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刻骨铭心的遗忘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07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忆记忆》
  作者:[俄] 玛丽亚·斯捷潘诺娃
  译者:李春雨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定价:78元
  阿莱达·阿斯曼引用过马丁·瓦尔泽一句略显拗口的话:“只要某事是这样,它就不是将会这样的事。”
  这句话说的是记忆——容易扭曲和变形、常常受到操纵的记忆。
  今天的记忆何其泛滥,时间线上充斥着无数的短文和自拍,社交媒体用热搜控制着工业化的记忆生产。今天的记忆又何其短暂,仅仅三五年前的轰动事件实际上已经消失了。
  一方面是记忆的公有化,另一方面是记忆的脆弱和易朽。
  俄国诗人、散文家和记者玛丽亚·斯捷潘诺娃,1972年生于莫斯科,早早(十岁)便立下写出其犹太家族故事的志向,但几度动笔又几度毁弃。她想井井有条地写一部传统的家族史,却在无数的证物面前感到不知所措,越来越觉得“记忆的领域充斥着投射、幻想、扭曲”。
  她的太姥姥萨拉·金兹堡在青年时代便投身1905年革命,坐过沙皇的监狱,留法回国后从医,在十月革命中支持布尔什维克,日后却从来不提自己与列宁的妻子和战友有过交往,安然度过了一切运动。在20世纪50年代“犹太医生案”期间,也因“及时中风”而逃过一劫。祖父尼古拉·斯捷潘诺夫参加过下乡征粮的别动队,小腹和后背留下了子弹贯穿的可怕伤疤,日后总说是被人用草叉捅的。父亲在20世纪60年代驻扎在哈萨克斯坦,保卫航天器的研发,这些往事他從不对女儿提起。她的几代家人中有很多医生、工程师、建筑师、会计和图书管理员,他们几乎一踏入社会,便在群众中消失了,一生过着“波澜不惊的生活,远离时代的风车矩阵”,努力不要引人注目,终生都在回避记忆,隐瞒过去。
  我们活下来,我们被遗忘,我们宁愿我们被遗忘。
  这是一种生存的策略。斯捷潘诺夫家的所有人都因此安全地活到了晚年,没有人上过战场,没有人受过镇压。玉碎者和受难者是见证,在某种意义上,瓦全者也是——只要想想他们为什么能活下来。当你凝望个人的秘密,就能窥见时代的深渊。
  已故的斯维特兰娜·博伊姆在《怀旧的未来》一书中指出,“十月革命以后,苏联领导人完成了一种看不见的国有化——时间的国有化。”个人的记忆因此成了一个谜。斯捷潘诺娃决心把这些不屈不挠地活下来的人从遗忘中抢救出来。她在祖居、公墓、书信、照片、档案馆和博物馆中寻找记忆,同时也在反思记忆,力图在它的可能性和局限性中间走出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她渐渐从不连续和不完整中看出了历史的轮廓和真相,最后的结果便是这本四百页厚的《记忆记忆》——中译书名要当做动宾结构的短语来读。
  她如实记录了寻找、困惑和反思的过程,同时广泛摘引了桑塔格、曼德尔施塔姆、阿赫玛托娃、茨维塔耶娃、阿列克谢·托尔斯泰、季娜伊达·吉皮乌斯、普鲁斯特、安妮·弗兰克、保罗·策兰、纳博科夫、约瑟夫·康奈尔、泽巴尔德、帕慕克、安妮·卡森、玛丽安·赫希等众多作家和学者(引人注目地略过了阿达莫维奇、索尔仁尼琴和阿列克谢耶维奇),有时她用文字一一转述二十张照片的画面内容,有时则只让日记和书信自己说话。
  虽然有些地方我的确希望她能稍加简练,有时也感觉她的文化批评略显力不从心,但这本书绝大部分是好的。我欣赏它的语言(以及译文),尤其喜欢它的结构。许多个“既是又不是”组成了它不同寻常的体裁——家族史或苏联史、小说或回忆录、游记或报告文学、文化批评或哲学随笔。
  她一次又一次把读者带离她自家的故事,指给我们看时代的全景。“当下活着的我们所有人都是幸存者的后代,他们全靠奇迹和偶然才活过了多灾多难的20世纪。”她在中文版序言里写道,“这一点将我们联系起来,就像无人荒岛上的一群幸存者,每个人都是亲人。我们的交谈足以跨越代际、跨越距离、跨越语言。”
  阿斯曼夫妇关于记忆的专著仍是相关主题的必读书。在《记忆中的历史:从个人经历到公共演示》中,阿莱达·阿斯曼对记忆的代际、创伤和合法性有过深刻的阐述。她还将评论家席尔马赫尔的论断“家庭史是世界史的对立史”作了修改,重新表述为“家庭史是世界史中非常重要、但在很大程度上被低估的一部分,并且它打开了进入世界史的新通道”。
  斯捷潘诺娃的努力证明此言不虚。

