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落叶松分级造林质量评价研究

来源 :新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ldininik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采用日本落叶松苗木分级造林后,进行样本区间估计造林成活率及幼林质量评价研究,其结果能正确反映出更新后幼林生长状况,不仅减少经济浪费,更为今后培养优质、速生的林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日本落叶松;分级造林;质量评价
  为探讨人工更新后,造林质量的合格标准,对日本落叶松人工林按5类分级法,进行了质量评价和样本区间估计平均数方法,对新植幼林进行了成活率测定,为今后培养优质、速生的林分提供科学依据。
  1试验地自然概况
  试验地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境内,属暖温带半湿润区,年平均气温6.8~8.7℃,有效积温(≥5℃)为3400℃以上,无霜期160~170天,相对湿度70%~85%,年降水量881.3~1087.5毫米,年蒸发量1220.9毫米。
  2试验研究方法
  选择日本落叶松2年生苗木,按Ⅰ、Ⅱ、Ⅲ级和混合级苗木栽植,采取随机设置样地,按各级苗设置5组,每组90株,按3次重复布局,栽后3年进行调查评定。
  3结果分析
  3.1造林成活率测定
  造林成活率测定,过去往往在幼林地随机抽样100株幼树,或测定一块标准,调查死亡株数,来推算幼林的成活率,这样的测定结果,易产生偏差,有时会造成工作上的失误和经济上的浪费。为正确估测造林成活率,应依据造林面积和地形地势的变化,按20%的比例来设置样地,并利用区间估计平均数的方法来确定造林成活率,见表1。
  表1数据反映出,可靠性指标在95%的情况下,日本落叶松Ⅰ级苗的成活率定值估计为X 98.08%、△=2.17,置信区间95.9%~100%,估计精确度98%。Ⅱ级苗的定值为X=84.38%、△=9.34,置信区间75.04%~93.72%,估计精确度为89%。Ⅲ级苗定值估计为X=67.34%、△=15.4,置信区间51.94%~82.7%,估计精确度77%,混合苗定值估计为X=49.56%、△=4.61,置信區间44.95%~54.71%,估计精确度超过91%。以上分析结果为,日本落叶松选择Ⅰ、Ⅱ、Ⅲ级苗造林效果理想,均可达到成活率85%以上指标。
  3.2幼林质量评价
  苗木分级造林后,因各级苗木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因幼树生长受立地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幼树生长分化明显,为反映幼树质量的好坏,对幼树应进行质量评价,其评价方法如下:b1:健壮树,主干、侧枝生长旺盛,b2:健壮树,主干生长缓慢,侧枝生长正常,b3:主干出现干梢,侧枝生长弱,有损伤,b4:枯梢,叶生长弱,有病害。
  幼树的生长状况,用质量指标表示(ΠK·C),亦称质量系数,(b1 b2)幼树百分数与(b3 b4)百分数之差。公式为:ΠK·C=(b1 b2)(b3 b4)。
  质量指标变动在±100%之间,当b1 b2数值超过b3 b4的数值时,且两者之差为50%~100%时,说明幼林质量达标。若两者差为10%~49%时,说明幼林质量低劣,当两者差出现负数时,说明幼林采取重新改建措施,调查结果见表2。
  由表2看出,日本落叶松Ⅰ、Ⅱ、Ⅲ级苗幼林质量均达到了70%经上说明质量达标,而混合苗质量指标为10.6%,说明质量低劣,应采取补救措施。
  4小结
  用样本估计造林成活率,方法简单,精度高,有科学性,可广泛推广使用。幼林质量评价,能正确反映出不同苗木级别造林后的生长状况,为形成优质的幼林提供依据。正确估测造林成活率及幼林质量评价,可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对人工更新和补植等工作有现实意义。提倡采用Ⅰ、Ⅱ级苗造林。
其他文献
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温室农业大棚管理系统构建,能提高对棚内作物的监控与控制水平,也能使对大棚及棚内作物的管理更加智能化和现代化。物联网管理系统在温室农业大棚中的构建是物联网农业应用的关键。
2018年的愿望,第一,希望我真正地和“农+”联合起来,共同为三农服务.按照十九大的指导,争取早日实现农业小康梦,我们农民的收入能够提高.第二,希望我们这些经过培训的农民技术
在氮气条件下和非配位溶剂十八烯(ODE)中,利用单质S和CdO在油酸(OA)配体中,高温成核,低温增长合成量子点CdS。利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对量子点进行表征和分析,初步产物的荧光谱图呈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组织的广泛兴起并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国家相应的管理策略也出现了积极的转向:在注册登记方面,放宽准入使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获得"合法"身份;在运作内容方面,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