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乘法是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们现实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体会到计算的快乐,而且体验到乘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
【关键词】乘法 小学数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7.112
小学数学乘法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可以看到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分数乘法、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等内容,但为了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就必须了解乘法的大致内容,让学生在学完小学内容时能有一个全新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小学数学乘法。
一、乘法入门
新课改下的小學数学教学,给广大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要为原始的教学方法注入全新的理念,要提高课堂效益,就必须彻底改变课堂上教师激情机械地讲解,课下学生被动乏味的模仿的传统教学形态,如何让手中的教材体现出教有情趣、学有滋味的感觉,成了我们新的话题。为了避免课程的突然更换,令广大师生因为不适应,而给教学带来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教材观”让旧教材体现新精神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教法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生理发展特征来安排教学环节: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为主来设计教学过程。从课堂教学“学、思、乐”三字经出发来优化教学方法,达到课堂教学省时高效、事半功倍的目的。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在进入课堂时,都不会有什么抽象思维,而是直观思维。
在教学中,3+3+3+3+3这道题看起来很长,如果我们仔细一看,就是5个3相加,用乘法表示为3就简单明了。如果我们直接将这个题灌输给学生,那学生就会觉得枯燥;如果我们能抱15个小球到教室讲桌上,每排放3个,共放5排,那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然后引出乘法的概念和本质,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当然,乘法意义在不同情况下是有不同意义的,几倍和几分之几,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教材中还加入了“九九乘法表”,如果能背诵熟了,也就算乘法入门了。
二、灵活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我们经常看到小学生喝“娃哈哈AD钙奶”,在教学中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喝娃哈哈AD钙奶吗?”学生肯定会回答“喜欢”。“那你们知道一瓶AD钙奶多少钱吗?”“2元。”“次仁罗布到商店准备购买20瓶AD钙奶(出示实物图),你能帮助他算算要花多少钱吗?”学生会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对于自己经历过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通过这样的导入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教学最后的结语要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后的结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结语的好坏会对课堂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很多学生在学完乘法分配律、交换律、结合律很难区分清楚。这时候可以用比喻来作为结语,以便学生区分这两种运算律。例如可以这样做结语:乘法分配律就像这样“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爸爸和妈妈”。生动的比喻可以加深学生的对乘法分配律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区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
三、熟练掌握整数、小数、分数乘法
整数:像-2,-1,0,1,2这样的数称为整数。(整数是表示物体个数的数,0表示有0个物体)整数是人类能够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工具。整数的全体构成整数集,整数集合是一个数环。在整数系中,自然数为0和正整数的统称,称0为零,称-1、-2、-3、…、-n、…(n为整数)为负整数。正整数、零与负整数构成整数系。整数乘法的结果也永远是整数。
小数乘法是乘法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小数乘以整数和一个数乘以小数的计算规则都是凭据因数与积的规律而推导出来的,明确计算的算理,可以防止出现积的小数点位置的错误。明确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也是准确使用估算法检验小数乘法的基础。比较典型的例题可以让学生说出差异的算法,在比较中找出最优。概括出简便的计算方法。
分数乘法是分数的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做第一步时,就要想一个数的分子和另一个分母能不能约分。分数乘法也就是把多个同样的数叠加,如3/5,就是指2个3/5相加,3/5,0是指10个3/5相加。分数乘整数时,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要在计算中先约分)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在计算中约分)。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小学数学乘法使用广泛,只要小学生灵活使用、熟练使用,就会增加学生的智慧。
【关键词】乘法 小学数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7.112
小学数学乘法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可以看到整数乘法、小数乘法、分数乘法、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等内容,但为了让学生学好这一部分的内容,我们就必须了解乘法的大致内容,让学生在学完小学内容时能有一个全新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小学数学乘法。
一、乘法入门
新课改下的小學数学教学,给广大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新课程要为原始的教学方法注入全新的理念,要提高课堂效益,就必须彻底改变课堂上教师激情机械地讲解,课下学生被动乏味的模仿的传统教学形态,如何让手中的教材体现出教有情趣、学有滋味的感觉,成了我们新的话题。为了避免课程的突然更换,令广大师生因为不适应,而给教学带来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转变“教材观”让旧教材体现新精神要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教法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生理发展特征来安排教学环节: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为主来设计教学过程。从课堂教学“学、思、乐”三字经出发来优化教学方法,达到课堂教学省时高效、事半功倍的目的。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在进入课堂时,都不会有什么抽象思维,而是直观思维。
在教学中,3+3+3+3+3这道题看起来很长,如果我们仔细一看,就是5个3相加,用乘法表示为3就简单明了。如果我们直接将这个题灌输给学生,那学生就会觉得枯燥;如果我们能抱15个小球到教室讲桌上,每排放3个,共放5排,那学生就会很容易接受。然后引出乘法的概念和本质,乘法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加法,乘法知识的生长点是几个相同数的连加。当然,乘法意义在不同情况下是有不同意义的,几倍和几分之几,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在本质上是一样的。教材中还加入了“九九乘法表”,如果能背诵熟了,也就算乘法入门了。
二、灵活运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我们经常看到小学生喝“娃哈哈AD钙奶”,在教学中进行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喝娃哈哈AD钙奶吗?”学生肯定会回答“喜欢”。“那你们知道一瓶AD钙奶多少钱吗?”“2元。”“次仁罗布到商店准备购买20瓶AD钙奶(出示实物图),你能帮助他算算要花多少钱吗?”学生会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学生对于自己经历过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通过这样的导入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目的。
教学最后的结语要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后的结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结语的好坏会对课堂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很多学生在学完乘法分配律、交换律、结合律很难区分清楚。这时候可以用比喻来作为结语,以便学生区分这两种运算律。例如可以这样做结语:乘法分配律就像这样“我爱爸爸,我爱妈妈=我爱爸爸和妈妈”。生动的比喻可以加深学生的对乘法分配律的印象,有助于学生区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
三、熟练掌握整数、小数、分数乘法
整数:像-2,-1,0,1,2这样的数称为整数。(整数是表示物体个数的数,0表示有0个物体)整数是人类能够掌握的最基本的数学工具。整数的全体构成整数集,整数集合是一个数环。在整数系中,自然数为0和正整数的统称,称0为零,称-1、-2、-3、…、-n、…(n为整数)为负整数。正整数、零与负整数构成整数系。整数乘法的结果也永远是整数。
小数乘法是乘法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一个数乘以小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整数乘法意义的扩展。小数乘以整数和一个数乘以小数的计算规则都是凭据因数与积的规律而推导出来的,明确计算的算理,可以防止出现积的小数点位置的错误。明确小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也是准确使用估算法检验小数乘法的基础。比较典型的例题可以让学生说出差异的算法,在比较中找出最优。概括出简便的计算方法。
分数乘法是分数的分子与分子相乘,分母与分母相乘,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做第一步时,就要想一个数的分子和另一个分母能不能约分。分数乘法也就是把多个同样的数叠加,如3/5,就是指2个3/5相加,3/5,0是指10个3/5相加。分数乘整数时,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能约分的要在计算中先约分)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在计算中约分)。但分子分母不能为零。
小学数学乘法使用广泛,只要小学生灵活使用、熟练使用,就会增加学生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