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财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as_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通过对经济业务事项的确认、记录、分析、报告一系列过程,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信息,是会计信息使用者赖以决策的基础。作为国民经济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企业内部管理的成效及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也影响与企业利益相关者如投资者、债权人等群体的经济利益,而且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本文首先分析了铁路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存在的问题,接着分析了铁路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理铁路施工企业会计信息的对策。
  关键词:铁路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的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数据、资料,这些数据资料集中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资金流动状况。是经济主体各方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体制改革的进行,会计信息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已经显得非常突出,人们对会计信息的依赖性随之增强,但与之背道而驰的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却愈演愈烈。由于我国铁路施工企业主要是从铁道部分离出来的,在现行管理体制下,铁路施工企业不仅效益低下,举步维艰,而且由于假造会计凭证、乱列成本费用、人为调节盈亏、私设小金库、偷税漏税等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一、铁路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存在的问题
  
  当前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在各行各业都普遍存在,施工行业也不例外。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其具体形式五花八门、错综复杂。主要表现在:
  (一)随意调节工程结算收入
  铁路施工企业随意调节工程结算收入的手法通常有:1、虚构进账单、对账单,虚增银行存款;2、虚构未达账项,操纵资产余额;3、虚增经营性现金流入与经营性现金流出;4、虚增经营性现金流入与投资性现金流出等。即对“收入”的确认主观随意性较大,产生了对当期利润的直接操纵。
  (二)资本不实
  一些铁路施工企业为了追求规模,扩大影响,从形式上改制,注册资本巨大,而实收资本长期不到位,甚至随意抽调资本金,形成资本“空壳”;有的虚盈实亏,不利分红,蚕食资本;有的任意高估无形资产价值,虚增资本公积;有的为了虚增企业规模和注册资本,在待处理科目上大做文章等等。报喜不报忧,夸大业绩,回避隐患。
  (三)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管理混乱
  一些铁路施工企业乱设滥用会计科目,导致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令人费解,以致失真;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这种低劣的会计环境条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会计信息失真状况。有的不区分经营性支出和非经营性支出,有的不区分单位工程成本核算对象,有的不区分会计分期。在铁路施工中,工程材料入账发出数量与实际发出数量不相符,分包工程成本与自营工程成本相混淆。
  
  二、铁路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会计信息不对称
  铁路施工企业是会计信息的拥有者,而广大的投资者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则是缺乏者,这就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就会计而言,这种不对称源于两层代理关系的存在。第一层委托代理关系是资源提供者(包括股东、债权人等外部会计使用者)与管理当局之间的资源委托代理关系。资源提供者把资源交给管理当局去经营,并以努力程度、经营状况等方面的评价给予奖惩。第二层委托代理关系是管理当局与会计人员的报告委托代理关系。管理当局委托会计人员向自己和外部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一方面对委托资源进行经营,另一方面向资源提供者(委托人)报告资源的经营状况,履行受托人义务。委托代理关系实际上是市场参加者之间信息差别的一种契约形式,它是掌握较多信息的代理人通过合同或其他经济关系与掌握较少信息的委托人之间展开的一场对策。因此,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无论在信,息量、时效性、准确性上都要优于外部使用者。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在效用最大化的目标驱使下,有信息优势的一方便会利用有利的信息使自己获利,而处于劣势的一方便采取各种手段获取更多的信息,以便作出更为科学、合理的‘利己’决策” 。同时,信息披露成本的存在也是造成会计信息不对称的原因。
  (二)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我国铁路施工企业中,大多属于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和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者两个公司,而这两个公司主要是从铁道部分离出来的,虽然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公司形式,但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未能建立。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有者缺位、内部人控制现象非常严重。导致铁路施工企业内部人掌握较大的控制权。在没有有效监督的情况下,管理权过分地集中在施工企业内部人手中,公司重大决策不能做到科学化、民主化。为了实现管理层的特定目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就成了牺牲品。管理层一方面利用其对铁路施工企业的控制权,对企业经营不负责任,从中渔利,肆意挥霍企业资金,侵吞国有资产。另一方面利用与投资者之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人为操纵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无法真实反映铁路施工企业的经营业绩。
  (三)会计违规成本过低
  现行法律制度下,铁路施工企业管理当局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法律责任很小,不必为企业利润的下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充其量发表一纸道歉声明而已。而政府鼓励或默认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直到现在还没有明确的法律条文追究当事者的责任,只要不发生贪污、受贿之事,一般就不会承担什么责任。
  
  三、治理铁路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对于虚假会计信息而言,如何识别固然重要,但是如何预防和惩戒,也就是如何治理会计信息失真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一)建立铁路施工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和诉讼制度
  如果没有完善的铁路施工企业信息披露制度,股东和董事会无法了解铁路施工企业经理层经营状况,那么股东和董事会对经理层的监督和约束也就无法办到。对于一个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来说,既需要对信息披露的内容提出要求,也需要有一套健全的铁路施工企业会计和审计规则加以保障,从而防止经理层在信息披露中出现隐瞒和欺诈的现象。股东有权对董事和经理层的不当行为提起诉讼,既有权行使直接诉讼权,也有权行使代表诉讼权。从而减少铁路施工企业会计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会计信息失真。
  (二)完善铁路施工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公司章程约束机制
  铁路施工企业要对复杂的新、老三会进行责权的明确划分,必要时可予以整合,形成有效的权力相互制约的管理机制。应当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者的责、权、利,公司董事会和董事要忠实履行“委托儿”职责,负责管好自己的执行机构;经理要依章程和职责行事;监事会切实地监督公司的财务收支,对经理进行监督和约束。在实行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铁路施工企业,要尽快按《公司法》的要求进行职务分设,防止出现董事长、总经理和监事共同对公司的“内部人控制”。要建立股东对经理的强力约束机制,铁路施工企业股东大会要定期审议公司财务报告,严格评估经理的经营业绩,并决定经理的薪酬和聘免撤换。
  (三)提高会计造假成本
  铁路施工企业作为经济主体,其一切行为应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会计造假本质上是一种违约行为,是否会选择违约,主要还是看违约成本的高低。当会计造假的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造假的预期收益时,企业很难不产生造假的冲动。因此,加大对会计造假的惩罚力度,提高会计造假成本,无疑是遏制会计造假屡禁不止的重要措施。惟有加大处罚力度,大幅度提高会计造假的成本和风险,使造假者得不偿失、无利可图。
  会计信息失真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问题,它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只有弄清会计信息失真的真正原因,做到有的放矢,消除会计信息失真滋生的土壤,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才能真正解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权益才能真正得到保证,铁路施工企业才能在资本市场上立足。
  
  参考文献
  [1]公佩俭.施工企业如何控制会计虚假信息[J].辽宁经济,2004,2
  [2]张安群.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07,3
  [3]杨丽娟.简析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J].科技资讯,2007,6
  [4]陈志锋.施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和对策[J].现代商业,2008,6
  天津市东丽区无暇街天津钢铁有限公司厂区内中铁十六局天钢项目部 肖海燕 收电话:13820931910
其他文献
摘要: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更新大大加快,创新业务层出不穷,从而对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提出了挑战。而公允价值能够及时全面地反映现行和未来经济环境的变化,本文对公允价值在事业单位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字:公允价值 政府会计 应用    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是新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与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相比,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具有信息及时、充分,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