發展的,从对吃的东西要求完美完整,到所用东西的完美完整,再到对自我的形象要求完美,最后上升到对环境、对内在气质、对艺术品质追求完美。”  老师常会听到家长反馈:“孩子挑衣服,非要穿那件,不穿就不出门。”“不喜欢吃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