新书推荐

《下沉年代》

  作者: [美] 乔治·帕克
  译者: 刘冉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月
  定价: 108元
  作者跟踪四位不同阶层的60后美国农民、工人、精英、大佬,四段沉浮人生,四种阶层剧痛,写出一代人的愤怒与悲哀。阅读《下沉年代》,如同坐在第一排观看美国梦的午夜葬礼。这是一本关于时代转折及世界剧变的当下启示录。
《昭和风,平成雨》

  作者: 沙青青
  出版社: 漓江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1月
  定价: 58元
  作者试图通过那些看似琐碎的历史细节,来串联日本当代重要的人、事、物,梳理日本经济起伏与社会演进,管窥日本社会价值观的变迁。此外,还有对文化更新、历史传统的观察与解析。
《自足的世俗社会》

  作者: [美]菲尔·朱克曼
  译者: 杨靖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21年1月
  定价: 58元
  作者以丹麦和瑞典社会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度访谈了近一百五十位不同年龄层次和教育背景的对象。他认为,社会的高度发达与宗教并无关联,宗教可以为社会带来医疗和教育的发展,也可能带来混乱、紧张和暴力。
《间谍与叛徒:改变历史的英苏谍战》

  作者:[英] 本·麦金泰尔
  译者:袁鑫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1月
  定价:92元
  奥列格·安东耶维奇·戈尔季耶夫斯基作为克格勃上校,内心深处总有一丝不安。因为这位苏联忠诚的秘密公仆,其实是一名英国间谍。作者用令人赞叹不已的笔法,讲述了这位王牌间谍出生入死的传奇历程。
其他文献
马老太给闺女打电话跟她说:“妮儿,七七该上幼儿园了。”  “妈,七七的户口在咱那儿,就让她在那儿上吧。”妮儿在电话里跟妈商量。  “妮儿,你听妈说,你爸领着七七跑遍了市区,没一个园肯接收。前天你叔打电话来说有一个园里还有位置,你爸就赶紧去报名。结果园长说本来是还有一个空位,可是教育局里的贾主任刚介绍来了一个,我可不敢得罪他,您得再等机会。”马老太苦恼地说。  “妈,再找找看吧,实在没办法我就回去,
很久了,我没有再写颂歌。这  世间,值得称颂的事物已经很少  我反身向下,看到泥土,这身子下,  脚下  还有屁股下的泥土啊,越来越低  人越高,泥土就越是低下。我反身向下  看到了宽厚的母腹和生殖,我向里边  喊了一起,有着人世的回声,敲打着  木鱼  大平原上,一眼望穿,神,无处藏身  神就居住在泥土中,并在泥土里写下  箴言  万有和律条。泥土躺着,关闭着永恒  的门扉  从不言说。由微黄,
抗日战争时期,那时正值深秋,在山东的鲁东南洪范山区,有一小股日本鬼子被八路军围在了山中的南天观一带。  这天,王山头方向的便衣刘二娃赶回连队汇报说,有二十几个头戴新毡帽的人,每人用铁锨挑着个篮子,路上还拾一些粪放在篮子里,东张西望地向山外走来。仲连长心想,没听说过有什么拾粪队,是不是日本鬼子的花招。他问刘二娃,二十几个人,都戴着新毡帽?对,都戴着新毡帽。新鲜,没见过摆这样的阵势拾粪的。仲连长说,你
