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英语跨文化意识

来源 :教育·教学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_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蕴含着丰富的西方文化。从英语字母的拼写、语句的排列特点中,学生能够接触到很多西方的民俗、习惯用语,体味西方文化的内涵。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就是对中西文化认识、了解、体验,产生中西文化的融合意识,提升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
  整合内容,加强对比
  课内外结合的最基本形式就是内容上的整合,所谓的整合就是将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点进行联系,通过讲解课内的知识点,拓展到课外相关内容,拓宽视野。在整合内容的过程中,我们一般会采取列举、对比的方式,将我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分列出来,针对文化背景、文化内涵、文化特色等方面,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对比,进而提升学生中西方文化认识。
  如“Chinese New Year”单元,学生们接触了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春节,在这个单元教学的过程中,笔者讲解了国外的一些重要的节日,如“Thanksgiving Day(感恩节)”“Christmas(圣诞节)”等,针对节日的来历、节日的庆祝方式以及节日反映的人们的愿望。笔者和学生一起进行了对比:一是人们的祝福方式,我们国家的新年都是家人、朋友团聚为主要方式,这个与其他国家相似,在礼物、食物上则不相同,我们国家以“make dumplings”为主,而国外以“Christmas gifts”“cook a turkey”等为主要食物。诸如此类的对比,给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也让学生对中西文化有自己的认识。
  整合内容要注意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针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学情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促进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有兴趣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学习语言的同时,也了解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从认识上丰富所学知识。
  拓展阅读,体验文化
  拓展阅读即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将知识点相关的课外内容进行融合,也是知识点的一种“放大”处理。拓展阅读一般包括背景拓展、知识点拓展、词句应用拓展等,小学阶段,教师通常带领学生阅读课外的民俗习惯和语句习惯,通过语句间的差异,引导学生一边理解,一边体验,感受中西方的文化内涵。
  例如,教学“Hobbies”这个单元时,讲述的是爱好。关于爱好,学生们有很多的想法。教学完内容,笔者和学生一起进行了课外阅读《Different hobbies in different country》,阅读中涉及到了“America”“Japan”“Australia”“England”四个地区的人们的爱好。在阐述自己爱好的语句表达上,“America”和“England”就有很多不同,文章中列举了两句话的不同表达,说出不同国家的人们在表达时的表述重点。笔者和学生们一边阅读,一边重点将例句进行对话联系,感受语句的表达特点,同时也体验其中的不同文化内涵。通过课外的拓展阅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培养了跨文化意识。
  阅读是学生必练的内容,也是英语的核心内容。学生的很多知识点上的理解,都来源于阅读中的日积月累。为此,教师在拓展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也鼓励学生将自己阅读到的内容与自己学习过的内容进行联系,自主体验,自主理解。
  结合影视,感受差异
  影视作品包含电影、动画片、短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这些都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很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英语课堂上,播放一些电影片段,引导学生一边观看,一边分析人物的说话语气,根据当时的场景,学生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不同国家人们的生活习惯,也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人文差异,对文化进行正确地理解。
  例如,“Protect the Earth”單元,为了给学生以深刻的印象,笔者在课堂上播放了一段短视频,视频的主要内容是不同国家对“Protect the Earth”的方式。美国、英国都有很多的大型的环保组织,都是民间团体,而且国民对于保护环境有很强的认识。笔者还引导学生自己用英语设计一个环保宣传语,“Protecting the environment means protecting ourselves.(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结合影视作品的播放,学生看到了差距与不同,也看到了,我们国家当前面临的严峻的环境破坏,内心产生责任感和环保的意识。结合影视作品,学生在感受的同时,也加强了环保意识。
