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教育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才能达到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完善的目的。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不排斥教师讲,而是主张教师在课堂上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尽可能地做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本文从课堂情境的创设、教学手段的安排等方面介绍了初中英语教学中一些简单、有趣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
旧式教学模式常把学生放在被动的位置,教师独占课堂,一讲到底,学生成了收音机和复读机,完全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这种“一支粉笔一张嘴,先生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现代教育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达到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完善的目的呢?我认为教师应扮演向导角色,在学生学习的道路上做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工作,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探索中成长。下面我结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谈谈如何使用一些简单、有趣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营造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
营造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自主、快乐。那种板着脸孔教学的紧张、严肃的课堂气氛,只能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他们产生压抑感。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根本谈不上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怎能进行生动活泼、自主、快乐的学习?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态度,注意调节课堂学习气氛,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自主、快乐的主动学习,从而自然而然地强化自学效果。
我认为教师的“身态语”很重要,“身态语”即教师的表情,动作,手势,姿态等。一个美国心理学家总结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 38%的音强 55%的面部表情。教师给予正确回答的学生一个赞许的微笑,回应学生专注神情的一个赞美的眼神,对于开小差同学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都是一个微妙的情感的动员,让学生激发起热情,振奋精神。不时用“What’s this?”“What’s that?”,同时伴随着手势,让学生吸取知识。教师简单的“身态语”可以让学生也参与进来,比双手抱着书本效果更佳。在这种氛围中教室无死角,每一个学生都充满学习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学习中。
二、巧妙引入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好的开头,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文章的开头要如同凤凰头那样漂亮,而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导入与之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良好的新课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导入语来自于平时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当学习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知识就会活起来,变成富有生命力的东西。例如,在教授9A Unit 4 Integrated skills时,我先提出Is watching TV good or bad for you?让学生思考平时看电视的好处和坏处,引起兴趣。接着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外国青年每天看电视后,变成Couch potato的图片,激发他们的情绪,再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电视节目的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对这些相关电视节目的词汇有了深刻的印象,最后编排语法的例句,练习,提问,加强对词汇的运用,效果颇佳。
三、发挥小组学习优势,为学生营造乐学氛围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而不是替学生学习。教师要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体验;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寻找合适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营造乐学氛围。
小组学习包括几种形式:组内成员的互相合作、小组之间的竞争、教师和学生的合作等。小组学习模式重在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它的好处是:一是每位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二是把学生和互相依存和个人的责任感高度统一起来;三是将教师的责任和学生力量加以整合,教与学达到和谐。根据小组学习的优势,我曾在课堂上设计一些竞争和奖励小环节,让学生产生更强的参与感:在一节全市公开课上,我在班级4个大组前,放了4个瓶子,旁边放了很多颗小星星,上课前说明,只要同组有人回答正确问题,就可以获得一颗星星,最后获得星星最多的组可以得到小礼物,结果在这节课上每个同学都踊跃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气氛非常热烈。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合理引导,学生才能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四、减少枯燥讲解,解除学生的课堂束缚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力求认识和接触某种事物的意向倾向。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对新知识、新问题、新事物充满好奇、产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并且乐此不疲。
有兴趣的学习是富有主动性的,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有效的一个最简单的法则,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7B Unit4 Amazing things时,我和同学们课前一起收集整理了世界上奇特事物的信息:世界上最矮的人、最小的鸟、最奇特的桥、最奇特的树等,孩子们还带来了这些奇特事物的图片,这节课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谈谈知道的事情。师生合作,师生拉近了距离,学生更乐于接受新的知识,很好地激发了兴趣。所以教学不能一味地按照某种教条进行,如果我们用变革的眼光把握一切,往往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巧设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提问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诱发学生的想象思维,通过创设话题,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口语课上应用这样的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而且在表达新思维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地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一节教授9A Unit4 TV programs的公开课上,我教完Integrated skills中3位同学的看电视习惯后,让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对当时来听课的老师进行了采访,问了老师们一些相关的问题:What kind of TV programs do you like best/least and why?How much time do you spend watching TV every day?同学们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有些同学提的问题超乎老师的预想,这样的课堂提问设计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让听课老师参与了进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构建全新的教育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和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自己体验、探索、交流、创造,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唯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才能走近最理想的教育,才能让可贵的思维之花绽放于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李为群.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9).
