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判别空间条件熵加权的土地覆盖分类方法研究

来源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ida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遥感专题类别信息的机理问题,从土地覆盖参考数据的偏差程度对分类精度的影响角度,提出了一种基于判别空间条件熵加权的土地覆盖分类方法。引入判别空间模型概念,基于此模型生成土地覆盖数据类别,并分析了土地覆盖信息类别与数据类别的语义偏差出现的深层次原因;计算信息类别与数据类别的对应关系矩阵,据此得到二者的条件熵,实现对土地覆盖信息类别与数据类别的语义偏差的量化;根据信息类别与数据类别的条件熵计算修正判别变量的权重因子,实现基于判别空间条件熵加权的土地覆盖分类。采用一景SPOT-5影像进行分类实验,并利用
其他文献
在Delaunay三角网的基础上对骨架线节点进行了分类,通过确定主骨架线的两个端点,运用回溯法提取了多边形的主骨架线,同时给出了详细的算法步骤,并在Visual C++2003环境下实现了该算法。较之其他算法,该算法思路简捷,易于编程,生成的主骨架线形态优良,较好地反映了多边形的主体形状特征和主延伸方向。
人凝血因子Ⅶ(human coagulation factorⅦ,hFⅦ)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的单链糖蛋白,由肝脏合成,在凝血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凝血块形成起始的关键分子之一。近年来的研究
6月8~10日,“世界媒体艺术之都·中部(长沙)印刷产业博览会”(简称“长沙印博会”)在湖南国际会展中心举行。长沙印博会是我国发生特大疫情后举办的第一个印刷业全国性展
大豆自古至今一直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探究大豆的起源地和种植技术的历史经验,对于正视传统农业的价值,继承古代农业的优良传统,振兴现代大豆产业、维护国家粮油安全
面向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与疏散路径分析的需求,基于几何代数构建多目标约束应急疏散路径分析方法,利用多重向量实现了多维地理场景建模及路径距离计算。其中利用几何基进行网络编码,构建多维地理网络拓扑结构的几何代数邻接矩阵表达,建立了基于几何代数的最短路径算法,进而构建多目标约束的应急疏散模型。基于德国Waldbruecke村三维场景中污染物扩散条件下的应急疏散分析表明,该方法可较好地支撑阈值限制条件下网络
DEM综合是其描述的地形表面细节逐渐舍去、轮廓不断呈现的连续过程。该文运用小波变换和方根模型模拟这一过程,将小波高频系数作为DEM综合的对象,以方根模型作为阈值设定的理论依据,对小波分解各层按不同等级进行取舍实现DEM综合。以1∶1万地形图建立的DEM进行试验,派生一系列不同复杂度的DEM,并用等高线分布特征、坡度和剖面曲率、地形叠加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随着DEM综合程度增大,生成的DEM逐
以河套灌区解放闸灌域农田表层0~10cm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风干土样的不同粒级含量与光谱特性关系,遴选出反映土壤粘粒、粉粒、砂粒含量各自敏感的光谱波段,分别建立土壤粘粒、粉粒、砂粒含量与敏感波段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土壤粘粒、粉粒、砂粒含量的一元回归模型与BP神经网络模型精度基本一致,且都在85%以上。该研究结果可为应用高光谱遥感图像大范围识别河套灌区的土壤质地提
在分析城市脆弱性研究意义的基础上,对基于"概念内涵—分析框架—定量测度"的城市脆弱性研究脉络进行了梳理总结,进而对传统研究脉络进行了有机拓展,构建了基于"概念内涵—分析框架—定量测度—动态演化—综合调控"的城市脆弱性研究新脉络。未来城市脆弱性研究应抓住3个重点问题:夯实理论基础,完善技术方法,加强实践应用,由此使城市脆弱性研究在理论、方法和应用上得到进一步拓展。
通过研究油茶凋落物浸出液对绿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来判断在油茶中林套种绿豆是否合适。本研究以不同浓度的浸出液来处理绿豆种子和幼苗,并测定绿豆的根长,测量
2019年11月3日,"高分七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发射入轨,开启了精准3D测绘之旅,也拼上了高分专项这幅宏伟拼图的最后一块。"高分七号"卫星是我国首颗民用亚米级高分辨率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星上搭载的主载荷?双线阵相机由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研制。"高分七号"卫星的任务是进行1∶1万精确比例尺立体测图和数字影像制作,在未来的8年寿命期间,将为地球绘制彩色立体的精准图像,服务于测图生产及更大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