  小学阶段,有很多适合学生的影视作品,都可以作为课堂拓展的影片。教师对于影视作品的选取,遵循难度适中、内容趣味的原则,可以分片段进行播放,在播放前,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和任务,在问题与任务的提示下,学生能够真正地思考,有针对性地分析,增强对不同文化的感受。
  结束语
  跨文化意识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乐趣,无论是课堂上的内容拓展,还是形式上的创新,都将传统的教学进行了活化,学生感受到知识的无穷变化,也会深刻地认识到自身知识的不足,产生拓展和深入探究的需求,从而进一步的自主学习,于学生自身来说,是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龙川小学)
其他文献
摘要:群文阅读是一种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具有突破性意义的阅读教学实践,与传统的单篇阅读对比,不仅更关注学生的阅读数量与速度,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文章阅读过程中的意义构建,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目前初中文言文教学效率低下等问题,结合群文阅读的优势,笔者创造性地将群文阅读引进文言文教学中,并进行大胆教学实践,收获良多,认为这是一种有效改善文言文教学现状的有效路径。  关键字:新课
达·芬奇与文艺复兴(三)
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面向全体的器乐教学,已经成为小学音乐教育中普遍关注的问题。器乐进课堂在培养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音乐理解与鉴赏能力、表现与创造力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独特作用。而如何在新时代、新形势下探索一条以美育人的器乐教学之路则是我们小学音乐教师的责任所在。  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集视、听、感受、理解、操作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美育课程,采用的是班集体集中教学模式。因此,课堂上使用的乐器应该是简单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还提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小学阶段的重中之重。我校地处东海之滨,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受到环境约束、自身认知的影响,我校大部分学生课外阅读量甚是贫乏,阅读能力相对薄弱,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阅读的兴趣,阅读理解、独立思考、交流分享等能力亟待提高。鉴于此现
摘要:“同课异构”是对教学内容的再创作,“同中寻异,异中寻同”。教学中应清晰地看到同一课程分别在不同教师的整合下产生的不同化学反应,不仅可以从中探寻到新的教学方法,还能发掘不足之处。  关键字:同课;教学设计;教学结构  在两堂课的对比呈现中拨开教学疑团,“同中寻异,异中寻同”,由此理解教学深度。笔者有幸在学校听取了温老师和洪老师对《认识周长》这节课的“同课异构”,由此就引发了一些思考。  以学生
2015年,教育部推出“深度学习”教改项目,深度学习引起人们热议。在《深度学习的内涵与策略———访俄亥俄州立大学包雷教授》一文中,包雷教授提到深度学习是指培养学生高端的能力包括高级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他解释:深度学习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和提升人的高层次的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是重视高层次(也即深度)的思维和能力,这是深度学习的渊源。诚然,深度学习不是一个新的概念
對抗地心引力舱
期刊
当阳光和湿润的水汽同时出现在空中时,就会出现彩虹。有时候在喷泉、瀑布甚至水管喷出的水雾中,也能看到彩虹。想看到彩虹,记得要背朝太阳,面朝水雾哦。  如果光线照进玻璃的角度特别小,也会形成彩虹。在切割精美的钻石里,在精致的玻璃器皿中,常常能看到微小的彩虹。玻璃三棱鏡最容易分解太阳光,当光线穿过它时,也会出现彩虹。  剪一个圆盘,画出格子,用彩色铅笔或水彩笔涂上颜色。飞快地转动圆盘,看看它有什么变化?
近几年,内卷文化,逐渐走进公众视野。内卷文化之所以引起极大的社会关注,有三大原因:  首先是内卷文化本质是一种竞争文化,而一旦涉及竞争,必定与社会资源占有有关,因此也是与每一个社会个体息息相关的。教育内卷,便是教育资源的争夺,这实际上也是对孩子未来可能的社会资源的争夺。  二是内卷文化的主体,主要是中产阶层。中产阶层的焦虑里,一大部分是自身的竞争焦虑,还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子女的教育焦虑,这一部分的焦
一、个案简介  ……  “这是什么?啊,为什么要签名?这个名不能签,你们让我签名,你们就不用负责任了,你们就不管我的小孩了,我不会签这个名的。”  ……  上述情境发生在某校的心理室,行政、班主任、心理老师、家长等人正在联合干预一个危机个案。家长就“学生心理状况家长知情书”签名的问题产生了争执,情绪突然失控,大声指责老师,最后,家长没有签知情书。  为什么要签知情书?  个案中小A同学(高一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