[2]孙朝仁.让教学更高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
关键词: 初中英语教学 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
旧式教学模式常把学生放在被动的位置,教师独占课堂,一讲到底,学生成了收音机和复读机,完全丧失了学习的自主性,这种“一支粉笔一张嘴,先生从头讲到尾”的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现代教育注重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个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地发展。那么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达到促使学生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完善的目的呢?我认为教师应扮演向导角色,在学生学习的道路上做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工作,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探索中成长。下面我结合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谈谈如何使用一些简单、有趣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营造轻松融洽的课堂氛围
营造轻松、融洽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自主、快乐。那种板着脸孔教学的紧张、严肃的课堂气氛,只能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使他们产生压抑感。他们的学习是被动的,根本谈不上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怎能进行生动活泼、自主、快乐的学习?因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态度,注意调节课堂学习气氛,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自主、快乐的主动学习,从而自然而然地强化自学效果。
我认为教师的“身态语”很重要,“身态语”即教师的表情,动作,手势,姿态等。一个美国心理学家总结出一个公式:信息的总效果7%的文字 38%的音强 55%的面部表情。教师给予正确回答的学生一个赞许的微笑,回应学生专注神情的一个赞美的眼神,对于开小差同学一个不经意的小动作,都是一个微妙的情感的动员,让学生激发起热情,振奋精神。不时用“What’s this?”“What’s that?”,同时伴随着手势,让学生吸取知识。教师简单的“身态语”可以让学生也参与进来,比双手抱着书本效果更佳。在这种氛围中教室无死角,每一个学生都充满学习的热情,全身心投入学习中。
二、巧妙引入让学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好的开头,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叫人钟情”。文章的开头要如同凤凰头那样漂亮,而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导入与之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良好的新课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导入语来自于平时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当学习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知识就会活起来,变成富有生命力的东西。例如,在教授9A Unit 4 Integrated skills时,我先提出Is watching TV good or bad for you?让学生思考平时看电视的好处和坏处,引起兴趣。接着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外国青年每天看电视后,变成Couch potato的图片,激发他们的情绪,再用多媒体展示各种电视节目的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学生对这些相关电视节目的词汇有了深刻的印象,最后编排语法的例句,练习,提问,加强对词汇的运用,效果颇佳。
三、发挥小组学习优势,为学生营造乐学氛围
叶圣陶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的责任是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而不是替学生学习。教师要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自己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自己体验;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因此我在教学中经常寻找合适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营造乐学氛围。
小组学习包括几种形式:组内成员的互相合作、小组之间的竞争、教师和学生的合作等。小组学习模式重在让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它的好处是:一是每位学生都是学习的主人,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二是把学生和互相依存和个人的责任感高度统一起来;三是将教师的责任和学生力量加以整合,教与学达到和谐。根据小组学习的优势,我曾在课堂上设计一些竞争和奖励小环节,让学生产生更强的参与感:在一节全市公开课上,我在班级4个大组前,放了4个瓶子,旁边放了很多颗小星星,上课前说明,只要同组有人回答正确问题,就可以获得一颗星星,最后获得星星最多的组可以得到小礼物,结果在这节课上每个同学都踊跃回答问题,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气氛非常热烈。
在小组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合理引导,学生才能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
四、减少枯燥讲解,解除学生的课堂束缚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心理学家认为兴趣是力求认识和接触某种事物的意向倾向。教学实践证明,当学生对新知识、新问题、新事物充满好奇、产生兴趣时,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学习,并且乐此不疲。
有兴趣的学习是富有主动性的,带着兴趣学习是教学有效的一个最简单的法则,所以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授7B Unit4 Amazing things时,我和同学们课前一起收集整理了世界上奇特事物的信息:世界上最矮的人、最小的鸟、最奇特的桥、最奇特的树等,孩子们还带来了这些奇特事物的图片,这节课让学生们成为课堂的主人,谈谈知道的事情。师生合作,师生拉近了距离,学生更乐于接受新的知识,很好地激发了兴趣。所以教学不能一味地按照某种教条进行,如果我们用变革的眼光把握一切,往往就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巧设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提问是激发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诱发学生的想象思维,通过创设话题,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在口语课上应用这样的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听和说的能力,而且在表达新思维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人格,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地培养其独立获得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在一节教授9A Unit4 TV programs的公开课上,我教完Integrated skills中3位同学的看电视习惯后,让同学们发挥想象力对当时来听课的老师进行了采访,问了老师们一些相关的问题:What kind of TV programs do you like best/least and why?How much time do you spend watching TV every day?同学们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有些同学提的问题超乎老师的预想,这样的课堂提问设计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让听课老师参与了进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综上所述,教师应该构建全新的教育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和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自己体验、探索、交流、创造,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智慧的启迪。唯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才能走近最理想的教育,才能让可贵的思维之花绽放于英语课堂。
参考文献:
[1]李为群.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创新教育.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9).
[2]孙朝仁.让教学更高效.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