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性乳腺癌中程序性死亡配体抗体克隆22C3和SP142的表达分析及预后研究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不同抗体克隆SP142和22C3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不同抗体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治疗的259例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将患者手术组织样本切片进行SP142和22C3免疫组化染色,分别评估肿瘤细胞及肿瘤浸润免疫细胞PD-L1的表达情况,分析2种抗体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PD-L1表达与无病生存时间(DFS)和总生存时间(OS)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

SP142(免疫细胞表达评分≥1%)与22C3(联合阳性评分≥1分)在TNBC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1%(109/259)和41.3%(107/259),二者总符合率为82.3%,阳性表达病例的Kappa值为0.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其他文献
鉴于目前一代测序通量低,二代测序读长短的限制,一种新的克服上述缺点的技术应运而生。基于纳米孔的三代测序技术不依赖DNA聚合酶的链式反应,通过识别电信号判别碱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也面临着更多挑战。目前在在感染性病原、传染病防控、遗传变异及肿瘤诊断等方面有诸多应用。
人工神经网络(ANN)是一种驱动人工智能(AI)的网络框架,其中采用经典卷积神经网络(CNN)进行胚胎质量评估可进行固定时间节点胚胎细胞计数和图像识别;采用全连接的深度神经网络(DNN),胚胎图像识别准确度提升,适用于较高硬件配置以及需要整合临床信息进行综合预测;残差网络通过增加层数提高准确度并通过跳跃连接解决梯度消失问题,实现动态胚胎评估。贝叶斯网络(BN)机器学习擅长推理,在条件缺失情况下可通过推理弥补数据不足,可结合临床复杂信息进行综合预测评估;支持向量机(MLP)机器学习存在梯度消失与爆炸,容易丢
核磁共振波谱是代谢组学的主要分析技术之一,该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和非侵入性等优点,通过监测机体代谢物的变化,有助于深入了解疾病机制,能够在疾病诊疗中发挥作用,但其临床应用尚未普及。近年来,代谢组学在肿瘤中的应用日益成为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围绕核磁共振波谱技术和肿瘤代谢组学,着重介绍基于该技术的代谢组学分析在肿瘤早期筛查、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等方面的应用进展,以期为肿瘤代谢组学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遗传性代谢病是因维持机体正常代谢所必需的某些由多肽和(或)蛋白组成的酶、受体、载体及膜泵生物合成发生遗传缺陷,即编码这类多肽(蛋白)的基因发生变异而导致的疾病。通过对机体血液或尿液中糖、氨基酸、有机酸、脂肪酸、肉碱等物质代谢组学分析,以及细胞酶学、分子生物学与蛋白组学分析,鉴定、识别以及定量各异常指标,确定生物标志物作为诊断和治疗监测工具,同时通过蛋白组学的研究,为遗传性代谢病的致病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膀胱尿路上皮癌约占所有膀胱恶性肿瘤的90%,根据肿瘤是否侵犯膀胱肌层可分为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卡介苗治疗失败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标准治疗方法。由于患者自身基础疾病以及手术导致的生活质量下降,许多患者不适合或拒绝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寻找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以外能够达到治愈的、保留膀胱的治疗方案显得极为重要。保膀胱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肿瘤控制和生活质量,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替代及补充。共识根据国内外循证医学依据,结合目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Ⅰ期NSCLC的主要治疗方式为肺叶切除联合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不能耐受或拒绝手术的患者也可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虽然Ⅰ期NSCLC患者预后整体较好,但仍有约20%的患者会出现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患者的预后和失败表型存在异质性,无法被病理TNM分期所精准预测。寻找影响I期NSCL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是实现其治疗由经验到精准的关键一步。准确预测高危患者,可以为制定手术后或SBRT后个体化辅助治疗策略提供指导,进而提高Ⅰ期NSCLC的总体疗效
目的探讨同源盒基因C10(HOXC10)对脑胶质瘤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与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数据库分析HOXC10在高级别胶质瘤(胶质母细胞瘤)和低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患者生存的影响。按照HOXC10-siRNA转染操作说明书分别将HOXC10-siRNA1(HOXC10-siRNA1组)、HOXC10-siRNA2(HOXC10-siRNA2组)和siRNANC(NC组)转染至U251细胞,在转染组中分别加入100ng
目的探讨circZNF609靶向miR-153调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增殖和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淋巴瘤组织50例,选取同期经病理诊断证实为反应性增生的正常淋巴结组织30例作为对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组织和对照组织中circZNF609的表达。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OCI-LY19细胞分为Control组(空白对照)、si-con组(转染siRNAcontrol)、si-ZNF609组(转染circZ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尿液小分子代谢物及其代谢特征。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分析健康人群(n=10)、肝血管瘤患者(n=10)和HCC患者(n=10)尿液中的小分子代谢物。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和层次聚类分析以及单因素分析等方法分析全组人群的尿液代谢物产物差异。结果全组人群中,差异代谢物381种,其中上调的代谢物96种,下调的代谢物285种。与HCC有关的特异性尿液代谢物55种,包括21种上调的代谢物,如Acetyl-DL-Leucine、AlaAsp、HoPh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