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民族歌剧是一个新生的事物,它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优秀的音乐文化,另一方面又吸收了西方歌剧的实践成果.民族歌剧最为本质的特点在于其民族性的表现上,至于如何确定歌剧民族性的问题,我国歌剧文化学者在对民族歌剧的定义上,就深刻地指出了戏曲声腔在确定歌剧民族性方面的重要作用.著名评论家、音乐学家居其宏认为,民族歌剧在创作上最为突出的特点在于用戏曲板腔体的形式去构筑核心人物角色的咏叹调唱段.这就说明了戏曲声腔的运用在厘清民族歌剧概念过程中的重要性.我国是一个拥有丰富戏曲文化的国家,在民族歌剧的创作和表演中,歌剧艺术家们往往从戏曲中汲取养分,从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的诞生到当代民族歌剧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成功地推出了诸如《木兰诗篇》《沂蒙山》等众多的当代优秀民族歌剧作品.综观当代民族歌剧对于戏曲声腔的运用,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首先在音乐创作方面,当代民族歌剧运用了具有地域性的戏曲音乐语言去表现中国不同地方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精神,运用音乐加戏剧的形式展现出不同地域上生活的人民的优秀品质和性格特征;其次在演唱上,又将中国传统戏曲审美观念与西方美声唱法技术相结合,体现出中国当代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本文将以当下数部经典的歌剧为例,探讨戏曲声腔在民族歌剧创作中的运用和艺术表现,以期能够为当代民族歌剧在未来的发展与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