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来源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izhongcany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分析“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首先分析其运用的重要性,能够提升城市的雨水利用率以及对极端天气的抵御能力。其次分析出通过对人行道、车行道、绿化带、衔接带及生态系统灌溉等区域,运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给排水的设计,既能实现雨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又能解决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提升城市的雨洪管理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稳定性,带动城市建设的步伐。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
  在我国的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迅速发展下,城市建设也随之不断的完善。其中是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作为城市建设中的基础且重要的设施,所以运用“海绵城市”这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有利于城市好比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应对雨水的自然灾害时,具备良好的弹性,促使受损害的水体得以恢复,同时进一步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以此来增强城市的稳定性,加强城市地下水源的补给能力,确保城市系统的正常运转,从而为推动我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1、“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运用的重要性
  海绵城市的建设,主要在于加强雨洪管理,而运用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之中,更利于增强地下水源的补给能力。首先,海绵城市能够提升城市的雨水利用率,通过对雨水的全发位回收,能够有效的缓解城市水资源的短缺问题【1】。同时对于市政给排水基础设施的完善具有很大的帮助,根据构建海绵体、地下管网来减少气候、环境变化对城市带来的影响,以此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加之增加的城市内区域绿环面积,以及建设的雨水花园具有景观效应,有利于城市树立好绿色、美化的形象。
  其次,在海绵城市设计当中,始终遵循自然环境的原则,将保障城市防洪、防涝作为核心内容,能够结合道路周边环境、区域的条件等因素,做好雨水的收集、储存与利用,以便预防、避免城市内涝的发生,从而促使城市提升对极端天气的抵御能力,进一步保障城市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2、“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运用的有效措施
  2.1人行道
  我国的市政工程中,人行道是比较常规的项目,所以这对相关的设计、建设理念具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为了确保人行道的服务功能,能够符合相关的要求,就要积极运用海绵城市理念进行工作的设计,以此来改善结构渗水功能、透水功能,避免人行道中出现积水的现象,从而为人们营造出更加安全、适宜的出行环境【2】。首先,对于人行道的施工材料,需要精心的挑选,尽可能选择透水性能好的材料,来增强其透水性。其次,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之中,需要考虑到城市的土壤成分改善问题,合理的设计好排水管位置、坡度,从而进一步优化人们的出行环境。
  2.2车行道
  对于市政道路中重要的项目之一就是车行道,所以在实际的设计当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能够有效的完善道路给排水功能,以此来保障车辆的安全行驶,尽可能规避有积水的问题,从而减少交通的“瘫痪”现象【3】。首先,在设计时,需要做好道路的路面维护工作,选择硬度较高的原材料,比如沥青、混凝土等,能够有效的预防在雨水浸泡后的坍塌事故发生。其次,要正确的设计绿化带的结构、盲沟的结构,以便当降水量较高时,可以及时的排出雨水。
  2.3绿化带
  2.3.1收集雨水
  在绿化带的给排水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就需要对绿化带给排水系统的雨水净化功能加以完善,能够制订科学的设计方案,要求降雨量较高时,能够通过绿化带有效的净化雨水,并且对净化后的雨水进行循环利用。这样一来,既能及时的排出雨水,又能解决城市地下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比如绿化带要设置在道路下方的20cm左右位置,一边确保雨水资源的均匀分布。同时在此基础上,药品正是溢流系统的设计,铺设好具有透水能力的空心砖,来实现雨水管道系统、绿化带系统的连接,从而当雨水超过绿化带的承受能力后,多余的雨水会自然随着溢流系统到排水管道。
  2.3.2雨水过滤
  绿化带对于雨水的其中一大核心功能就是过滤,当雨水降落后要做好雨水的必要过滤。比如,在实际设计当中,使用植土方式、砾石层形式等,进行处理,来确保表面的清洁、整洁。同时对于绿化带的给排水系统,要实施雨水的收集,所以设计时要严格调整好雨水口之间的间距,从而尽可能全面收集周围的雨水资源。
  2.4衔接带
  衔接带,是一种将道路的路面、绿化带及其他的海绵体加以连接的重要纽带。因此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就可以结合具体的气候条件、绿化带形式等方面,有效的选择好衔接的模式、衔接技术,同时应用源头渗透、中途渗透等技术,进行雨水的合理排放,并且通过植草沟、调节塘等方式收集雨水,能够确保雨水的高效蓄存。此外,根据不同的城市区域,需要进行具体的给排水设计,比如一些水资源丰富的地区,要选择好净化技术去保证雨水的水质;而一些水资源匮乏的地区,需要进一步增强雨水的回收率,从而增强雨水的科学、循环利用。
  2.5生态环境灌溉
