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动信合“农”头打造工业高地——大渡口区信用联社支持工业建设纪实
大渡口区信用联社立足区情。树立“大开放、大发展”的开放意识,“你发财、我发展”的双赢意识,“你来投资、我包服务”的服务意识,被当地人民称为“救命银行”、“知心银行”、“生命银行”。
1 “救命银行”。信用社对产品有市场、法人品行好、短时间缺乏流动资金、注入一定信贷资金后,有望“复活”的企业,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采取“输血送氧”救助方式,注资盘活,扶持企业生产和经营,对资金实行封闭管理,拯救企业,盘活存量资金。
重庆小南海水泥厂为盘活存量贷款,联社果断注入1000万元信贷资金,从悬崖边拉企业一把,盘活了信贷资金,企业恢复了正常生产经营。三年来,该区联社累计向24户企业发放48670万元“救命资金”。盘活8790万元存量贷款,这些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1942万元,上缴税收11250万元,信用社被企业喻为“救命银行”。
2 “知心银行”。信用社通过服务上优、路子上引、资金上帮、信息上供,大力支持工业企业发展。重庆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是大渡口区内年销售收入近3亿元、净利润2000万元的中型工业企业。为促进公司做大做强,联社组织由联社领导、第三方专家、信贷员组成的联合调查组主动进厂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提供生产销售信息、掌握资金需求缺口,企业获得1000万元贷款后,加足马力生产,事后企业老总动情的说:“信用社真是我们的知心银行”。
3 “生命银行”。信用社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对守信用、产品有市场,注入信贷资金后,能够尽快“复苏”的企业,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及时注入信贷资金支持,扶持企业生产和经营,帮助企业走出困境。重庆明华汽车零件有限公司为扩大生产,开发新产品,出现流动资金暂时困难而一筹莫展。联社特事特办,组织信贷员快速调查,加快审查审批,不到10天将790万元信贷资金划到企业账户。
三年来,大渡口区农村信用社共为26户工业企业注入信贷资金65350万元,使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846875万元,上缴税收13525万元,信用社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银行”。
如今,大渡口区车水马龙,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宽敞明亮的大道向前延伸,一个个建设工地在这里拓展……重庆今普食品公司、重庆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重钢集团等一大批投资上亿元的企业在此开拓。信用社与这些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资源对接、产业成链的企业共生共荣。
酉阳:一位信用社主任的“三农”情缘
去年“五一”长假后上班第一天,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丁市信用社主任冉景安就在办公室里忙得不可开交,他刚挂断一家贷款企业打来的电话,周家村村民陈永胜等人又走进办公室。请他为村里贷款扩大烤烟生产规模出“点子”。
丁市乡盛产烤烟,不少农户靠栽种烤烟增收创收,陈永胜瞅见种烤烟是不错的门路,一心想扩大自家的栽种规模,但由于前期投入已经欠下信用社2万元贷款,家里又没有其他值钱的东西可供抵押,陈永胜和另外几户面临同样情况的村民一时很是发愁。冉景安了解到周家村村民们栽种烤烟的积极性普遍很高,便专程去了一趟周家村,向当地村民讲解信贷知识,鼓励他们贷款发展农业经济。仔细分析陈永胜等烟农的实际情况后,冉景安抛出“锦囊妙计”——让陈永胜和另外5户人家通过“农户联保”的方式进行贷款,一来为烟农们扩大烤烟栽种规模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二来又保证了贷款资金的安全性。
没过多久,陈永胜等人便拿到了5万元贷款。当年,几户村民就种植了200亩烤烟,新建了18个烤棚,总收人多达19万元。陈永胜一家不仅偿还了全部贷款,还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冉景安深知,“三农”的发展是信用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要使“三农”得到发展,信用社作为地方金融机构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大渡口区信用联社立足区情。树立“大开放、大发展”的开放意识,“你发财、我发展”的双赢意识,“你来投资、我包服务”的服务意识,被当地人民称为“救命银行”、“知心银行”、“生命银行”。
1 “救命银行”。信用社对产品有市场、法人品行好、短时间缺乏流动资金、注入一定信贷资金后,有望“复活”的企业,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采取“输血送氧”救助方式,注资盘活,扶持企业生产和经营,对资金实行封闭管理,拯救企业,盘活存量资金。
重庆小南海水泥厂为盘活存量贷款,联社果断注入1000万元信贷资金,从悬崖边拉企业一把,盘活了信贷资金,企业恢复了正常生产经营。三年来,该区联社累计向24户企业发放48670万元“救命资金”。盘活8790万元存量贷款,这些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1942万元,上缴税收11250万元,信用社被企业喻为“救命银行”。
2 “知心银行”。信用社通过服务上优、路子上引、资金上帮、信息上供,大力支持工业企业发展。重庆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是大渡口区内年销售收入近3亿元、净利润2000万元的中型工业企业。为促进公司做大做强,联社组织由联社领导、第三方专家、信贷员组成的联合调查组主动进厂帮助企业理清发展思路、提供生产销售信息、掌握资金需求缺口,企业获得1000万元贷款后,加足马力生产,事后企业老总动情的说:“信用社真是我们的知心银行”。
3 “生命银行”。信用社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对守信用、产品有市场,注入信贷资金后,能够尽快“复苏”的企业,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及时注入信贷资金支持,扶持企业生产和经营,帮助企业走出困境。重庆明华汽车零件有限公司为扩大生产,开发新产品,出现流动资金暂时困难而一筹莫展。联社特事特办,组织信贷员快速调查,加快审查审批,不到10天将790万元信贷资金划到企业账户。
三年来,大渡口区农村信用社共为26户工业企业注入信贷资金65350万元,使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846875万元,上缴税收13525万元,信用社成为企业发展的“生命银行”。
如今,大渡口区车水马龙,一座座现代化的厂房拔地而起,一条条宽敞明亮的大道向前延伸,一个个建设工地在这里拓展……重庆今普食品公司、重庆秋田齿轮有限责任公司、重钢集团等一大批投资上亿元的企业在此开拓。信用社与这些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资源对接、产业成链的企业共生共荣。
酉阳:一位信用社主任的“三农”情缘
去年“五一”长假后上班第一天,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丁市信用社主任冉景安就在办公室里忙得不可开交,他刚挂断一家贷款企业打来的电话,周家村村民陈永胜等人又走进办公室。请他为村里贷款扩大烤烟生产规模出“点子”。
丁市乡盛产烤烟,不少农户靠栽种烤烟增收创收,陈永胜瞅见种烤烟是不错的门路,一心想扩大自家的栽种规模,但由于前期投入已经欠下信用社2万元贷款,家里又没有其他值钱的东西可供抵押,陈永胜和另外几户面临同样情况的村民一时很是发愁。冉景安了解到周家村村民们栽种烤烟的积极性普遍很高,便专程去了一趟周家村,向当地村民讲解信贷知识,鼓励他们贷款发展农业经济。仔细分析陈永胜等烟农的实际情况后,冉景安抛出“锦囊妙计”——让陈永胜和另外5户人家通过“农户联保”的方式进行贷款,一来为烟农们扩大烤烟栽种规模提供了必要的资金,二来又保证了贷款资金的安全性。
没过多久,陈永胜等人便拿到了5万元贷款。当年,几户村民就种植了200亩烤烟,新建了18个烤棚,总收人多达19万元。陈永胜一家不仅偿还了全部贷款,还逐步走上了致富之路。冉景安深知,“三农”的发展是信用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提,要使“三农”得到发展,信用社作为地方金融机构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