2018年3月,在江苏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从盛开的垂丝海棠旁驶过。图/新华  早晨8点15分,北京有轨电车亦庄T1线,一列可以承载三百人左右的列车从始发站定海园出发。正值早高峰时间,但车上只有不足20人。亦庄线正线全长13.25公里,南起瑞合路南段老观里站,北至定海园站,共设置15座地面车站。根据当初规划,亦庄线总投资27.72亿元,投资建成后初期预计日均客运量达到9万人次。乘客稀少,车速也慢,通
仅仅是因为一次  酒后的独白  你凝望酒的深处  一切背离翅膀的方向  你说  你看见轨迹之下  春暖花开  这时,  我看见了麦地  以及麦地秸垛上  吟唱的骨殖  那些骨殖  被暖春雕刻成盛开的模样  于是,坚硬的春天  在我的皮肤下涌动起来  我的手  开始捕捉稍纵即逝的风  捕捉一切  像乳房一样真实而朴素的母爱  哦,天空中  我像老农躬耕的身影  一趟趟播种阳光的绿芽  我要让  所有
综观2015年的《金山》杂志,无论是设计水平、印刷质量,还是栏目设置、内容安排,均显得更为“成熟、高雅、大气”。与以往相比,笔者感觉她宛如一名“少女”成为“少妇”,更加丰姿绰约,更加魅力四射。这是一种蜕变,一种跨越,一种飞跃。她正朝着“立足镇江,走向全国,面向世界”的目标,奋力前行。特别是“微系列”“微小说”在全国文学期刊的群体中,已经有了相当的影响力。  溢美之词,毋庸赘言。为这本我市唯一拥有国
在帕拉州南部,失地农民引燃一片土地。近几年来,亚马逊地区的土地纠纷大幅增加。26岁的男子Junio是玛瑙斯六个毒品交易点的负责人。目前,玛瑙斯正处于Junio所在的贩毒集团与巴西最大的毒品团伙的暴力战争之中。暴雨中,一名男子行走在一片狼藉的社区中。这个地区是玛瑙斯最暴力的社区之一。  2014年,意大利摄影师图马索·普罗蒂被MSNBC(微软全国广播公司)派往巴西的贝罗蒙特大坝,通过摄影记录贝罗蒙特
《金山》2015年第12期重头栏目“微小说”作品,营  造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之意境,逐文阅读有吃  年夜饭、看春晚的感觉。  34篇小说作者的籍别“京沪渝江浙鲁陕鄂赣粤桂冀  豫黑吉辽和内蒙古”遍布我国版图上的“东西南北中”。  别看都是“艺术加工的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却出奇地  贴合当前某些社会现象,就像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其  情节不见得史诗般地波澜壮阔,而叙事者基于对纯文学  
我在某书店做店员,见过不少有特点的顾客。有天来个很老很瘦的老头,满头白发,满脸皱纹,走路很慢,风都要吹倒似的。  他进来就叫,小伙子,给我找本继承法,单行本最好。  好啊。我看来看去,关于继承法的小册子卖完了。老人家,现在缺货,你等几天再来吧。我说。  那好,我隔几天再来吧!他有点失望,背着双手出去了,走过书店大门台阶时,略略一趔趄。小心点!老师傅!我喊道。  隔几天他又来了。因为物流盘存截流,书
万里奔闯至此,野性藏于水中  借急弯、湍波、浅滩掩护  恣意撒泼,纵然是波光透明的月夜  瞬間碎了帆影桨声,留下血泪闪闪  历朝历代,谁能管束这潜伏的桀骜不驯?  从一个春江潮涌的季节开始  一座导航站上的“驯虎”人  以青春的蓬勃,紧紧扼住“老虎口”  与暗流的獠牙斗智,与漩涡的利爪斗勇  高科技的导航系统,犹如江上“天眼”  透过风涛、雨雪、云雾,日夜护卫  大江上航船流量最密集的这片水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