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借景在园林景观空间延伸中的运用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ip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园林景观设计上,我们将突破边界局限、巧妙地将园外之景纳入园内所用的设计手法通常称为借景。借景是空间延伸中最常用到的一种园林设计手法。文章简要分析了借景在园林景观空间延伸中的运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借景 园林 景观 空间延伸
  引言
  “借景”之说是计成在《园冶》中首先提出的,“借景”延续了园林空间。“借景”已成为造园艺术的专有名词。我国古典园林,无论是皇家或私人花园,多数建在城内或城郊,但有的就在住宅一边,四周都有围墙,境界受到不应有的约束。所以借助园外景观来衬托园内景物,使内外景色连成一片,以扩大园内的有限景界,是园林设计中延续空间的巧妙手法。
  1借景概述
  1.1借景的概念
  计成在《园冶.兴造论》中写到“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因者就地审势,就是说园林造景要善于因地制宜的借用别的景物,使之成为园林景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要借的巧妙,借的合体、适宜,天衣无缝,不露人工痕迹,和园内景物、空间环境和谐统一、融为一体。由此得出:借景就是根据造景的需要,将视线所及的园内外优美景色组织利用起来,使其成为园景一部分的造景手法。借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借景是借园内外的景物(看图),而广义的借景范围更广,不分远近,凡是能用来造景、组景的东西都可以借来为我所用,甚至包括意境、遐想这些虚的东西。
  1.2借景的目的
  园林景观设计是指在限定的空间内,用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无限的意境。就居住区园林绿地景观而言,从其构成生活空间的功能上看,是为人们提供可观、可赏、可游、可憩的“虚”、“无”空间。设计师们通常采用打破边界局限、巧妙地将园外的景观纳入园内的设计手法,结合假山、廊、花架、雕塑、水景、植物种植等实体处理这样的“空”、“无”空间。借景的目的就是把各种能在形、声、色、香等方面增加艺术效果、丰富设计构图的外在因素,引入到本景观空间中来,使景观更具特色与变化。居住区景观设计常借景于城市中的公园或自然、人文景观,合理布局自身景观位置,依托外部社区,使绿化景观与娱乐设施同时共享,从而突出自己的景观特色。
  2借景的内容
  借景的内容很广泛,这里我们就借景广义的含义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2)借天时。就是因时而借,一日之间,朝霞夕阳,繁星月夜;一年四季,春花烂漫,花红叶绿,红叶斑斓,玉树琼花,这些都可以因时而借来表现不同的意境。如:颐和园中的“夕佳楼”,它的名字取自晋代陶渊明的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在楼上观看落日的余晖照耀群山的景色,是非常美丽的。还有“锤峰落照” ,每当夕阳西照,漫天红紫。此时,东山的磬锤峰金碧辉煌,宏伟壮丽。还有其他如“紫气东来”、“赤城霞起”、“寅辉”等等都是体现一日之间变化的景点。
  (2)借风、借光影。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风篁弄影”的竹林景观——风吹起,竹梢动,月影移墙,渗透着凄凉、冷清之意境。
  (3)借山、水、动物、植物、建筑等。如岫屏列、平湖翻银、水村山郭、晴岚塔影、飞阁流丹、楼出霄汉、堞雉斜飞、长桥卧波、田 畴纵横、竹树参差、鸡犬桑麻、雁阵鹭行、丹枫如醉、繁花烂漫、绿草如茵。
  (4)借人为景物。如寻芳水滨、踏青原上、吟诗松荫、弹琴竹里、远浦归帆、渔舟唱 晚、古寺钟声、梵音诵唱、酒旗高飘、社日箫鼓
  3借景的方式
  借景在我国的园林设计中有着丰富的运用。现代住宅景观设计许多地方借鉴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手法。借景可以是直接借实景也可以间接借景。
  3.1直接借景
  直接借景方式分为: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借等。
  (1)远借。远借主要是借园外远处的风光美景,也就是说,只要极目所致的远景都可借资。我国古典园林中不乏闻名的实例:颐和园借入了西部玉泉山的宝塔;苏州拙政园介入了附近的北寺塔等等。远借必然有高度,或观赏者或被观赏者有一定的高度要求,但产生的仍然是平视效果。
  (2)邻借。邻借则对景物高度要求不严格,且距离很近。“一枝红杏出墙来”就是邻借的效果。还比如苏州沧浪亭,外临清池,一泓清水绕园而过,绕园而出,借助复廊既观园内之景,又观园外之景。此种布局融园内外景于一体,借助水面,扩大了空间,造成深远空灵的感觉。
  (3)俯借、仰借、平视互借。当视角发生变化,就出现了俯视、仰视的效果。由高向低俯视所看景色,如站在颐和园万寿山上俯视昆明湖及其周边的知春亭、西堤、十七孔桥等景点。由低向高仰视高处景物作为借景,如站在万寿山脚下仰视,可借蓝天白云作为佛香阁背景,更衬托出皇权的威严。在许多森林公园中能看到仰视的俯视的效果。景观之间是可以互借,俯仰可互借,平视亦可互借(即成对景)。再例如,云南昆明西山的三清阁建在滇池之边的西山悬崖上,对于观看烟波浩渺的滇池就是俯借的佳例。云华洞有幅对联“洞外云舒霞卷,海中日往月来”和横额“蓬莱仙境”就是描述借海借云、借月的意境。
