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分析

来源 :健康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etl12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研究和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从而实现有效的治疗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60例心内科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患者一般资料、发病情况、治疗情况等方面进行数据整理,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在入院初时均存在基础性疾病,分别有冠心病、高血压心脏病、扩张性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急性心肌炎、感染性心内膜炎、肥厚性心肌病、肺心病;所有患者上午发病率25%、下午发病率16.7%、晚上零点前发病率23.3%、晚上零点后发病率35%,在病情进一步恶化后的1h内发病率63.3%,1h~6h内发病率21.7%,6h~12h内发病率15%。患者发病前存在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排便用力等行为因素;结论 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与心脏病之间有密切联系,治疗中需要警惕心源性猝死的高发时间阶段,加强治疗和护理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临床病因分析
  在心内科老年患者住院治疗中,心源性猝死是导致老年患者院内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心源性猝死主要是老年患者突然发生严重的急骤性严重性心律失常、室速以及室颤[1][2]。对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进行研究,能使心内科老年患者的降低发生心源性猝死时间起到较好的干预效果,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3]。本文主要通过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展开研究,取得满意效果,现做如下分析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我院心内科手指的心源性猝死老年患者60例,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76.1±8.4)岁。所有入选本次研究的患者在入院前均采取常规心电图检查,所有患者从发病到突发心源性猝死时间均在12h内,且所有患者关于心力衰竭和冠心病等病情的诊断,均符合1928年美国心脏病学会、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及协会、WTO相关文件的诊断判定标准。排除患有肝脏、肾脏等重大器官性疾病,全身系统性功能性疾病,肿瘤疾病等。患者在入院后根据详细检查确定并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方案。
  1.2方法
  调取所有入选患者的详细病例信息,并进行计算机录入,采取回顾性信息分析研究法,对所有患者的病例信息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分析患者之间的一般资料信息、疾病发病情况、治疗情况、外界刺激情况、可能引发猝死发生的因素情况等项目,并对所有信息数据进行归类整理。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都采用SPSS 21.0 进行统计和分析,所有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所有计数数据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基础性疾病调查结果
  所有患者在入院初时均存在基础性疾病,分别有28例(46.6%)冠心病、10例(16.7%)高血压心脏病、8例(13.3%)扩张性心肌病、6例(10%)风湿性心脏病、4例(6.7%)急性心肌炎、2例(3.3%)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1.7%)肥厚性心肌病、1例(1.7%)肺心病。见表1。
  2.2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时间调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是在入院3周内发生心源性猝死,其中,上午(7:00~12:00)发生的有15例(25%),下午(12:00~18:00)发生的有10例(16.7%),晚上零点前(18:00~24:00)发生的有14例(23.3%),晚上零点后(0:00~7:00)发生的有21例(35%)。所有患者的心源性猝死发生的时间分布中,在病情进一步恶化后的1h内发生的有38例(63.3%),在病情进一步恶化后的1h~6h内发生的有13例(21.7%),在病情进一步恶化后的6h~12h内发生的有9例(15%)。见表2。
  2.3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行为活动相关因素调查结果
  在所有患者中,发生心源性猝死前的行为活动相关因素调查中,其中有7例(11.7%)患者有长期饮酒习惯、4例(6.7%)有长期吸烟习惯,患者发病前情绪有过度激动的有25例(41.7%),剧烈运动的有18例(30%),排便过度用力的有12例(20%),无明显诱因的有5例(8.3%)。
  3讨论
  在心内科老年患者的治疗中,心源性猝死发生是患者院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具有较大的突发性、起病急、恶化快等特点,所以对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的巨大的危害。在心内科临床研究认为,心源性猝死的根本诱因在于患者心肌缺血,或因其他原因导致的心肌不稳,从而引发室颤,甚至导致死亡。本研究中通过对60例心内科老年患者发生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的回顾性分析中发现,在所有患者中患有冠心病和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构成比位列前二,所以在面对这类患者时应予以重视可能发生的心源性猝死情况,需警惕0:00~7:00和7:00~12:00这一两个时间阶段的患者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并在患者病情恶化的1h内加强护理监控,在患者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中做到正确的引导,劝解患者情绪不宜过度激动,减少剧烈运动的可能等,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王少霞. 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分析[J]. 中外医疗,2013,(20):100-101.
  [2]寇海林,陈铎,谢长涛. 心内科老年患者院内心源性猝死临床病因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4,(05):145-146+158.
  [3]朱濤,伏小亮. 心内科老年患者在院内心源性猝死病因及临床危险因素[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05):73+76.
其他文献
背景 随着对生殖机理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殖过程不仅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细胞因子的作用。在临床促排卵治疗过程中观察到,在同样的基础促性腺激素
目的 对急诊护理路径与传统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影响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 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遵循随机分配的分组原则,每组患者
目的:观察靶向肽在递送siRNA进行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肿瘤医院呼吸一科收治的肺癌患者82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方法以常规化疗及靶
摘要:目的:探究规范化急救护理在急危重症疾病患者抢救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96例急危重症疾病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并将上述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每小组有48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施用常规急救护理方法,为观察组患者实施规范化急救护理,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抢救时间仅为24.9±3.6(min),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平均抢救时间32.
摘 要: 自新課改实施以来,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越来越深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授学生以渔的能力的目标之一。纵观实践,英语阅读课堂在知识、能力、情感等三维目标的引领下,已形成相对的高效课堂模式。相比之下,英语知识点讲解课堂在学生自主能力培养方面稍显逊色,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讲解方式依然占课堂的主要部分,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得不到体现。本文拟就英语知识点讲析课堂中学生自主讲解模式为依据进行了思考。  
摘 要: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形式与规模日趋的多样化,民办高校大学生在校人数一直在持续增长,和一本、二本院校的学生生源素质相比,独立院校学生略逊一筹。作者通过自身的教学经历、平时的课内观察,以及与学生的交流,对独立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学习现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求切实达到提高独立院校学生英语应用水平的目的。  关键词: 独立院校 大学英语 英语学习 学习方法  一、独
目的:探讨补脾益肾方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2015年11月-2016年11月在我院中医内科治疗的102例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控制血糖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检查在髋部骨折的临床应用,分析其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图像在骨折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三年间接