  生态环境灌溉是在市政道路给排水系统建设中,对绿化设施、周围的绿植及相关植被,进行有效的灌溉设计。因此在实际设计当中运用“海绵城市”,要以生态环境的高度层次差,来有效的利用雨水资源。同时根据植被的分布,需要以高低差的形式,来收集雨水资源,以此来确保植被满足灌溉的需求,并且对周边的生态环境加以改善。此外,对于水资源净化系统、自动灌溉系统,通过局部的生态效应,来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市政工程整体排放作用,从而调整城市的局部生态系统,真正实现温度、气候及绿化等优化,最终在根本上去减少热岛效应给城市带来的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运用,既能实现雨水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又能解决城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提升城市的雨洪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城市的稳定性。通过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当中,融入海绵城市理念,精心规划完善的给排水系统建设方案,能够促使海绵体的设施发挥出最佳的性能,以此来改善城市的道路给排水问题,为人们提供安全、适宜的出行环境,从而更利于带动我国的城市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尹浩明."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No.497(12):122.
  [2]邓成宪.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剖析[J].中国标准化,2019,000(008):103-104.
  [3]阳琪琪.海绵城市在市政道路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9.
其他文献
【摘要】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腾飞式发展,小汽车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我国市政道路的负荷量也不断增加。伴随着城市高速发展、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道路病害的出现频率也逐渐增加,道路老化、超载等原因导致的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病害亟待解决。本文从沥青材料问题、施工过程不规范以及温度导致的道路病害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沥青路面病害进行了分类,其后就水损害、裂缝、松散的防治进行了阐述,最后从
【摘要】城镇道路交通工程设计对于城镇居民的生活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道路交通建设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道路工程建设成为众多建设项目中的重点工程,道路工程建设能够极大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其中,在道路建设工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的环节是道路工程的设计,对道路进行科学的优化设计,不仅能够确保道路通行的安全性,而且还可以为居民的出行提供更为周全的服务,所以,施工单位在进行道路工程建设时一定要重视道路
【摘要】随着我国的持续发展,交通运输路网不断加密,公路路基工程挡土墙的施工技术也必须不断持续改进和完善。因此,本文分析了挡土墙结构工程的实践、挡土墙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公路路基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应用,采用不同的挡土墙类型提高公路路基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  【关键词】公路路基;路基工程;挡土墙  公路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必须保证平台结构的安全性和高效性。在修建道路时,路基的安全
【摘要】本文重点针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加固施工技术展开了全面分析和研究,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软土地基所产生的危害进行了阐述,有效提出针对性的软土地基加固处理方法,进一步提高市政道路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效果,提高市政道路工程基础施工稳定性,为后续的通车安全和舒适度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市政道路;软土地基;加固;应用  当前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市政道路工程作为
【摘要】本文针对市政道路检查井周边道路下降塌陷,路面裂缝,井盖下凹、倾斜、位移等通病,主要从各结构层摊铺碾压、井周加固两方面,深入地分析了产生通病的原因,并以常州市离宫路为例,详细阐述了监理对策,操作性较强。  【关键词】市政道路;检查井;通病;监理;对策  市政道路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道路本体,二是埋于路面之下的综合管线。在综合管线上,布置着各种检查井。一直以来,检查井周边道路下降塌陷,路面裂
【摘要】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人们对日常生活、出行的便利有了更高的要求,道路桥梁是一个城市的基础实施之一,直接关系着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因此要格外重视道路桥梁工程的质量,尤其是路基面防水方面,防水路基面的性能好坏直接影响着道路桥梁工程的使用安全,影响着道路桥梁工程的使用时间,所以在道路桥梁工程的实际建设工程中,要结合工程所处的环境特点,选择更为合理的施工技术,针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要预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