  (4)应时借。指利用一日或四季大自然的变化与园景配合组景。一般可朝借旭日,晚借夕阳,春借桃柳,夏借荷塘,秋借红枫,冬借飞雪等。如借烟雨的,有嘉兴的烟雨楼和承德避暑山庄的烟雨楼。它们都在浩渺的湖滨边,柳丝垂拂、殿阁巍峨、细雨朦胧时,产生一种特别的神韵。
  3.2间接借景
  间接借景是一种借助水面、镜面映射与反射物体形象的构景方式。由于静止的水面能够反射物体的形象而产生倒影,镜面或光亮的反射性材料能映射出相对空间的景物,这种景物借构方式能使景物视感格外深远,有助于丰富自身表象以及四周景色,构成绚丽动人的景观。
  (1)借虚空间。墙与门窗围合的空间其实是具有使用功能的,而园林中一些空间无实际使用功能,是为了增加空旷、透气的效果而设立,这就是所谓的虚空间。如国画中的留白便属于此。
  (2)借光影。光,分日光、月光、水光。太阳是生命之源,光明的象征,滚烫灼热,极具阳刚之气。月光妩媚清丽,是阴柔之美的典型。水光无形无色而流动多变,或平静如镜,倒映万物。说到“影”,我们就不能不提水中之倒影,凭水借水中倒影来丰富画面,增强虚实对比,提升景致的品味,雅俗共赏。比如,在强烈的日光照耀下,建筑倒影于水中,描绘出了光影交错,金碧辉煌的美丽画面(看图);还有杭州西湖的“三潭映月内湖”,建筑、植物等要素在湖中都留下了清晰美好的映像
  结束语
  借景大大超越了有限的园林空间,尤其是借人力所不能为的自然景物,而丰富了园林景观,增加园景变化,取得事倍功半的艺术效果。用巧妙的“因借”手法,给有限的园林空间插上了无限风光的翅膀,既不费财力人力,又长期免费供应美景。这在世界园林体系中是独树一帜的。
  【参考文献】
  [1]刘国伟,倪丽.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方法[J].科技资讯.2008(35)
  [2]贺广伟.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科技与企业.2014(02)
其他文献
【摘要】(Abstract) :高中英语新教材倡导转变学生的学习策略,由单纯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转变为运用观察、发现、推测、理解、记忆、对比、分析、联想、归纳、内化等学习策略。在新课程理念下,英语语法有效学习要求我们必须转变学习方法,学会自我观察,总结归纳,反思整个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虚拟语气 语法教学 总结归纳 有效学习  虚拟语气指的是,所描述的动作或状态与客观事实相反,表示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初中英语的教学方式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智慧教学系统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得初中英语教学课堂逐渐变得新颖。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初中开始采取智慧教学系统应用在英语教学中,通过研究发现智慧教学系统对初中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智慧教学系统应用到初中英语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智慧教学系统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本文提出相应的解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建筑平面图的绘制问题,通过对多线样式的设置以及如何使用多线命令,对墙和窗的绘制提出了更巧妙、简洁、快速的绘制方法。
【摘要】重农固本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做好保障和完善农业发展工作,事关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随着现代技术快速的更新换代,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互联网+农业”是充分利用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农业的交互探索,为农业生产注入新元素,最终实现一二三产业的跨界融合。  【关键词】互联网+ 现代农业 现状及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农业也得到了
开场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本届政府大力倡导的发展方略,对政府而言也是一项触及方方面面的改革举措。在“双创”浪潮的推动下,“十三五”经济发展新动能正在形成。企业如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冠心病、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及其与心脏结构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33例,2型糖尿病患者32例,冠心病患者32
近年来,随着电视媒体的发展,对节目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的方法已经不适合现代媒体的用人需要,以职业技术教育为核心的高职院校播音主持专业,必
经济发展刺激居民的物质生活需求,也对建筑业起到了促进作用。建设成本是建设项目开发的前提条件。工程造价影响工程质量和竣工时间,是否获得最大化施工成本决定于合理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